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4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40-60(第4/33页)

起,旧贵顽抗,各家各族之间利益争斗,半分不曾减少。

    不同的是,有宋以来,唯有皇权至高无上,再没有一家一姓可稳坐钓台、屹立不倒。

    这便是百家姓最大的奥义。

    姓氏谱书自古有之,这也是为何唯有百家姓被推崇至上、列为蒙本。

    前朝蛮族当道,汉人被打压得厉害。所谓高门望族,虽苟延残喘,但风骨犹存。

    大宁建朝,他们便如离离原草,争相复荣。

    待朝堂稳定后,就形成了如今南北氏族与从龙新贵,三足鼎立、久久不息的弈局。

    但这些渊源却不好解释,顾劳斯想了想,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

    “若是娶妻,百家姓里,你们会娶谁家的姑娘?”

    小朋友们面面相觑,微微有些羞赧,尔后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有答江南朱、张的,稍稍见过世面的,也有答关中河东柳、薛的,再不济,也是原家、李家这等休宁望族,总之是五花八门。

    “咱们县府,大家不少,为什么没人提谢、方、徐几家女呢?”想到谢昭,顾悄这话问得有些心虚。

    这个问题显然超纲,小些的孩子嘀咕,“因为没人娶过。”

    大些的还懂得一二,“因为谢家为首,这几家与我们是死对头。”

    “是了,因为顾谢两家向来不和,在朝政见相左,在野互相拆台,所以连带着各自姻亲也有了泾渭。”

    顾悄点了点头再问,“那为什么两家不和呢?”

    到此,就没有小娃娃能答上来了。

    于是,顾劳斯口若悬河将郡、吴二姓集团的恩怨情仇娓娓道来,还拓展到两京新旧权贵云、黄、萧、袁、韦、柳诸家。

    几家姻亲关系一理、几件轶事八卦一倒,小娃娃们登时燃起熊熊八卦之火。

    他们虽然蜗居休宁,可南北京都诸多消息,亦有那说书人源源不断搬运过来,是以两地名门并新秀,他们倒也如数家珍。

    “所以,百家姓看似枯燥,却囊括了大历最丰富的八卦,日后我们若想出仕做官,可少不得揣摩其中干系。”最终,顾劳斯笑着问顾影偬,“子繁现在,可还觉得无理无趣?”

    顾影偬脸上一红,低头讷讷道,“是弟子浅薄,闹笑话了。”

    其实他心里有点想吐槽,谢顾两姓这个例子,实在跛脚,多少有些此地无银了。

    可碍于小婶婶的暴脾气,他不敢说。

    “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日后入内舍,读经、读史,还有更多故事在呢。”顾悄摆摆手,“如今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记诵它。”

    做完兴趣引导,顾悄掏出万能的青铜双虎钮镂空云纹镇纸,开始击节打拍。

    三字经他有幸听过童谣版,可百家姓,学霸歌单里只有个rap版。

    他还没潮到,肥着胆子教一群舌头都不利索的奶娃娃唱嘻哈。

    好在凭着小公子习琴十几年的音乐素养,顾悄现编现唱,儿歌听着倒也像那么回事。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

    午课结束,顾冲如约前来检验教学成果,果不其然听到了小童们活泼热闹的大合唱。

    童音琅琅,清晰流畅,与往日瞎读乱背的乱象,天差地别。

    老执塾笑眯眯摸着胡子,对一旁的老友炫耀,“刚刚还与我呛声,不信我顾氏有镇学之绝技,现在可信了?”

    第044章 第 44 章

    来人是徽州府府学教授, 汪铭。

    各县中考在即,身为市教育局局长,汪铭自然要循例下来指导工作。

    不过, 监察县考筹备情况只是其一, 汪铭还另有一个更要命的任务。

    这任务, 还要从吴遇吴知府新官上任烧的三把火说起。

    吴知府是个勤勉人, 有几把刷子, 更有无尽野心。

    到任后,他费了半月功夫兜揽人才,掘地三尺, 总算摸清徽州府老底。

    紧接着, 他马不停蹄给辖属六县摊派任务, 硬架着各地知县, 各显神通,势必要做出一些政绩。

    大历重农抑商, 奈何徽州多山少地,那几亩薄田再怎么折腾,也长不出金莲仙葩, 各处县委书记无不愁白了头发。

    休宁这地界,自然也没甚文章可做,唯有一文一商,拿得出手。

    方灼芝又再迂腐不过,朝廷不重商, 他便不言商,只将目光锚准了文教。

    县学出不少才俊, 在整个南直隶都叫得上号。兼之还有知府座师。

    方灼芝自以为摸对了虎须,于是, 一拍脑门,召集县领导班子,憋了十天,酝酿出一道奏本,洋洋洒洒万字,大吹特吹了一番休宁师古兴学、教民化俗的功绩。

    末了还画蛇添足,将休宁文风鼎盛、才人辈出,归功于吴遇主政有方。

    可怜吴遇履新尚不足月,就已“率府县上下,谨守高祖圣令,安上抚民,礼治俨然,居功甚伟,足以名留青史”了。

    这马屁拍得实在刺激,幕僚念着念着,差点没一口气闭过去。

    吴遇也老脸烧红,连道三声“好,好,好!”心中着实恨这蠢货,酒囊饭袋,连个马屁都不会拍。

    他扯过奏本,正要甩到火盆里,宋如松上前,拦了一拦。

    青年不卑不亢谏言,“大人,且慢。青以为,大人新令,休宁这般糊弄,风气不可姑息,须得刹他一刹。”

    吴遇权衡半晌,颔首道:“既然方灼芝这般敢说,那我们就好好查他一查。若这累牍屁话有半句不实,须叫他知道,我这长官的高帽,可不是那么好硬塞的!”

    “就遣汪铭即刻赴休宁查!”

    幕僚听到汪铭这名字,无不缩了缩脖子。

    这老先生,在徽州有着“三第一”的名头。

    乃府学第一难缠、徽州第一老怪、大历第一谏臣。

    劳动他去查,休宁不得扒掉层皮?

    方灼芝哪里知道,搬石头能砸自己脚!

    他一贯逢迎拍马,也有不慎拍痛了的,但长官到底念着他“拳拳真心”,还不曾有人与他计较过。

    这回新知府较真,铁了心要纠他如何兴文教,叫“无为而治”的方大人如何不慌神。

    不得已之下,他腆着老脸,诚惶诚恐上县学,向同族大侄子方白鹿讨教如何应付。

    毕竟广德知州方灼兰官声响亮,远比他有办法。

    求不着老子,但寻一寻儿子,多少也是个安慰。

    方白鹿虽看不上旁支这无用的表叔,但好赖都姓方,他还是给指了一条明路。

    ——临时抱佛脚肯定是来不及了。

    兴文教自然避不开学社,不如干脆撇开官学,将顾氏族学推出去。

    由头,方白鹿都替他想好了。

    察微知著。以民之自觉,窥县之学风,这才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