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40-250(第4/37页)

    但眼前的景象应当不是她的错觉。

    她发觉安定公主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她的身边,像是在看向眼前的火海,又像是在看向她:“其实,你也没有那么想死吧。”

    见她并未有所动作,李清月继续说了下去:“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全为敬怀太子殉葬的名声,大可以在此时跳入火场,还能让我这个对皇兄来说的政敌自此背上一个洗不脱的罪名。又或者你也可以在我前来此地之前便开始绝食,而不是在餐食之中又多增加了一份肉食。”

    痨瘵这样的病症,若是还没被感染,或者还在蛰伏期间,对于多吃肉蛋、体魄强健的人来说,没有到必死的地步。

    这位襄王妃的有些表现,就很有意思。

    前方的火光投照在地上,将日光照射下的人影给冲淡了不少,但在影子之上的本身,却好像渐渐摆脱了此前的木讷,在李清月的心中变得比早年间鲜活了不少。

    她紧皱着眉头试图反驳:“我不是在装腔作势……”

    “我知道。”李清月缓缓开口。

    杨明舒不知道,面前之人的下一句话到底有多少人听到,但起码,就算有前方府邸之内梁柱倒塌的声音传来,她也清楚地听到了安定公主的下一句话,“你只是不想再做下一个杨舍娘。”

    杨明舒被火光填满的瞳孔一震,没想到会自李清月的口中说出这个名字来。

    弘农杨氏之中的名门贵女,在这大唐建国的数十年中,因家族前途而被决定命运的绝不在少数。

    生下武后的杨饮光已算是其中幸运的了。

    而另外一位比之杨明舒还要不幸的,便是李清月所说的杨舍娘。

    在隐太子李建成已迎娶了荥阳郑氏的郑观音后,杨舍娘还是被送入了太子东宫之中,成为了李建成的妾室,又在玄武门之变后被囚于宫中。

    家族的背景在皇权易位中显得何其单薄,也或许,对那些投机的世家官员来说,已经是弃子的东西,根本无需再行关照。

    杨舍娘还一直活着,为了看着她的女儿在三十岁上终于出嫁、离开了皇宫牢笼而活着。

    但她的人生,已经完全被毁了。

    杨明舒怕的正是这个。她如今还有利用的价值,那些家族中人便会不遗余力地粘附上来,直到……

    直到她变成第二个再无用途的人。

    那她还不如让自己以“染病”的状态永远留在襄州。

    可好像,这位迢迢赶路而来的安定公主并不希望她这么做。

    “外祖母会难过的。”李清月顺手从地上捡起了一支送到此地助燃的木柴,朝着前头的襄王府抛了过去。

    她拍了拍手,在转头看向杨明舒的时候,微微抬起了唇角:“偌大一个长安,难道还容不下一个杨明舒吗?”

    那块木柴很快着了火,融入了前方的火海之内。

    ……

    而在此时的长安城中,制举将至的场面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出烈火沸腾。

    不,不仅仅是筹备数月的士人走向了礼部贡院的考场。

    还有一道道或是犹豫或是坚定的身影,走向了珠英学士的选拔考场。

    第242章

    将珠英学士的选拔和制举的文试放在同一天, 正是出自天后的诏令。

    当颜真定坐着马车行驶在朱雀大街上的时候,耳闻着外头的喧闹送考之声,她只觉自己参与的, 或许并不仅仅是天后身边女官的选拔,也如当日她和韦淳戏言之时所说的那样,是在参与进制举当中。

    “行啦, 再抓下去,你的裙边就要坏了。”

    颜真定连忙收手坐好, 朝着身旁的母亲回以一笑。

    但她平日里冷静自持,在和好友待在一处的时候更能对比出个娴雅沉稳的样子, 现在却很难在车辙声中平复下自己的思绪来。

    天后到底会出什么样的考题来取才呢?

    都说此次的考核效仿科举, 在帖经和诗词杂文之外,还有时务策一项,总让颜真定有些吃不准考核的难易。

    按说她在四海行会中担任了两年教习, 听闻了不少四方风物,本不必担心这个, 但她出身在关中,几乎不曾有远游的经历, 便觉心中少了几分底气。

    幸好……

    幸好她难得强硬地拉上了母亲一并参考壮胆,不是一个人去面对这样的考验。

    在马车停于蓬莱宫外的时候,颜真定也终于将心跳彻底平复到了寻常的样子。

    但她却发觉,母亲在穿过丹凤门之时的表现有些异常。

    她问:“您怎么了?”

    殷夫人仍有片刻的恍神,在随同颜真定往前走出一段后, 方才缓缓收回神思, “往年来此, 不,应该说, 就算是今年大朝会时来此,我都是以外命妇身份觐见的。”

    今日就不同了,她是以“考生”的身份来此。

    虽然此前她是因拗不过女儿的请求才陪同来此,但在这一刻,她忽然有了一种特别的心情,让她恍然觉得,她可能并没有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

    当行到考场之外的时候,这种矛盾而又期待的心情还变得愈加分明了起来。

    制举的考场在礼部贡院,珠英学士的选拔则要更为特殊一些。

    自太宗皇帝开始,便有精选天下贤良文学之士待诏禁中,和殿中省官员的办公地相邻,太宗一朝,魏征、许敬宗、褚遂良等人都是从这个职位开始的,而在当今天皇在位之时,元万顷、刘祎之等人也是以文词召选入宫。

    巧的是,珠英学士的选拔就放在了此地。

    大概随后也会放在此地,作为珠英学士的办事总部。

    殷颐然仰头看向面前这几间被题字为“学士院”的屋子,只觉自己在这往前的数步之间,既是在丢弃着什么东西,又是在获得一个新的身份。

    “阿娘,别看了,您在第四间。”颜真定低声说道,轻轻推了推她。

    仿佛是看出了母亲脸上原本带着的陪读迁就之色削减了许多,她又在揣着报考证明往屋中走的半道突然停了下来,匆匆折返回到了殷夫人的面前:“阿娘,您可不能谦让于我,我要同您比个高下的。”

    殷夫人很有些哭笑不得:“你先顾好你自己吧。”

    颜真定当然会的。

    想到韦淳已然离开了长安,带着她自多年前便生出的建功立业梦想,走向了那未知的未来,颜真定便觉自己也不该落下太多。

    她坐在了标示有姓名的位置上,小心地检查了一遍笔墨和纸张。

    想着距离开考还有一炷香的时间,她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也便是在此时,她留意到,这考场是按照年龄来划分的,所以与她同处一排的左右两侧,都是和她岁数相仿的姑娘。

    左边的那位不知为何,让她觉得相貌有一点眼熟,但一时之间又想不太起来,这份相似到底是从何而来。

    似乎是察觉到了颜真定的视线,她转回头来对着颜真定笑了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