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120-130(第8/20页)
中握着卷竹简,腰间悬着的玉佩在走动间轻轻晃动。几个总角小儿围着他蹦跳,有个胆大的正拽着他的衣袖问今日学堂教什么。
“今日讲《诗经》。”诸葛亮俯身摸了摸那孩子的头,“你们先去学堂温书,我随后就到。”
这学堂里的先生,可不止诸葛亮一位。但凡有些空闲的,都愿意来这儿露上一手——毕竟,谁还没点拿手的本事?
杜甫偶尔会来教孩子们写诗,他捋着胡须,眯眼望着窗外,缓缓吟道:“两个黄鹂鸣翠柳……”底下的孩童们便跟着摇头晃脑,稚嫩的童声此起彼伏,虽不甚工整,却别有一番天真意趣。
周瑜也来过,他教的是音律。
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一拨,清越的琴音便如流水般倾泻而出。孩子们瞪大眼睛,听得入神,有几个胆大的还凑上去,小心翼翼地摸一摸琴身,仿佛这样就能沾上几分“美周郎”的风采。
尉迟敬德来得不多,但每次来都教孩子们习武。他虎目圆睁,声如洪钟:“站如松,坐如钟!”小娃娃们便学着他的样子扎马步,可没一会儿就东倒西歪,惹得这位黑脸将军哈哈大笑。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魏忠贤竟也来上过课。他教的不是圣贤书,而是“如何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
堂下坐着的学生,连个童生功名都没有,最大的也不过十岁,一个个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望着台上这个笑容和煦的怪叔叔。
“这做人呐,得学会察言观色……”魏忠贤慢条斯理地讲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比如上司喜欢听什么,你就说什么;上司讨厌什么,你就绝口不提……”
孩子们听得懵懵懂懂,只觉得这叔叔说话怪有意思的,却不知他话里藏着多少经验。倒是有几个机灵的,偷偷学着他的样子,背着手踱步,装出一副老成的模样,惹得旁人忍俊不禁。
这学堂里的先生们,各有各的本事,也各有各的脾气。可无论是谁,只要往那讲台上一站,底下的孩子们便都仰着小脸,满眼期待。
不过他们还是最爱诸葛亮,孩童们围着诸葛亮转圈笑闹了一阵后跑远了。
待孩童们跑远,诸葛亮才向姜戈走来。晨光落在他清癯的面容上,眼下有一抹淡淡的青影,显然又是彻夜未眠。
“又熬夜了?”姜戈递过一碗豆浆。
诸葛亮接过碗,笑意温润:“昨日思考开通海运之事,就没有睡着。”他指着远处正在扩建的码头,“总要考虑考虑。”
两人并肩而行,穿过渐渐苏醒的街市。路过县学时,朗朗读书声已透过院墙传来。诸葛亮停下脚步,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帛:“白起将军新编的兵法操典,我想
着先在县学武科试行。”
这学堂的学生真是好运,有这么多名臣武将掏心教导,总能学到一两分真本事的。
有了本事之后在这世上也能活的更轻松些。
姜戈展开绢帛,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阵法要诀,边角处还有朱笔批注。她忽然想起昨日收到的军报:“听说卢志云的大军已到百里外了。”
听到这个消息,诸葛亮神色不变,只是望向校场方向。那里传来整齐的操练声,隐约可见白起正在指导练习。
“松阳不是一天建成的。”诸葛亮的声音很轻,“姜县令,我们开义学、兴水利、通商路,不是为了今日与谁一战。”
转过街角,眼前豁然开朗。新建的纺织作坊前,女工们正排队上工。尉迟敬德带着巡逻的在维持秩序,见二人过来,抱拳行礼。作坊里传出织机的咔嗒声,像一首独特的晨曲。
“秦叔宝呢?”姜戈问道。
“在城门口呢。”
晨雾散尽时,两人登上了城墙。俯瞰全城,炊烟袅袅,街巷井然。码头处人影重重,学堂里书声琅琅,作坊中机杼声声。城外阡陌纵横的田地上,早起的农人已开始劳作。
“真难想象有一天松阳县会如此繁华。”姜戈感叹道。
诸葛亮扶着城墙的垛口,目光悠远:“治大国如烹小鲜。松阳县也是如此,火候到了,味道自然就出来了。”——
作者有话说:努力这个月完结[抱拳]
第126章 妖言惑众
数万大军在官道上蜿蜒前行,宛如一条钢铁巨龙缓缓游动。
正午的阳光照射在士兵们的铠甲上,反射出冷冽的寒光,远远望去,整支队伍仿佛笼罩在一层银白色的雾气之中。铠甲摩擦的金属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战马偶尔的嘶鸣声,汇成一片肃杀的洪流。
卢志云端坐在中军大纛下的战马上,腰背挺得笔直,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他四十有五,面容刚毅如刀削斧凿,眉宇间刻着深深的皱纹,那是二十余年军旅生涯留下的印记。他的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此刻正远眺着松阳方向,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报——”
一名斥候飞马而来,在卢志云马前勒住缰绳,“启禀将军,前锋已至松阳三十里外,未遇敌踪。”
卢志云微微颔首,挥手示意斥候退下。他的副将赵德勒马上前,低声道:“将军,看来叛军龟缩城内,不敢与我军野战。”
“未必。”
卢志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传令下去,全军戒备,不可轻敌。”
“是!”赵德抱拳领命,转身高声传达军令。
卢志云的目光扫过行进中的军队。
这支卢家军是他一手带出来的精锐,每一个士兵都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他们行进时队列整齐,鸦雀无声,只有铠甲与兵器偶尔相碰发出的清脆声响。
这种纪律不是靠严刑峻法维持的,而是源于士兵们对主帅的敬重与信任。
卢家军的威名不是虚传。三年前平定边疆叛乱时,他们曾以一万破三万,去年镇压土匪,更是创下全歼敌军的战绩。
老皇帝亲赐铁血忠魂的匾额,悬挂在卢府正堂。
想到这里,卢志云下意识摸了摸胸前的密旨。这是新皇帝亲笔所书:“松阳叛军,妖言惑众,务必尽数剿灭,以儆效尤。”字迹力透纸背,显示出皇帝对此事的重视。
然而,卢志云的眉头却越锁越紧。他从怀中掏出两份截然不同的情报,再次对比起来。一份是朝廷发来的军报,将松阳叛军描述为乌合之众、流民匪类,声称他们蛊惑百姓,图谋不轨。而另一份则是他派心腹暗中查探所得——松阳县内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荣,甚至比许多朝廷直接管辖的州县更为秩序井然。
“将军,前面就是条河,是否让士兵们稍作休整?”赵德的声音打断了卢志云的思绪。
卢志云抬头看了看天色,点头道:“传令全军,河边休整一个时辰。派出双倍哨戒,不得松懈。”
军令如山,数万大军立刻有条不紊地停下脚步。士兵们按照建制分散在河边,有人取水,有人检查装备,有人抓紧时间小憩,却无一人高声喧哗。这种纪律让卢志云感到一丝欣慰,但心中的疑虑却挥之不去。
他独自走到河边一块突出的岩石上,远眺松阳方向。那里是他此行的目标,也是困惑的源头。
他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