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40-60(第3/33页)
圈了。再搭配上一个时辰的识字课,完全可以做到这些神兽堂考不出错。
只是这样就打乱了秦老夫子原本的节奏,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还得执塾首肯才作数。
顾劳斯摸摸下巴,少不得要来点杀手锏了。
第043章 第 43 章
顾·小矮子·悄站在讲台上, 绷着白净的小脸,煞有介事,“同学们好。”
小子们看在戒尺份上, 老老实实应道, “夫子好。”
“今天开始, 由我暂时照管你们。”久不登台, 顾劳斯却半点不含糊, 忽悠起小孩子来一套一套的,“这几日秦老夫子抱恙,我赶鸭子上架, 不求带你们精进, 只求不出岔子, 稳稳当当迎他回来, 不知各位同学,能不能给我几分薄面, 配合一二?”
小娃娃们笑成一团。
往年上舍代课,哪个不是鼻孔朝天,对他们挥来喝去, 顾悄几句话就赚足了好感。
尽管废柴同窗摇身一变成了夫子,这巨变他们多少有些不适应。
为了矫正参差不齐的教学进度,顾劳斯决意,以最末位的进度条为起点,推行统一/教育。
当然, 为了均衡大孩子们的输入,他也酌情给第一梯队另外加了些辅料。
顺带, 顾劳斯还调整了一番座位次序,将现代小学最为流行的“好带差”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 完美拉到了旧时私塾。
小同学被折腾得人仰马翻,顾影停奶声奶气起哄,“叔公不把看图识字拿来,我们不干!”
顾悄被逗笑,“看图识字还在刊印,可不够你们分。但我们可以来点别的。”
小娃娃们伸长了脖子,期待值满满。
“只是,”顾悄摊开两手,抱歉道,“今日仓促而来,没来得及准备,只能先教你们唱唱儿歌了。”
谁知小童们不等他开口,就齐声唱起了童谣版三字经。
他们倒也有才,竟还自觉分出了领唱、齐声和念白,顾悄差点以为自己重回了小学,正在看六一儿童节表演。
宋人首创的三字经,这时还没有被后世荼毒。不见敷衍新增的赘余,四句一联,拢共八十八联。从做人读书到各种常识,本就通俗易懂,配了个简单调子后,更是朗朗上口。
小朋友们摇头晃脑,童声稚语,齐齐整整,煞是可爱。
显然这些时日,小班没少操练。
一曲唱罢,顾云庭挺着胸膛,十分自豪,“自从小叔教了这调子,秦老夫子就直接用上了,还说改日再叫你把剩下的也唱唱,今天小叔会继续教我们唱百家姓吗?”
感情秦老夫子这是早就下好套,就等着他往里钻呢?
不过他确实打算开始教百家姓。
“夫……夫子,我不想学这个。”顾影偬瞧了眼顾悄,还是顶着压力唱起反调。
他重伤这些日子,谢昭已经将他身世并利害关系,和盘托出。单看在谢昭份上,他就不会再真刀真枪跟这准·婶婶对着来,是以他说出这句“不愿”,还在心里掂量了好一会。
他是确实学不会这个。
可以说,百家姓是蒙学里最枯燥的一本书。顾影偬在外舍半年毫无精进,就是卡死在这百家姓上。
顾悄看他神色,不似刁难,便耐心问了句,“为什么不想学?”
顾影偬犹豫着站起来,小声答道,“这书收录姓氏400余个,前后七十余句,可此姓与彼姓之间,毫无联系,即无理又无趣,我……我根本记不住。”
这话令一众小鬼深以为然,那诘屈聱牙的四百余字,愁煞死人。
顾云庭也心有戚戚,“我默百家姓挨打最多,为什么族学要我们背诵这些姓氏呢?”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
蒙学初衷,令童子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可事实上,乡野读三百千,多数人都不求甚解,塾师泰半也不会答疑。
尤其百家姓一本。
有些,纯粹是夫子才浅,自己都没整明白,有些,是不耐烦对着一群幼童精讲其中门道。
只有少数大家族,花重金请的名师西席,才会在记诵之外,与学生细说百家诸姓氏渊源及当朝流衍。
目的嘛,归根结底还是绕不开宗族二字。
讲百家渊源,是要族人从姓氏中明婚姻、分贵贱。
讲姓氏流衍,是要世家子弟在交游中明得失、知厉害。
说穿了,就是教导子弟,在外行走,哪些人当交,哪些人该避,哪有人又不能惹。
也就是所谓的“以便日用”。
自古,姓就是宗族最重要的标志,起着正本溯源、道明血缘的作用。
同姓不婚、门当户对都是基于姓而来的社会潜规则。
氏从名后,更为复杂,昭示着尊卑贵贱。
先秦王公贵族惯用封地、封号等为氏,以示与平民区别,也分出同姓不同支之间的三六九等。
不止西方有路易·亨利二世·德·波旁这等贵族,教名、本名,连着封地,长长一串,不明觉厉;咱们老祖宗也不甘示弱,姓、氏、名、字、号(自名)层层buff叠上,牌面满满。
就拿同为贵族的屈原来说,楚国芈姓这支,祖上受封屈地,是以得屈为氏。到屈原其人,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合起来芈屈平原正则灵均,这谁看谁不迷糊。
秦后虽姓氏合一,取名简化了些。
但以郡望为标志的门阀制度崛起,换汤不换药,比之氏族有过之而无不及。
门阀的巅峰在南北朝。
士族自此按地域划分为郡、侨、吴和虏“四姓”,亦可称四大利益联合体。
山东、关中士族称郡姓。以太原王、清河崔、范阳卢,京兆韦,河东柳、裴、杨等为首。
西晋末年永嘉南渡的北方望族,称侨姓。以王、谢、袁、萧四大姓为首。
江南地区土著望族,合称吴姓。朱、张、顾、陆等四家为大,顾占其一。
北边后起的大家族谓之虏姓。较为有名的,有长孙、宇文、于、窦等。
这四大集团,内部通婚,利益结合十分紧密。
对外有如坚壁,往往几家几姓同气连枝,得以历代数朝屹立不倒。
新贵官僚想要攀附,求之无门。
就算你贵为天子,门第不对,娶崔氏女都是妄想。
此种风气,至唐不灭。
哪怕唐太宗重修《氏族志》,明令禁止世家望族七姓十家通婚,却也收效甚微。
到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乱世动荡,频繁的战争才彻底击垮世家大族坚不可摧的利益链。
因此,宋初横空出世的百家姓,得以不分贵贱、全凭声韵成文。
只是,明面上旧贵族衰落,各姓之间平起平坐,可暗地里,新贵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