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70-80(第10/21页)

里再一起胡说八道。

    郭嘉:……

    由于郭某人过于不正经,与会人员一致决定剥夺他会议发言人的身份。

    新上任的会议发言人戏先生温声道,“前些日子清算出大量无主良田,颍川的确可以接纳流民,不过在接纳流民之前得先把即将被温侯带来的黄巾贼安置好。”

    荀晔端正坐姿,“先生说的对。”

    面前这几位的本事足以治理天下,如今只是一个颍川对他们而言不在话下,既然颍川有没有他都差不多,那他是不是能抽身去干点别的?

    荀小将军老老实实听戏焕说完接下来的安排,然后才说出他的打算,“等新来的降贼安排妥当,我想亲自去趟京城。”

    第75章 死的正经吗

    *

    如今各地诸侯都没站稳脚跟, 还没到大混战的时候,除了上表任命官员的时候没人在乎摇摇欲坠的大汉朝廷。

    等各方都站稳脚跟开始互相吞并,到时候谁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就会变得至关重要。

    儒家最讲究的什么?天地君亲师。

    别管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天子”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以后翻脸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和小皇帝打好关系没坏处。

    荀小将军的目的非常明确,趁颍川现在能扛事儿的人多能让他这个一把手出门想干什么就赶紧干, 等过两年地盘大了想出去都难。

    不是他想一出是一出, 而是去京城确实有正经事。

    天底下没人比他更了解纸质书, 也没人比他清楚降低成本后的纸质书一旦能推广能掀起多大风波。

    为了将来世家反扑的力度没那么大, 最开始的舆论风向必须得掌控在他手上。

    正史上的江东小霸王已经用生命来证明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真要没有铺垫就把全天下世家全得罪, 等着他的大概率也是英年早逝。

    他那么好的开局,还有四个阿飘爹当外挂,最后却落得个被暗杀而亡的下场未免太仓促,为了阿飘爹们在教育界的英名也得三思而后行。

    “京城有王允把持朝政, 全天下都知道荀氏和王司徒不对付,所以我这次进京不会主动和王允见面。”荀小将军满眼无辜, “但是如果王司徒主动找茬, 本将军也不能任他欺负。”

    “被欺负?”戏焕顿了一下,虽然他们小将军看上去好像是怕被欺负,但是仔细琢磨琢磨怎么都感觉他才是那个去找茬的。

    荀晔:“嗯呢。”

    戏焕:……

    其他几人:……

    王允能把持朝政是因为京城被董卓祸害过后有野心有志气的全都跑了,留在京城的都不愿意和他争,这才显得他只手遮天。

    要是把董卓主政时逃离京城的那些人再弄回去, 京城会乱成什么样子不好说, 但是把持朝政的绝对不可能是他王允。

    早年的王允秉公为官忠贞不屈, 的确是天下难得的贤臣,现在的王司徒自持功高反复无常, 在朝堂上的威望远不如从前。

    比起受欺负,他们更愿意相信他们小将军特意进京是为了欺负人。

    钟繇等人刚来的时候的确担心过他们小将军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容易被糊弄,不过在颍川待了一段时间后就不这么想了,年纪小有年纪小的优势,折腾起人来能让他们这些年纪大的完全摸不着头脑。

    几个人想着颍川有他们在只要别四面八方同时来敌就出不了乱子,对他们小将军去京城的想法都没什么意见。

    他们就一个问题,“将军去京城要带上温侯吗?”

    上门挑衅必须得做好万全的准备,万一不小心把人惹急了造成武力冲突也得能跑掉才行。

    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虽然小将军自个儿也挺能打,但是带上恶名远扬的吕奉先更有威慑力。

    所以,带吗?

    荀晔:……

    他真的不是去找茬。

    “带。”

    好吧好吧,他承认他其实有点那个意思,但是找茬是顺便,主要目的还是找天子和杨太傅聊天。

    还有就是,带上几张曲辕犁去讨个功劳。

    荀小将军做正身子,郑重其事的将他的完整打算说给在场各位听。

    他是正经人,正经的不能再正经的那种,不能才认识没多久就对他有偏见。

    “诸位,我这次进京要带上工匠新造出来的曲辕犁。”

    战乱从来不是造成人口锐减的最大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天灾带来的饥荒和瘟疫。

    他能拥有外挂、或者说、他能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就是乱世伤亡太大,水旱蝗疫这些天灾他管不了,高产粮种他也搞不出来,但是推广改良农具也能稍微减少一点伤亡。

    阿飘爹们说过培养他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话他一直都记着。

    打仗打的是后勤,就算其他势力也能给粮食增产也没什么,上位者指头缝里露出来一点就能让底下的百姓日子好过点。

    地方主官葛朗台附身一点都不愿意漏也没关系,献上曲辕犁后他的宣传工作也会同步跟上,到时候就让那些不管百姓死活的家伙好好体验一把“寡人之民不加多”的糟心。

    不,不光是“寡人之民不加多”,他们争取把更多的百姓招揽到他们治下,让那些家伙守着空荡荡的城池哭都没地儿哭。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谁想背井离乡?

    反思反思,都反思反思。

    这年头上到朝廷下到百姓都没见识过广告的威力,只要宣传工作做的好,接下来他们就能过上“流民多了扩大地盘,地盘大了招安流民”的好日子。

    他们有把握让百姓安稳过日子,不算虚假宣传。

    人口就是生产力,百姓流入带来的都是实打实的好处,这可比打仗实在的多。

    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他这是上上策,顶顶好的上上上策,是被时代所局限的聪明谋臣们讨论三天三夜也琢磨不出来的上上上上上策。

    而且纸质书的事情只有奉孝叔和志才叔两个人知道,其他三位只知道他们的工匠能印书,并不清楚其中的猫腻。

    目前的情况纸质书只对读书人有用,薅羊毛薅的太厉害还有可能被世家大族倒打一耙,但是曲辕犁不一样,那东西放出去能活万民,有曲辕犁带来的大功德在世家大族想倒打一耙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几位先生都知道今年秋种的情况,新犁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天下百姓千千万,以朝廷的名义推广出去可以将更多的百姓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农具和造纸术印刷术不一样,造纸术印刷术可以重兵把守藏起来,农具要拿到农田里用,再怎么防备也防不住有心人打探。

    与其费劲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送到天子面前过个明路。

    升不升官不重要,他感觉他现在的官已经很大了,天子在心里给他记一功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