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120-130(第9/20页)

由得想起之前经过的一个县,县令领着县丞、主簿等一干官吏候在城门外,官袍整齐,神色却掩不住惶恐。见卢志云策马而来,县令连忙上前,深揖到地:“下官恭迎将军!粮草辎重已备齐,请将军查验。”

    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堆放在一旁的麻袋——米粮、草料、腌肉,数量勉强够大军一日之需。他不动声色,只淡淡道:“有劳了。”

    县令额头渗出细汗,赔笑道:“将军为国征战,下官自当竭力供应。只是……本县近年收成不佳,仓廪实在有限……”

    卢志云没有接话,目光越过县令,望向城门内。街道上空荡荡的,商铺紧闭,偶有百姓探头张望,一见军旗,立刻缩回身子,砰地关上门板。整座县城寂静得诡异,仿佛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百姓为何避军如避虎?”卢志云忽然问道。

    县令身子一僵,干笑道:“将军说笑了……乡野小民,没见过世面,见大军威严,自然畏惧。”

    卢志云盯着他,直到县令的笑容变得僵硬,才缓缓移开视线。他太熟悉这种神情了——不是敬畏,而是恐惧。地方官既怕叛军报复,又怕朝廷大军以通匪之名劫掠州县。夹在中间,他们只能战战兢兢地应付,既不敢得罪朝廷,也不敢激怒叛军。

    “将军,营帐已扎好,是否进城休整?”赵德上前请示。

    卢志云摇头:“不必扰民,全军城外驻扎。”

    县令闻言,明显松了口气,腰弯得更低了:“将军体恤民情,下官代全县百姓谢过!”

    可就在卢志云转身时,他听见县丞压低声音对县令道:“大人,城里已经没粮了……”

    县令狠狠瞪了他一眼,县丞立刻噤声。

    卢志云脚步一顿,却没有回头。

    见卢志云一人独自出神。

    “将军。”

    副将赵德跟了过来,递上一个水囊,“您从出发起就心事重重,可是在担忧叛军之事?”

    卢志云接过水囊,饮了一口,淡淡道:“德子,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回将军,自末将十六岁投军,至今已二十有三载。”赵德恭敬回答。

    “那你应该记得,七年前我们平定南蛮时,当地百姓是如何欢迎王师的?”

    赵德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记得,百姓箪食壶浆,夹道相迎。南蛮酋长欺压百姓,民不聊生,我军一到,百姓如见救星。”

    卢志云点点头,目光变得深邃:“而这半月来,我们沿途所见百姓,对朝廷大军是何态度?”

    赵德犹豫了一下,低声道:“百姓多有畏惧躲避之色。”

    “正是。”卢志云长叹一声,“朝廷大军本该是百姓的保护者,如今却成了他们恐惧的对象。这不合常理。”

    赵德不敢接话,只是低头站在一旁。

    卢志云从怀中又取出一份文书,那是檄文,署名赫然是诸葛亮。他早已熟读此文,却仍忍不住再次展开。

    “朝廷腐败,官吏贪婪,赋税沉重,民不聊生”那些文字仿佛有生命一般跃入眼帘,“松阳义军,上承天意,下顺民心,誓要铲除奸佞,还天下清明”

    “妖言惑众!”卢志云低声斥道,却无法否认文中描述的某些情况与他沿途所见惊人地吻合。那些面黄肌瘦的农民,那些荒芜的田地,那些紧闭的商铺都在无声地印证着檄文中的控诉。

    赵德欲言又止,“斥候回报,松阳叛军中有几员大将,用兵如神,若不是松阳县有如此神将相助?一群流民如何能有此等战力?”

    这正是卢志云最大的忧虑。那些突然出现的名将又是怎么回事?未知是最大的恐惧,即使对身经百战的卢志云也不例外。

    “传令下去,”卢志云突然转身,声音恢复了将军的威严,“全军提前开拔,务必在天黑前抵达松阳城外十里处扎营。多派斥候,我要知道叛军的一举一动。”

    “遵命!”赵德抱拳领命,匆匆离去。

    卢志云独自站在岩石上,任由河风吹拂着他的战袍。他处理过很多次百姓的造反,每一次皇帝都会轻飘飘都要求他们把这些人都杀了。

    当时他毫不犹豫地领命,因为在他心中,忠君即是爱国,服从皇命是他的天职。但现在,那些沿途所见所闻,却在他坚定的信仰上凿出了一道裂缝。

    大军再次开拔,肃杀之气更浓。卢志云策马行在中军,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无论叛军有何倚仗,无论心中有多少疑虑,此刻

    他都必须履行一个将军的职责——带领他的士兵走向战场。

    铁甲铿锵,战旗猎猎。卢志云不知道这场征讨会如何收场,但他知道,这或许是他三十年军旅生涯中最为特殊的一战。不仅关乎胜负,更关乎他毕生坚守的信念。

    不管胜利还是失败,他都注定只有一个结局。

    松阳县已遥遥在望。

    长途跋涉的疲惫刻在每一个士兵的脸上。

    他们沉默地走着,铠甲沉重,脚步拖沓,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透了内衬的粗布衣衫。阳光炙烤着大地,官道上的尘土被无数双军靴碾过,扬起一层薄雾般的灰,呛进喉咙里,干燥得让人发不出声音。

    没有人抱怨——至少不敢大声抱怨。卢家军治军极严,行军途中交头接耳者,鞭二十;动摇军心者,斩。

    可即便如此,低语仍在队列中悄然流动,像一阵无法遏制的暗流。

    “听说……松阳那边,不征粮。”一个年轻士兵低声说道,声音压得极低,像是怕被巡行的校尉听见。

    “胡扯。”旁边年长的老兵啐了一口,“不征粮,他们吃什么?”

    “是真的。”另一个瘦削的士兵插嘴,眼睛警惕地扫视四周,“我有个表兄逃荒去了松阳县,前些日子托人捎信回来,说那边粮食一亩地够很多人吃……”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说那边分田,减赋,百姓有饭吃。”

    队伍里短暂地沉默了一瞬。

    “呵,妖言惑众。”老兵冷笑,可他的眼神却闪烁了一下,“朝廷说了,那是叛军蛊惑人心的手段。”

    年轻士兵没再说话,只是低头走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水囊——早已空了。他的喉咙干得发疼,可配给的水早已喝完,只能忍着。他想起家乡,想起去年大旱,朝廷的税吏照样上门催粮,家里最后的存粮被搜刮一空,母亲饿得浮肿,最终没能熬过冬天。

    “……檄文里说的,会不会是真的?”他突然问。

    即使有一线希望也好,他要抓住。

    老兵猛地瞪了他一眼:“闭嘴!你想掉脑袋?”

    可檄文的内容早已在军中悄悄流传。那篇文章写得太过锋利,字字如刀,割在人心上——

    “朝廷无道,赋税如虎,百姓流离,饿殍遍野……松阳义军,上承天意,下顺民心,誓废苛政,还民温饱……”

    没人敢公开讨论,可那些字句像种子一样,在士兵们干涸的心里悄悄扎根。

    队伍继续前行,沉默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压抑。有人偷偷揉着酸痛的腿,有人摸着胸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