我靠立人设给马甲苟命: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靠立人设给马甲苟命》 40-50(第2/20页)



    叶朝闻巍然不动,剑却插在殿前柱上。

    有臣愕然,起身凛然怒喝:“虞宋,你是要在御前动手吗?”

    “陛下本就不是我效忠的君王,”

    殿柱的裂痕犹在,剑却消融,转瞬间回到她手里,群臣虽因方若廷存在对鬼神稍微不惧了些,见着这一幕还是本能畏缩,她却只是看叶朝闻一眼,

    “大人好气度,只是无有证据,便去污人,古今不齿。”

    “我只是行规劝帝王之责。”

    “若有冤情呢?”

    “暂避军伍,对将军也算是冤吗?即便有冤,为陛下与楚千秋万代,就此让步,亦无不可。”叶朝闻不为所动,见她还要再说,握着笏板道:“将军何必与我争辩?诚与不诚,只在方寸之间而已。”

    楚帝拍案:“你们缘何如此惧怕她,惧怕子嘉啊!”他们如今都是因他们香火才能存续此世,他留他们还来不及,他们就非要将她与子嘉赶走,是吗!

    叶朝闻躬身:“臣也并非有意夺理,罢,只要虞将军说出私自进入军营之由,我等自可重新计量。”

    他说完,其他臣子也站出来:

    “臣附议。”

    “臣亦觉可行。”

    可说话极有分量的常长安没有阻止陛下令两坊百姓为澹台衡立祠,如今叶朝闻抬首去看,发现老师也只闭着眼站在原地,一愣。

    但他脾性如此,不曾动摇:“将军可愿为我等解惑?”

    虞宋还没有说话,殿前黄门突然上阶,附耳对楚帝说了句什么,楚帝便沉了脸,叫他们不要再吵了,才赐座给殿上德高望重者,又让澹台衡留意自己身边的海灯是否被吹熄了。

    叶朝闻等分立殿内两侧,才发觉陛下袖中亦有两盏,此举早就于理不合,但他们咬死亡魂有异心,绝不肯轻易松口便是知道楚帝心早就已有偏颇。

    不能动之以情便只能以理约束。

    可他们忘了,情本就是主宰理的。所以楚帝如今看着还像是顾忌群臣议论,他们便没有留心,只待用理法将他们攀咬下。

    进殿的是秦疏。

    她今日衣裳甚为清秀,芙蓉花朵缀于裙摆,青色潋滟,虞宋目光无有波澜地望过去,澹台衡对她施以一礼。

    “阿疏,”虽然不满于她因青鸾之言对澹台衡有偏见,楚帝语气却放得十分和蔼,“你有何发现,告知群臣便是。”

    “请陛下恕臣女欺君之罪。”

    楚帝笑容一僵,双眸中隐隐有情绪闪过,但他也只是道:“阿疏不是说拜托李将军查探了虞宋与为她所立的几座长生祠,都是她庇佑他们风调雨顺,以此来向朕说明虞将军并非包藏祸心吗?怎么如今,又说欺君了。”

    “不这样说,陛下不会让我进谏。”

    楚帝眉心微跳,话到嘴边,看到澹台衡,又咽下,手指按在龙椅上。只要澹台衡一日是秦疏唤回来的,这把柄就永远在秦疏手里。

    楚帝做不到任意发落。

    “那秦小姐可否告知我们,发现了什么。”

    “那几户军民并非因为给虞将军立了长生祠才受庇佑,臣女与李若姐姐也有别的发现,此事牵扯甚重,还望陛下与各位大人移步,往行宫一观。”

    行宫?!

    朝臣议论纷纷。人人都知道行宫乃是皇陵所在之所,陛下极少去此,而她却说事实在皇陵当中

    “大胆,你可知皇陵代表天家威严,私入乃是死罪?!”

    “正因如此,臣女才敢断定,皇陵之变,皆非人力也。”青鸾便是幕后之人派到秦疏身边的细作,这几日因为折在李家了,正恼火。

    但他们知道,秦疏对澹台衡有了不满,那这不满便成可利用的,于是很快便有人出列:“为保大楚国祚,请陛下允我等移步一观!”

    雨声淅沥。

    殿前朝臣散去后叶朝闻被师叫到一侧宫道上,他恭敬行礼,并不因老师当时未站出来附和而怨恨。

    常长安越看却越觉棘手,最后问:“今日之话,是谁教你?”

    叶朝闻直起身:“并无,反倒是老师,往日您总说,礼不可废,受陛下召见后便翻覆其词,他们到底与您说了些什么?”

    常长安闭眼,他不过三十岁余,面对年轻气盛的学生反而屡有老态。

    他本也不该任主考官,是那一年礼部尚书因不悌下马,他临危受命,才有了叶朝闻这样一个刚直的学生。

    比起学识,他不如张相学生何瞻,可比起固执,他胜世上众人。“没说什么,他们不过是让我看了看旧史。”

    他看叶朝闻:“我记得你也才及冠两年。”

    “是,老师赐字通达。”

    常长安:“那我便愿你见事通达,多问多想。”

    檐前的雨下了一夜。第二日,朝堂重臣与弹劾虞宋等整装待发,楚帝犹不见踪影,群臣四顾,待见华盖才跪下。

    张铭却手一抖,深深垂首,近臣亦变了脸色。楚帝身着蓑衣,手提盏灯,身后侍从亦各一盏,灯盖结构繁复,风雨难侵。

    楚帝刚抬手叫他们免礼,风雨就一瞬间放晴。

    楚帝下意识屏住呼吸,他立在阶前那里,文武百官与秦帝并不在乎这个储君的声名,与他隔得很远。

    青天白日下,却有骏马扬蹄,不紧不慢地载着一军魁首踱步到他面前。百官送行,这等举动是何其狂悖,秦帝都变了脸色。

    虞宋却不在意:“殿下。”

    旁边的裨将显然欲言又止,待并入行伍,才牵马过去低声道:“将军,大殿下近日遭贬日益频繁,军中都传闻陛下欲褫夺其名,您与大殿下不过是点头之交,何必如此?”

    在他看来不值。

    虞宋铁甲红衣,立于马上皎皎如弓饰的红月,形如铁钩性能伤人,言语却平:“你自幼在我父亲身边长大。”

    那裨将立刻拱手表示恭敬。

    “可曾听说过,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有人交至白首亦按剑提防,有人不过寥寥几面,便能引为知己至交。

    裨将:“可帝家之人,怎可能与殿下毫无嫌隙”虞宋已经扬长而去,那时,她不过十七。

    驱逐拓跋名扬北疆,班师凯旋时满朝欢庆,来迎接北卫军的人塞满了街巷。

    有人听说北疆寒冷,北狄自己生于此地却屡遭偷袭,适应能力甚至敌不过自南向北行军的北卫军,在路上制雪以作欢庆。

    其实并非是雪,而是一种提前收集起来的柳絮,漫天飞舞之中将军横刀立马,轻轻仰首,与楼上澹台衡对上视线。

    他归京时她还是帝家嫡女,转头对侍从道,你看他的脚印,怎的那样浅。

    如今她借着帝家声势与自己武略名动天下,澹台衡望着柳絮因风飘舞,再拱手时她已经纵马离开,裨将凑上来道有人送来金银。

    虞宋解下披风:“送去牺牲兵士家中。”

    管家犹有疑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