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40-47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40-47(第1/9页)

    第41章 李清照(四)

    苏轼一向是有什么说什么,在朝堂上如是,在私下里亦如是。

    见两个学生都惊异地看向自己,苏轼继续道:“那赵挺之当年做官时搜刮民脂民膏,表面上附庸新法积极办事,实际上为的都是自己的私人利益,活脱脱一个聚敛小人!”

    见老师话语里的憎恶之情溢于言表,李格非陷入沉思,这样的一个人,未来的自己真的会和他做儿女亲家吗?

    天幕上,明意对这段婚姻关系作出了分析:【李家与赵家结亲时,正是元祐旧臣主政,而赵挺之当年追随王安石推举新法,这个时候自然受到了排挤,和李格非成为亲家,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他在朝中的尴尬处境,这对于圆滑的赵挺之来说是有利的一门亲事。但李格非为人光明磊落,能够将宝贝女儿嫁给赵家,很大程度应当是看中了赵明诚个人的品行。】

    【据史料记载,赵明诚这个人自小仰慕苏轼黄庭坚的文章,沉迷于金石古籍,并不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官场汲汲营营追求权力,也正是因为他这个淡薄的性子,他父亲私下对他并不是很满意。】

    “啧”,苏轼不好再说什么了,凡事不能一棒槌打死,虽然他还是很想让这个清照娃娃当自己孙媳妇,但也不能手伸得太长讨嫌不是?

    天幕上,李家偏院欢声笑语,少女清照坐在秋千上,在侍女的一声声叫好中随秋千飞起。

    明媚的春光、高高的秋千、裙裾飞扬笑容明媚的少女,满是青春活力的画面让不少天幕外的人受到感染,纷纷抬头观望。

    玩到一半,有婢女来报,说是赵府的三公子前来拜访,正与老爷一道去书房探讨学问。

    李清照双颊微红,说不清是剧烈运动的原因还是其他。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不管心中作何想,李清照面上皆不显,依旧像往常一般慵懒地整理了一下自己一双葱白玉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在少女细微的观察里,花儿正带着饱满的露珠,而自己因为刚刚运动,细汗浸湿了薄薄的罗衣,此刻的自己就像那较弱的花朵带着露珠一般动人。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是生动的、鲜活的,见到忽然闯入的客人来不及登上鞋袜,匆忙回避时袜子掉落金钗坠下,原本是稍显狼狈的画面,却被她写的滑稽可爱,处处是少女的跳脱。但这首词的下两句才更是点睛之笔。】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原本带着娇羞离开,偏偏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只能倚门偷偷地看上一眼,被发现时又迅速将视线移开,装作去闻青梅的香气。一时之间,少女的娇羞、含蓄、好奇、故作遮掩各种情绪跃然纸上,堪称是李清照闺阁情态的真实写照。】

    受大环境影响,汴京城凡是富贵人家的女儿都是要从小读书认字的。此刻闺中的小姐们看到了这首妙语连珠的小词,不禁打心里佩服这位素未蒙面的女子。

    “不愧是才女!”司马光家,一凭栏少女拍手称叹。

    然而程颢家却是另一番景象。

    程大人眉头紧皱,手背在身后,烦躁地在厅堂内踱来踱去,皱眉看向底下的一众女眷。

    “天幕上这女子,行为放浪,不顾礼义廉耻,所作诗文露骨下流,你们万不能效仿,知道吗?”

    程家的女儿们嗫嚅着称是,心中却并不认同父亲这套说法:害,如果她们也有一个像天幕上李大人那样开明的父亲就好了!

    天幕上,李格非和赵明诚几番交谈下来,心中对这个年轻人多有赞赏,一来二去,欢欢喜喜地答应了赵家的提亲。

    门当户对,志趣相投,李清照告别了无忧无虑的闺阁生涯,满心欢喜地享受着新婚的甜蜜。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种拉着丈夫非要他说一说花好看还是自己好看的事,乍一看真不像我们清高傲物的才女干出来的,可李清照之所以是李清照,便是她从来不会在诗词里伪装自己,新婚燕尔,由一枝花萌生许多小女儿情态,足以证明那个时候的李清照是真心喜欢和珍惜这段婚姻的。】

    【123:这个男人,有些不值得】

    【丐帮帮主:他确实配不上李清照,不过宋朝也没几个配得上她的哈哈!】

    天幕外,李格非嚯地一下站起,他就说吧!他就说这姓赵的小子有问题!

    【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宋哲宗亲政,这意味着属于元祐大臣的好日子也走到头了。在李清照十九岁这年,朝中划定了“元祐党人碑”,苏轼的名字赫然在列,李格非作为苏轼的学生,自然也不会被排除在外。】

    天幕外,两个学生惊讶地看向自己老师。

    苏轼老神在在,拿叉子拨了拨茶炉中的炭火,叹息道:“朝中近来波诡云谲,你争我斗从未停歇,官家自己也对目前朝局诸多不满,我等被排挤出朝堂之外这不是迟早的嘛!看开点,还有将近二十年呢,到时候有没有老师我都不好说!”

    李格非、秦观:

    天幕上,元祐党人被革职降罪,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却是一路高升,位居尚书右丞。

    时下对女子多有要求,譬如新妇嫁人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是不能与公公说话的,李清照情急之下顾不得这些繁文缛节,直接闯入赵挺之的书房请求他救一救自己的父亲。

    然而赵挺之却态度冷漠,话里话外都是李清照既然已经嫁作赵家妇,就应当一切为赵家的前途着想,至于元祐奸臣,赵家决计不会冒着忤逆圣意的风险去替他们说话的。

    李清照冷笑:“堂堂副相,竟称呼自己的亲家为奸臣,实在是闻所未闻。”

    朝中规定,凡是元祐党人的子女皆不得留在京城,李清照收拾了包裹跟从自己父母一道离开。

    离开前,她给不近人情的公公留了一首诗:“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别看您现在权势滔天炙手可热,但我越看越觉得心寒。权力自古害人,遇到亲友我都要尽力帮扶的,何况是父子亲情?

    【这个时候的赵明诚也在京中做官,其实这时他懦弱的性格已经体现出来了,且不论他到底有没有替岳父说话,但李清照跟着父母离开汴京的时候,赵明诚是在升官的】

    然而天幕上的李清照显然还是对丈夫依依不舍。

    李格非的处境在同僚中还算不错,可以回到山东老家居住。

    回到幼时闺阁,李清照却全然没有了当初无忧无虑泛舟溪亭的心境。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荷花凋谢,香气不再,同样的场景,当初看是误入藕花深处,如今却硬生生看出了一股凄凉的意味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天幕上的李清照傻傻地伫立在窗前,盼望着能收到一封丈夫的来信,以至于月影下移,何时洒满西楼都未曾察觉。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许多名句都是在和赵明诚分别的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