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莲花一身正义!: 320-34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黑莲花一身正义!》 320-340(第11/30页)

女竟然和家里的其他人都不一样,竟然是一位有脑子、有胆识、又有能力,不可多得的妙人儿。

    晏行云自然是不曾这么夸赞过谢琇的。但姜云镜能够读出他的潜台词来。

    晏行云只对姜云镜说过“幸好我夫人被谢家丢在道观里二十年,这层背景让今上放松了戒心”这一句话。

    但这一句话也便足够了。

    足够让姜云镜品出晏小侯现在有多么不可能放弃这位优秀的合作伙伴。

    毕竟,既身手不凡、又知情识趣,该打配合的时候还有默契,这样的一位合作伙伴和可靠的盟友,上哪里去找?

    而晏小侯为了邀买人心,留住盟友,也是很舍得下本钱的。

    ……更不要说,他原本就没多少道德可言,又怎么会拿那些严苛的道德标准去约束和苛求优秀的合作伙伴呢?

    姜云镜带着一点怜悯、又带着一点幸灾乐祸的心情,注视着一旁的盛侍郎。

    不知为何,他现在觉得英名在外、正义凛然、端肃庄严,如同天神一般的盛侍郎,身上实则也带着一点点清澈的愚蠢。

    盛侍郎怕是压根没有想过,晏行云与纪折梅……不,谢大小姐,现阶段是根本不可能切割分离的。

    不但晏行云还需要谢大小姐这个得力臂助,就算是只看如今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朝堂形势,也不允许他们现在就和离。

    倘若有朝一日英明神武、道德标杆的盛侍郎发觉了这一事实,他又应当何去何从?

    ……姜云镜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好奇,也太期待了。

    第328章 【第五个世界千里光】73

    在姜云镜悟出了谢琇的暗示“钟贵妃意欲收晏小侯为养子, 在立储风波中一争大位”之后,他行动得也非常快。

    他本就是晏行云的盟友,而且看起来他也受够了被多疑且愈发昏庸的永徽帝所控制,因此他打算在晏小侯身上下注。

    而明面上, 晏行云除了还没能得到永徽帝公开的承认之外, 母族与妻族的缺陷, 也是他的弱势之一。

    如今,他的妻族虽然势力还是不太够看,但好歹有了名义和地位也相当的匹配。

    太傅长女,即便是做真正的皇子妃,在名义上都是足够的。

    永徽帝可真是用心良苦。既不能给这位“遗珠”真正强而有力的岳家, 又不能拿那些芝麻官儿家的姑娘们来敷衍,导致反而大削晏小侯的实力、增添仁王一派的希望。

    他委实深谙平衡之道。

    当然,若是晏小侯当初真的娶了谢二小姐,想必张皇后和仁王会更开心些。

    不过谢二小姐那副模样, 对哪一派来说都宛如一个不定时炸弹,张皇后当初大概也没拿定主意, 这颗炸弹将来万一引爆, 是会炸到晏小侯,还是会把己方也一起拖下水。

    相较之下, 谢大小姐被放逐于荒郊野岭二十年, 什么贵女教育都没有接受过,想必也上不得台面, 或许是更适合的拖后腿人选。

    因此,张皇后一个犹豫不决, 倒是让晏小侯错有错着,补强了妻族的缺陷。

    如今, 只要他再寻一有力的母族,情势便会大致均衡……不,稍微偏向他这一方了。

    而同为贵妃、却多年被杜贵妃压制,而且无子的钟贵妃,如今升上了后宫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也终于有了另起心思的余暇。

    ……这就是晏行云的机会。

    也是谢琇挑动风云的机会。

    她为永徽帝送上了一份大礼,足以让他愕然发现第二股势力已经成形,他不能再去打压张皇后与仁王一派,以免两边失衡。

    ……也就是说,只要促成钟贵妃成为晏小侯的养母,永徽帝就不能再打压刑部上下——尤其是张皇后的表妹夫刑部尚书郑啸,以及郑尚书的爱徒盛侍郎了。

    而这个计划,同样对晏行云有利。

    他不能把宝全部都押在永徽帝的父爱之上。更何况永徽帝压根没有许多父爱。

    与钟贵妃结盟,他就又往上走了一步。

    他总不能一直单打独斗下去。有一位地位高贵的养母,在后宫之中与张皇后抗衡的话,将省掉他许多事情。

    姜云镜正是看出这些隐藏的好处,才没有阻止谢琇从这一点下手。

    而晏行云,即使还不知道盛侍郎与谢大小姐之间的这一番纠葛,他在面对机遇时,反应也很快。

    之前,钟贵妃便有意认下晏行云做养子,但永徽帝那边总是态度暧昧。

    晏行云也不灰心丧气,私下里与钟家来往勾连多时,利益分配都谈定了,俨然一副已成了一家人的心照不宣模样,只是在表面上还只是客客气气来往,并没有走得过近。

    钟贵妃同时在后宫中以无子为由,试探着请求收养庄信侯世子晏行云,但被永徽帝拒绝。

    永徽帝用的理由是“朕尚有子,何须收养?爱妃一片慈母之心可嘉,唯朕目下并无此意。长定聪敏颖悟,必能体会朕心”。

    然而,过了大约十几天之后,仁王于御苑之中乘舟游湖,忽起狂风,仁王于众目睽睽之下落水,很是费了一番周折才被救上岸,因此受寒,缠绵病榻,说是因为仁王不谙水性,落水时肺中入水,因而总不见好,时常咳血。

    永徽帝震怒,发落了一干人等,下令彻查。张皇后因为独子受此大罪,亦是惊怒非常,下了死力去查,最后还是一无所获。

    无论是钟贵妃,还是晏小侯,看起来好似还真的没有在其中插手。

    张皇后虽没有大本领,但永徽帝至今只此一个嫡子,张皇后自是看得很紧,仁王身旁的人都是经过再三筛选调查的,没有一个不是自己人。

    事发当时,仁王身旁也并没有人碰撞或推搡他,一切真的就是偶然。

    仁王落水之后,也有船上和岸边宫人即刻要跳水施救,但当时就是那么不巧,狂风骤起,日月无光,水面波涛汹涌,舟船都摇摇晃晃,无法保持平衡,拖延了施救进程,才导致仁王被救上来时已经喝了好多水,伤及肺脏,久治不愈。

    这一下,前朝后宫,皆是愈发暗潮汹涌。

    钟贵妃自然不好在这等时刻再提出相同的请求,但朝堂中已有许多人坐不住了。

    其中有忠臣,忧心皇嗣之危,认为仁王尚未完全长成、也未证明过自己的能力,还遭此大难,恐不足以扛起社稷重任;当然也有想要押宝或浑水摸鱼的、各有心思的其他朝臣勋贵,觉得自己既然挨不上张家的边,不如做点其它打算,说不准将来还能混个从龙之功——

    这种山雨欲来的情势下,还有谁能记得莫名横死的郑蟠楼。

    虽然刑部落个看管不严的罪名,但既是板上钉钉的北陵密探,早晚也是要秋后看斩的,如今不过是先死一两个月,谁还有心思追究?

    可奇怪的是,或许是因为皇帝终究上了年岁,竟格外地重视起中宫嫡子来。朝堂上暗潮汹涌,后宫中亦非一片平静,但在这股暗流的正中心,永徽帝竟然一直坚持着,要让太医先治好仁王,再说其它。

    仁王却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