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240-258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风起长安》 240-258(第4/28页)

但注定是漫长也是充满波折的过程。

    “皇太后殿下。”明义殿的宫人踏入殿内, 见还有其他人,于是逐一行礼, “圣人万福。”

    “寿安长公主万福。”

    “尚服局来人了。”宫人道。

    “尚服局?”崔瑾舟疑惑道,“吾尚在守孝之期,尚服局来作甚。”

    “是我让他们来的。”李忱道。

    明义殿曾为中宫, 里面却十分的简陋, 李淑在位时, 天下才刚刚安定,百废待兴, 又因英宗皇帝猜忌群臣, 扩充军备,导致府库空虚。

    所以李淑登基后, 内廷的用度裁减了大半, 崔皇后也过得十分节俭。

    “臣尚服局尚服燕晓, 见过圣人, 皇太后殿下,寿安长公主。”尚服带着尚服局四司宫人入内行礼道。

    “燕尚服,量身吧,钱从朕的私库中出。”李忱吩咐道。

    “喏。”

    自宫乱被救后,燕晓便一直留在大明宫中,为的就是希望能够再遇见苏荷。

    至英宗,仁宗两帝,燕晓终于等来了心中所念。

    雍王登基,雍王妃自然就被立为皇后入主中宫,六尚局为中宫所管辖,由于许尚服随道宗入蜀,燕晓便被苏荷提拔成为了尚服。

    “阿爷,钰儿也想要新衣裳。”见到尚服局的宫人,李钰又跑到父亲跟前撒起了娇。

    “小钰儿这般,就不怕母亲了?”崔太后一旁调侃道。

    李钰拽着父亲的衣袖,做了个鬼脸说道:“母亲不在,我才不怕呢。”

    苏荷在时,对李钰的要求极为严苛,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练武,没练好,亦或是偷懒,就要受罚。

    在明义殿坐了许久,李忱拉着李钰起身,“她母亲刚离京,我也尚有些军务,若是缺什么,只管同我说。”

    二人点头,“阿兄刚登基不久,政务虽繁忙,但也不能不顾身体,嫂嫂离开前,特意叮嘱了我二人代为看管。”

    “还有我,还有我。”李钰将小手举得高高的,“阿娘说阿爷要是不听话,就让钰儿给阿娘汇报。”

    常年的药物侵蚀,让李忱的身体弱于常人,在江南的那段时间,也仅仅只是治好了腿疾而已,神医的叮嘱,苏荷一直记在心上。

    在东都洛阳伪燕的营地里为人质时,李忱所遭受的非人折磨,无疑是给孱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若不好好调养,便会如英宗、仁宗一样,非长寿之命。

    “你们呀。”李忱轻叹,“功业未成,我又怎敢舍你们而去。”

    “陛下的功业,不能急于一时。”崔瑾舟提醒道,“陛下要明白,您不是一个人。”

    李忱点头,她看向殿外西南方向,“吾突然想起来,吾有两个故人,也同你们一样。”

    “都是独傲春色的奇女子。”——

    ——蜀中·夔州·州府别驾元池宅——

    夔府别驾元池于宅中设酒宴,并邀蜀中豪杰以及文人雅客入宅一同观赏那曾经名动天下的剑器舞。

    一衣着朴素,满脸沧桑的老人佝偻着腰背来到元宅门口。

    老人想要入内,却遭到了门童的无礼驱赶,“去去去,哪来的叫花子,这里是夔府别驾元池元郎君的宅邸,不是你这种乞儿能进去的。”

    然而当门童看到身穿襦裙头戴帷帽的女子时,立马上前恭维道:“二位娘子里边请,我家阿郎恭候多时了。”

    两名女子入内后,门童态度又变得强硬了起来,“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

    老人对于门童的态度,很是恼怒,可看了看自己的衣着,与狼狈的模样,又无可奈何。

    自从被罢官,他辗转流连多地,如今回到蜀中,连衣食都要靠人接济,被门童认作乞丐,也在情理之中。

    老人很是无奈,便想要转身离开,却被几个文人当场认出。

    “杜公?”

    “是杜公吗?”

    几个文人簇拥上前,发现正是他们口中所喊之人,于是都变得异常激动,“果真是杜公。”

    “杜公怎回到蜀中了?”

    老人长叹了一口气,“我因涉宰相房贯一案,被英宗罢黜,好不容易等到仁宗,却又…”

    “罢了。”老人摊了摊手,“三十年功名尘与土,我老了,就在这山水间,了此残生吧。”

    “元别驾说,今日酒宴,会有个文坛大豪赴会,我想便是杜兄吧。”

    老人回头看了一眼元宅,“我如今只是个居无定所的漂泊老人,哪儿敢登别驾府第。”

    几个文人听懂了他的意思,于是来到门口伸出手指责门童道:“这就是元别驾的待客之道吗?”

    元池听见骂声,遂从宅内匆匆走出,“何事喧哗?”

    元池一眼认出了老人,弄清缘由后,便严肃训斥了门童,并亲自赔礼道歉,“我家厮儿不识得公,还望杜公见谅。”

    说罢,元池亲自将老人请入内,“杜公,里边请。”

    “您的诗写的太好了。”元池恭维道,“尤其是三吏三别,字字句句,无不沁人心腑,那场大乱,我等至今记忆犹新,再观您的诗,往事历历在目。”

    元池将老人迎到上座,并将自己印刷的书籍递给了他。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元池叹了一口气,“说的,正是我等。”

    “此乱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元池跪坐在席上伤感道。

    长安失守当日,老人就在城内,并亲眼目睹了燕军入城四处劫掠的暴行。

    就在二人聊诗时,宅中的酒宴开始了,两名带着面遮的女子入内。

    一人抱琴一人持剑,身后跟随的男子则带着鼓与笙。

    “这是?”老人看向元池。

    “曾经长安有一种舞,名为剑器,”元池回道,“杜公曾在长安,想必知道。”

    老人摸着花白的胡须,思绪一下回到了从前,“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元池遂拍了拍手,“开始吧。”

    乐师开始奏乐,那急凑的鼓声,伴着婉转的舞姿,舞女的身姿以及多变的舞步,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将老人的记忆拉回了儿时。

    “她们是哪里人?”老人连忙问道。

    元池摇头,“这支队伍在各地演出,之前在关中一带,是今年才到蜀中来的,至于是哪里人,就不得而知了。”

    老人看着剑器舞,回忆儿时点滴,再到如今晚年的遭遇,不禁潸然泪下。

    一曲完毕之后,众人拍手叫好,唯有老人起身。

    那女子似乎看懂了老人的心思,于是摘下面遮,其年岁并不算小。

    “奴家临颍李十二娘,见过杜公。”李十二娘微微福身道。

    “你知道我?”老人惊讶道。

    “与谪仙人齐名的大文豪,奴家怎会不识得。”李十二娘说道,“谪仙人的诗是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