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40-250(第5/37页)

又转回头去发起了呆。

    那走神的样子活像是在数面前的这支笔上有多少根毛。

    而右边那位更是连头都没抬,相当认真地在削着手中的炭笔。

    她这个聚精会神的样子,让颜真定赶忙收回了目光,生怕打扰到了对方。

    只不过在挪开视线之前,颜真定留意到,这个坐在右边的姑娘袖口处有一点轻微的破损。虽然说如果不细看的话是看不出来,但这绝不可能是稍有身家的京官之女会有的打扮。

    但对方这副神色举动,又分明不曾因身在此地而觉窘迫。

    在天后近侍步入此地的时候,她也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规矩地坐在了这里。

    当下最为要紧的事情,莫过于完成这场考核,其他的事情都得往后挪挪。

    只是当她的目光先一步落在考卷时务策第一行的时候,她忽然意识到了那坐在左边之人到底像谁。

    她的眼睛……有一点像天后陛下!

    不过相比于天后和安定公主,她又缺了不少威严气度,这才在乍一眼看去的时候,让人险些忘记了这一点。

    但想来也对,这等气吞山河的气度,又如何有可能是轻易养出的。

    就如这时务策五选一问答的第一问,在呈现于眼前的时候,只觉那位执掌朝堂的天后陛下,仿佛已在面前了。

    【欲使吏洁冰霜,俗忘贪鄙,家给人足,礼备乐和,庠序交兴,农桑竞劝。明言政要,朕将亲览。】①

    这一个“朕”字,将这皇后临朝称制的上位者风范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朕将亲览”四字,又何尝不是天后对此次考核的重视。

    颜真定已再顾不上去留意周边有什么人,又有何种面对考核的表现了。

    她得认真想想,这一题她到底要不要答,还是选择后面的问题。

    就算有“朕将亲览”四个字,这道问策于吏治和农桑的问题也过于笼统了,起码对于颜真定这个从未接触过官场,也不曾管理过农事的人来说,若是将答题的机会用在这里,也很有可能会答出个不切实际的东西。

    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一道题何止是出现在了珠英学士选拔的备选考题之中,也是今日制举的必答题之一。

    被姚元崇送来长安参考的祚荣快速填完了前头的帖经、杂文,就对上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他只思虑了很短的一瞬,就在案卷之上落笔写下了答案的开头。

    “吏治清平,礼乐和顺,必先藏富于民……”

    他不需要有所犹豫就能提笔书写。

    因为这并不仅仅是他的答案,也是安定公主在辽东给出的答案。

    安东大都护府境内,在原本归于高丽统辖的时候,有着相当严格的阶级划分,就比如说作为澄心副手的阿左,就隶属于灌奴部。

    这样的下等人,既没有累积财富的机会,也没有任何一点出头的可能。

    但自安定公主抵达辽东后,此地的情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辽东新米的培育成功让当地从渔猎转农耕的变化中,并没有经历转型的阵痛,反而有相当多的人因此得以累积了钱财在手。

    祚荣身居其中看得到,十年变迁之间,耕者有田,居者有屋,一直从泊汋扩展到整片安东大都护境内。

    以至于高丽遗民此后以大唐子民自居,再不谈复国之事,靺鞨部纷纷来归,甚至有自黑水平原那头远道赶来。

    语言和文字便很快在其中巩固着归属感,律法与礼仪则让官吏的管辖变得更加容易。

    倘若再让祚荣去选一次的话,在当年他绝不会举起那支意图射向安定公主的弓箭。

    好在他并未能够得手,反而是在今日作为辽东子民中的一个代表,写下了这个答案。

    相比起在此问上落笔不绝的考生,祚荣给出的答案,就算加上了随后的例证,也绝对算得上是短的。他写字的速度也并不快。

    但当此地的监考官朝着这个有胡人相貌的年轻人看去的时候,实不难发觉,他在落笔之时的从容不迫,很有一种在问答家常便饭的闲适。

    同样有着这样表现的人,在学士院的考场中还有一位。

    但她手中握着的,不是毛笔,而是一只炭笔。

    她的眼睛看着前头的考题,炭笔则在备用的纸张上缓慢而稳健地书写运算。

    那是时务策选答的第二问,出自义阳公主李下玉之手。

    这道结合了多地粮仓贮存损耗、水渠运载能力、船只续航、路线选择的算术实在很复杂,也必然不会在大多数参与考核之人的选择范围。

    但王师若的情况不太一样。

    她的曾祖父完成了算经十书之中的《缉古算经》,开启了三次方程的求解。所以她幼年之时以桃枝在地上写画的,便是《缉古算经》中的民工修筑等腰梯形河堤的问题。

    炭笔比之毛笔更为稳定扎实的手感,也让她在一行行计算之时,觉得自己并非身在考场之上,而是在家中。

    这道比起民生也更偏向于计算的问题,简直像是为她量身定制的。她当然答得上来。

    而有点意思的是,第三问和第二问其实很像,但第二问重在计算和效率,第三问则是在问方略。

    许穆言向安定公主自荐的时候,有提到过水路运输的策略,尤其是关于脚钱的考虑,所以今日的这一问,不在运载,而在宏观的水利局势。

    若是用现代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请分析当前江南水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殷颐然在扫过了前后五问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问题。

    她虽在关中生活多时,但她毕竟是杭州钱塘人士,若说江南,北地出身的人自然不如她了解。

    以考生的身份来到此地和外命妇身份前来的差别,在她提笔写下“盗湖为田”弊病的那一刻,已完全被她抛在了脑后。

    在这一个个字落于笔下的同时,她仿佛已然得到了天后的许可,能够以臣子的身份去对着江南东道着手治理。

    盗湖为田的问题因江南疏于治理的缘故相当常见,但转湖为田后却时常出现“乡田岁无不旱,昔日膏腴,今为下地”的情形,只因沿海数州,江水之中常有咸潮,一旦湖河有变,常有咸潮倒灌。

    如若百姓耕地真已到了拮据的地步,适当的废湖势在必行,但必须由朝廷敕令规划,加之修筑堤堰蓄淡御咸……

    对于如何有节制地临湖开地,修筑水利工程,在并无具体问题的情况下,殷夫人也无法答到格外细致,但她越是往下写,早年间在江南生活的过往,便越是清晰地浮现在了她的脑海之中。

    秦淮之源的绛岩湖流域,饶州洪州江州的彭蠡流域,都是条件绝佳却还疏于经营耕作之地……该当予以重视。

    无独有偶,在与她的女儿颜真定同一间考场里,有人在答卷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与水争地,至于涝时,则水无所归。蓄水无术,至于旱时,则水无所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