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180-200(第4/22页)
李治神色莫辨,他一直不怎么重视安西等地,却没想到,在大唐风雨飘摇的时候,那里的将士却依然死守大唐的领土。
他以为不重要的地方,但是驻扎在那里的军队却恪守自己的职责,寸土不失。
“媚娘,我有愧。”他长长一叹。
“那便从现在开始改变。”武皇后轻声道,怕的不是犯错,而是明明知道错了却死不悔改。
【“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坚守模式下,安西和北庭两地的戍边唐军一直在为大唐戍卫着边境,即便后来唐朝的统治阶层已经把他们遗忘,他们依然在为国家戍守边关。”
“在这个过程中,李元忠染病去世,他的副将杨袭古被推举为北庭大都护,在杨袭古接任北庭大都护不久,吐蕃国就对北庭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幸运女神没有眷顾他们,杨袭古为了抵御吐蕃国,只得向回纥求援。可是吐蕃这一次发起攻势是有备而来,联合了西域不少的小部落一起进攻北庭,所以北庭与回纥的军队很快被吐蕃联军击败。
贞元七年,北庭大都护府的辖区已经基本被吐蕃所占据,杨袭古的所部军队只剩下两千余人。
杨袭古明白北庭彻底失守了,他再也没有能力收复北庭大都护府了,因此他只得率领残部两千余人逃往安西大都护府的辖区西州城。
由于回纥也在战斗中被吐蕃打败,于是私下与吐蕃求和。
为了能取得吐蕃的谅解,回纥大相颉于迦斯出面引诱准备败逃的杨袭古,将杨袭古当场斩杀。
杨袭古所部两千余人全部被回纥人俘虏,杨袭古的人头和他的军队俘虏被回纥人送给吐蕃国,随着杨袭古被诱杀这也标志着北庭大都护府彻底沦陷。”
“这时候,郭昕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向吐蕃投降,二是与吐蕃战斗最后,直至战死。
在这种情况下郭昕选择了继续坚守安西,这一守又守了十八年。
这十八年中安西四镇逐步被吐蕃国吞食,到最后郭昕只能困守在龟兹城。”
“关于安西大都护府何时被吐蕃攻陷在史料中没有确切记载,只能推断大约在公元808年左右彻底被吐蕃攻陷,也就是唐宪宗元和三年。
这一年,安西大都护府等来了自设立以来最惨烈的一战。
随着吐蕃国对龟兹城发起总攻,也意味着安西大都护府即将覆灭。”
“青年出镇边关的郭昕此已经是垂垂老矣,他自唐代宗时期起出任安西都护府大都护,历经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四代皇帝,已经镇守安西四十多年,而当初与他一起出征的安西守军也都已经白发苍苍。”
“大唐自唐德宗时期起逐渐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那时候的大唐就已经放弃了安西和北庭两大边塞。
可是朝廷放弃了,郭昕、李元忠、杨袭古这些驻防边塞的将士们没有放弃,他们依旧为了大唐坚守着边境。”
“最终龟兹一战,白头将军郭昕带着他的白发士兵们全部战死沙场,壮烈殉国。”默了默,李一沉痛道:“自此,安西大都护府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那一群白发兵为了捍卫大唐最后的荣耀血洒疆场,从此安西大都护府彻底从唐朝的管理编制中消失。”
“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起设立到唐宪宗元和三年彻底沦陷,安西大都护府存在了168年,书写了大唐的边塞国威。”
“少年从军卫边疆,此身只为报国门。壮年生入玉门关,铁血戍边人未还。”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怎敢忘大唐呢?
那是归路,是故土,是几十年的坚守……“】
李世民吧嗒吧嗒的落泪,他总是比较感性,可是当了皇帝之后,人人都规劝他,不许他哭不许他笑不许他肆意张狂不许他放纵爱恨,可是,这也太难受了吧。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幽幽一叹,是怪难受的,算了,就让陛下哭一下吧。
第 184 章
【“说真的, 李隆基被讨厌也真的不稀奇,毕竟这些事情桩桩件件都和他有关系。
作为一个皇帝,能把国家和臣民搞得这么惨, 不怪他怪谁。“李一叹气。
“这就是为什么粉黑都不恨不得他早死。
粉丝希望他早点死, 死在开元盛世时, 他依然还是那个圣明的皇帝。
讨厌他的人希望他早点死, 那样大唐依然还能好好的,不用经历安史之乱, 不会提早倾颓。
真的, 但凡大唐不是从他手里衰落,都不至于让人如此意难平。“】
李世民连连点头, 可不是,这李隆基早死早安生。
【“说起来唐玄宗其实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皇帝,在皇帝中,他的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同样杰出。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他富有音乐才华,对唐朝音乐发展有重大影响。
在他登基以后,在皇宫里设教坊,“梨园”就是专门培养演员的地方。
他极有音乐天份,乐感也很灵敏, 经常亲自坐镇, 在梨园弟子们合奏的时候,稍微有人出一点点错,他都可以立即觉察,并给予纠正, 这是后来称戏班为“梨园”的由来。
由此可以看出来哪怕不做皇帝,在其他行业他也能有所成就。
奈何, 才华真的不等于人品。“】
“花里胡俏,不好好做皇帝,才艺再多有什么用。”看一个不顺眼的时候对方干什么都看不过去,李世民自然也是如此,愤愤的呵斥。
【“然而无论如此,他终归是历史上最赫赫有名的那一撮皇,若是帝王史,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他。”
“他在位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靺鞨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作为一个帝王,他的前半生几乎无可指摘。
但是在位后期又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误,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却导致局势失衡,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唐朝由盛转衰,使当时百姓民不聊生。”
“他即位前期,励精图治,处处以唐太宗为榜样。
可是做了三十年皇帝以后,“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李林甫”,对国家大事,厌倦起来了,终于导致盛世覆灭。”
“有人点评道:“方其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
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考其始终之异,其性习之相远也至于如此。”
“性格决命运,而唐玄宗的性格,其实从最初就有所体现,只是最开始他还是压制本性,还能以史为鉴,后来成功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