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240-258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风起长安》 240-258(第5/28页)

上月,而您的诗,为天下百姓所共鸣。”

    “杜某有一问,这舞,娘子师承何人?”老人又问道。

    “余公孙大娘弟子也。”李十二娘回道。

    老人恍然大惊,泪目道:“是了,是了。”

    “开皇初年,我还是幼童之时,有幸观得公孙氏的剑器舞,当年她供奉于道宗皇帝的梨园内,以舞名动天下者,唯公孙一人而已。”老人回忆道,“那一舞,我记了一生,没有想到,在这风烛残年之际,竟还能见到其弟子。”

    “奴家已非盛颜,师父也早已不在人世。”李十二娘说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记得师父的,也就只有杜公了吧。”

    “不,公孙氏应该被天下人记得。”老人说道,“再没有人能够跳出那样气势磅礴的剑器舞了,她的名字,不该被淹没。”

    李十二娘听后,便替师父答谢了老人,演出的队伍从元宅离开。

    颠簸的马车上,许合子摘下弹奏时都不曾揭开的面纱,李十二娘将从文人们口中打探来的消息递给许合,“长安的消息。”

    “我就知道,他并非池中之物。”许合子说道,“不过确实令人意外。”

    “我从未见过皇后带甲出征。”许合子又道。

    “前秦高帝苻登之妻毛氏,也是一位将军皇后。”李十二娘说道,“不过,肯定与咱们北唐皇后是有所差别的。”

    “论匡扶社稷,苏皇后的功劳,可居宗室、群臣之首了吧。”许合子道。

    “如此功高,天子还敢放任其带重兵出征,也是少有了。”李十二娘又道。

    “所以群臣才会不理解以及百般劝阻,就连这些地方官都在怀念仁宗皇帝呢。”许合子道,“好歹仁宗皇帝还会制约孝真大长公主。”

    “我呸,那些臭男人不过是怕被女人骑到头上罢了。”李十二娘不满道,“太平之时只会捞好处,战乱了,就把人推出去抵罪。”

    “当今皇后,可算是给我们扬眉吐气了,只是不知天子的这种支持,能坚持多久。”——

    兴元元年秋,苏荷抵达朔方,士气大振,仅用了一个月,便将回鹘击退。

    回鹘陷入内乱,欲以联姻求娶北唐公主重修旧好,为李忱所拒。

    作者有话说:

    历史上的许贺子结局并不好(出于对角色的私心,想给她们一个好结局)

    杜甫是在唐代宗大历五年死的,在蜀中看到李十二娘是大历二年。(当然,本文是虚构)

    第244章 风定长安(十八)

    元兴元年冬, 朔方军凯旋,皇帝亲率百官于长乐坡相迎。

    多年领兵,以及镇守朔方对战六胡, 让苏荷累积了不少经验, 面对强大的回鹘,苏荷亦有十足的把握, 此一战,唐军大获全胜, 不仅逼退了回鹘,还斩杀了回鹘几员大将,导致回鹘帝国发生内乱, 进而收复了龟慈与北庭。

    捷报传回长安城, 天子大喜,遂大赦天下, 以为镇北王贺。

    这一战,也将群臣不满的嘴纷纷堵住,苏荷以自己的能力, 即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长乐坡——

    一袭黄袍迎着初冬的飘雪立于长乐坡上, 听见阵阵马蹄声之后, 左右心腹宦官识趣的从黄袍身侧退开。

    群臣立在雪中,偶尔有人发出埋怨, “这都等了一个多时辰了, 还没到,圣人这般早出来, 却连个影子都没瞧见。”

    “会不会时辰有误啊。”

    “听, 有动静。”

    苏荷带着亲信夜以继日的赶路, 终于在两天后抵达了京师, 见到迎接队伍,苏荷抬手示意左右。

    她放慢了赶路的速度,握着缰绳慢慢渡过石桥,最后来到长乐坡上。

    当有刀痕的明光铠出现在道路上时,李忱的双眼,一下湿红了起来。

    李忱迈着步子上前,苏荷想要下马,却被她阻拦,“你离开时是我为你牵的马,现在你回来了,也应当由我为你牵马。”

    苏荷没有拒绝,只是俯下身在李忱的脸上亲了一口。

    就这样,李忱再一次牵起缰绳,在众目睽睽之下向长安的方向走去。

    群臣虽有不满,却碍于苏皇后打了胜仗而不敢言语。

    百姓们冒着风雪从城中出来,为的就是一睹这位常胜皇后将军的风采。

    忽然人群之中传出了歌声与笛声,将众人的目光吸引。

    “西戎最沐恩深。”

    “犬羊违背生心。”

    “神将驱兵出塞,横行海畔生擒。”

    “石堡岩高万丈,鹏窠霞外千寻。”

    “一喝尽属唐国,将知应合天心。”

    这是老将哥舒撼所作教坊俗乐《破阵乐》歌声抑扬顿挫,与当下情景结合,可称之妙。

    “这声音好耳熟啊。”

    百姓与禁军以及群臣寻不到声源,便只得从这歌声中分析。

    “许合子?”

    自上元之乱后,许合子便已销声匿迹,知情者都明白,许合子是因参与周王谋逆案而伏诛。

    “许合子回来了?”有曾是许合子歌迷的老者喊道。

    “不可能,许合子早就死了。”

    “不,不,”老者坚信,“这一定是许合子的声音,她的歌喉,乃道宗皇帝所赞,这世间不会再有第二人了。”

    听到歌声,苏荷从人群里看了一眼,便瞧见了两个戴帷帽的女子,于是低头与李忱道:“夫君,你的故人到了。”

    李忱遂往人群中撇了一眼,但因禁军将百姓隔绝开,李忱并未看到二人,听着熟悉的声音,对妻子说道:“若是天下的奇女子都汇聚在一起,那么这个世间,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苏荷回到长安,更加受百姓欢迎与爱戴,北唐自开国以来便尚武,无论男女。

    当初收复长安,是苏荷率军进入城中,救难民于水火,这一战,让百姓们又忆起了当年之事。

    “苏将军神武。”

    “苏将军神武。”

    面对百姓对苏荷的欢呼与拥戴声,作为帝王的李忱,不但没有忧愁,反而为其高兴。

    李忱在宫内为苏荷以及朔方军各将领准备了接风宴,并对有功勋者逐一封赏。

    李十二娘与许合子带着面纱被请入了大明宫中,并出现在接风宴上。

    当那曲自长安之乱就消失于长安,名动天下的剑器舞再次出现在宫宴上时,群臣都被这浑脱,浏漓顿挫的舞姿所迷。

    “不知是何人,仿佛公孙大娘再世也。”

    一曲舞毕后,李十二娘来到御前,“此舞,献与皇后殿下,亦献于镇北王。”

    苏荷看了李忱一眼,而后说道:“吾更希望,下次在宫宴上见到娘子时,娘子会是这满堂观舞人之一。”

    苏荷的话,让群臣误以为是皇后要帮天子张罗纳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