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18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180-200(第3/22页)

,当时听,不过一个故事,如今才知道何等刻苦铭心,令人难受。

    这些,都是国家的忠义之士啊!

    李世民咬牙切齿,“这些王八蛋,王八羔子!”一个个争权夺势搞内斗,国都要亡了,这些混账都在做什么啊!

    长孙皇后不忍的别过头。

    “可恨老子不在,不然弄死那些杂碎。”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各个暴跳如雷,无可奈何。

    若是不知道也就罢了,偏偏叫他们知道,却什么也做不什么,眼睁睁看着他们一手打下来的江山社稷被摧毁,看那些忠臣良将惨死而无能为力。

    “太难受了。”程咬金垂头丧气,可他一惯是最有活力的。

    【“说起来,安史之乱的第一年,安禄山就死了,但安史之乱却持续了整整七年。

    这是因为唐朝最精锐的军队在头两年就打光了。

    香积寺之战——一场名将对名将,精锐战精锐的惨烈内战,给原本血腥的历史,添上了最悲壮的底色。

    当时大唐一方兵马元帅是广平王李俶、副元帅郭子仪、猛将李嗣业,领安西、北庭、于阗、朔方、河西、回纥等边军与诸胡联军共十五万人。

    安史一方安守忠、李归仁,领曳落河骑兵、岢岚军、经略军等约十万人。

    在这样几乎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没有什么奇兵能胜,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谁能笑到最后。

    双方的将士们,也基本稳定保持着一比一的交换比。

    然而这些本都是大唐精锐中的精锐,是多少年战火刀枪之中淬炼出来的顶级战力,却就在小小的香积寺一带肆意挥霍着,他们的刀锋指向曾经的同袍。”

    “在古代,一般军队的战损比到了三成,差不多全军就溃败了。但香积寺之战,双方战损比到六成时,还在血拼到底。

    关键时刻,李嗣业一马当先,带领最精锐的陌刀队组成最后一道防线,力挽狂澜,让唐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香积寺一战仅仅持续四个时辰,大唐军以七万精锐的代价,阵斩安史军六万精锐,俘虏两万,创造了冷兵器时代的阵斩纪录。

    于是安史之战局势从此逆转,大唐成功续命一百余年。

    但经此一战,大唐的精锐尽毁,也开启了大唐的衰落。”

    “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呢?曾经守护国家的士兵剑锋指向自己人,曾经一同作战的同伴今日却在战场之上互相攻伐,每一个精锐都是精心培养出来的,却在这种情况下消耗殆尽。”

    “这是莫大的悲哀和损失。”】

    第 183 章

    【“诗人戴叔伦曾经写过一首诗: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汉时军队如此,唐朝军队也是如此。

    在说到郭子仪的此刻, 我不禁又想到他的侄子郭昕。

    想当初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大将侯君集率军攻灭了高昌国, 后在交河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

    后来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代攻伐, 由此安西都护府的范围越发扩大, 盛名在外。

    在唐朝国力的巅峰时期,唐朝在北庭和安西都驻扎了重军威慑中亚各国, 当时大唐的军队在西域具有不可战胜的神话, “因惧而降之城邦部族不计其数,因敬而投之城邦部族数不胜数。”

    然而安史之乱后, 唐朝国力日渐衰退。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大唐曾经从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抽调回来大量的精锐部队。

    安史之乱前,唐朝在安西大都护府就驻军十万余人,而安史之乱后驻军仅剩两三万人,实力与之前已经是大幅下降。而此时与唐朝比邻的吐蕃国则日益强盛,敌强我弱,于是趁着大唐国力衰退之际侵扰安西和北庭。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宗李豫任命左武卫大将军郭昕前往安西四镇进行安抚巡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四十多年, 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还是少年的郭昕抬头看着天幕, 神色楞然。

    郭子仪拍了拍他的肩膀,“怕吗?”

    “保卫大唐的国土,本就是应有职责。”郭昕神色坚定道。

    郭子仪欣慰也难过,他正色道:“如今天机显示, 局势未可知,但你做的很好, 是我郭家的荣耀,今后也当如此。”

    “是,叔父。”

    【“在郭昕接任安西大都护后,吐蕃国就看准大唐没有足够的兵力保护河西走廊,很快出兵攻占了唐朝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失陷,也就意味着安西北庭与朝廷的联系彻底被切断,唐朝也基本失去了掌控安西和北庭的权力。

    安西北庭从此成为孤军,得不到朝廷输送的军需补给,他们只能依靠戍边将士们自给自足。

    然而即便如此,郭昕和当时的北庭大都护李元忠依旧奉大唐为正统,为大唐坚守西域的边境。“】

    李世民沉默不语,耳边是天幕的一字一句,安西那还是他亲手设立的,彼时他没有想到,最后是如此的结果。

    【“郭昕和李元忠相互配合,抗住了吐蕃几次强烈的进攻,稳住了西域的局势。

    即使在唐朝风雨飘摇的年代,依旧没有丧失西域国土,就是因为他们的苦苦坚守。”

    “在困守期间,他们也不断派人试图突围吐蕃的封锁与唐朝中央取得联系。

    终于,在唐德宗建中二年,他们派去的人通过绕路回纥突破了吐蕃国的封锁,抵达了唐朝的都城长安,并向唐德宗李适陈述了安西和北庭两地军队还在为大唐坚守边境的事情。”

    “自河西走廊失陷后,唐朝与西域基本失去了联系,已经安西北庭早就被没了。

    直到此刻,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两支军队一直没有放弃坚守,令两地依然处在大唐的掌控之中。”

    “唐德宗当即加封郭昕为武威郡王,加封李元忠为宁塞郡王,还下旨安西和北庭的驻军将士全部加官一级。

    可是这些荣誉除了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就再也没有任何用处了,此时的唐朝处于宦官乱政和国力匮乏之际,根本无力收回河西走廊,而没有河西走廊,朝廷给予不了安西和北庭实质性的军需物资援助。”

    “但是通过这次与长安取得的联系,他们还是得到激烈,而在明白了朝廷无法对他们进行任何实质性援助了也不放弃。

    在得不到朝廷支援的情况下,郭昕决定率军屯田并自铸钱币来自给自足。”

    “古代私自铸币是死罪,所以哪怕再艰难的那些年他都没有这么做,直到此刻,才敢以朝廷的名义铸币。后来考古学者这里发掘出土大量的大唐建中钱,都是来源于此。

    要知道唐德宗的建中年号仅仅使用了四年,但在距离长安千里之外的新疆却能出土大量的大唐建中钱,这因为郭昕他们这些戍边将士此后又与大唐朝廷失联,不知道朝廷早就换了年号。

    他们一直在安西和北庭使用大唐的建中年号,并铸造出了大量的建中钱币,所以后人才能在新疆这些地区发掘出土大量的大唐建中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