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成大唐名相张九龄正妻后》 100-110(第5/15页)
。
唯一算是交好的武夫人,也不能经常见面,张九龄如何能放得下心,留着她独自在家。
思索一会,张九龄道:“丈母以前经常说起长安,想要前来见识一下。不若给她写封信,让她来长安吧。”
谭昭昭听到冯氏,她偏头看着张九龄,道:“阿娘将雪奴看做亲生女儿一样,她出?了事,离得这么远,就?不要让阿娘知道了。”
张九龄顿了下,道:“昭昭,可是我放心不下你。”
谭昭昭走得累了,靠着廊檐,在栏杆上坐了,道:“我不会有事,真不会有事。我还是与以前一样,学习,练字。雪奴留下的钱财,我要安排好用处,不能浪费了。”
张九龄从未想过雪奴留下的钱财,谭昭昭如何安排,他都极力支持。
既然谭昭昭能想着事情做,她就?不会再?沉寂下去,张九龄彻底舒了口气,激动地道:“昭昭,你尽管去做,有什么麻烦之处,你记得同我说一声,还有我呢。”
谭昭昭点头,两人说着话,太阳逐渐西斜,西市闭市的钟声,由远及近。
西市,再?也没有那间酒庐。
两人都一致不提,更没与以前那样,会情不自禁看向西市的方向,相?拥着回了屋。
过了十五,新年终于?过完,张九龄回到了衙门?当值。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斗争愈发激烈,太平公主亲自出?面,直接逼迫朝臣官员,让其支持自己。
在暗中,太平公主安排人手,准备先发自人,起兵杀了李隆基。
眼见长安城的兵变,即将一触即发。
李旦见局势已经不受他控制,怕再?起乱事,匆忙退位,由李隆基登基,年号为先天。
过了约莫半年之后,李隆基亲率高力士等人,杀了太平公主的亲信十余人,宰相?岑羲,萧至忠,尚书?右仆射见状知晓大势已去,自缢以求保住家人性命。
太平公主当场逃走躲避,可惜长安城的城门?已经被李隆基牢牢控制住,她自知逃走无望,躲也躲不过去,干脆回到了府里。
李旦心软,念着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向李隆基求情,免其一死。
两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李隆基岂能放过太平公主,高力士亲自前往太平公主府赐死了她,守着她断了气。
又是一翻血腥清洗,秋日的长安城,木棉花,桂花等,不理?会人世的悲欢,次日争相?开放。
香满长安城的时节,却再?也闻不到花香。
空气中,从早到晚萦绕着香烛纸火与血腥的气息,哭声从早到晚,呜咽不绝。
李隆基正式掌控了全部朝政,改元开元。
张九龄升任中书?令,知政事,为右相?入主中枢。
同时,姚崇从被贬之地被召回中枢,一同为相?。
此时的朝廷上,张说,宋璟,姚崇,张九龄一同为相?,开元盛世的格局初现。
雪奴去世一年的忌日,恰好来临。
长安城今年没下雪,入冬之后天气很是暖和。
郊外?的墓地里,树木苍翠,忘了时节的桃树上,甚至懵懂开出?了花。
谭昭昭盘坐在雪奴的墓碑前,一边吃酒,一边低声叙说。
风吹着树叶草木哗啦,盆里的纸钱灰翻卷。
“是你在回答吗?”
谭昭昭望着空中盘旋的纸钱灰,她抬袖拂去了落在脸上的灰,将杯盏里的葡萄酒一饮而?尽。
放下杯盏,再?拿起另外?一盏葡萄酒倒在了地上,道:“今年不冷,还是多吃杯酒暖和一下吧,地下肯定?冷着呢。吃完这杯,我就?回去啦。待到我有脸再?面对你的那一天,我再?来看你。”
车马隆隆,离开了墓地。
纸钱灰依旧在空中盘旋着,逐渐消失在了天际。
第一百零四章
转瞬间, 五年时光倏忽而过。
看?似繁华,实则历经数次兵变重创的长安城,新帝励精图治, 在贤臣的辅佐下,终于重新回复了繁华。
张九龄的相?府宅邸,依旧在原先的坊。按照规定?,宰相?有权利从每座坊的围墙上, 开一道门自由出入,不受宵禁的约束。
张相府却始终没开这道宣示着特殊权势的门。
并非张九龄故意显得清高, 而是他一直致力于推行律法规矩的落实。
另外一点则是,张九龄以为, 宵禁制度已经不适合如今长安的发展, 小贩干脆在路边支起摊子叫卖, 市坊混乱且不提, 地?上脏污不堪, 长安城治理过?变得清澈的水,又逐渐开始变得浑浊,井水如以前那样无法饮用。
而引来河流的水, 已逐渐无法负担长安百姓的用度。若是遇到天旱河水断流, 长安城成?千上百万的百姓一旦没了水吃, 将会彻底大乱。
因为宵禁制,在开坊闭坊的时辰, 长安街巷拥堵不堪,不但?给百姓的日常带来不便,因此发生的纠纷争斗层出不穷。
张九龄上书, 请求停止宵禁制度,重视长安城的整洁, 河流的治理。强调律法的重要性,官员绝不可?以权谋私。
尤其?是举荐人才上,无论?由谁举荐,都应当通过?考核,以示公?平。
张九龄的谏言,无疑等同于在繁花似锦的大唐朝堂上下,猛地?兜头淋了一大盆雪水。
九月的长安城,秋意浓浓。
到了下衙的时辰,张九龄走出官廨,解下腰间的锦带,千山上前接过?捧着,两人一前一后往外走去。
这时,身后有脚步声追上,张说在喊道:“张相?。”
张九龄停下脚步转身见礼,张说回礼,大步走上前,千山躬身退到了一旁。
张说袖着手,道:“张相?此次真是,唉。”
除了张九龄的才,因着上次在流放路上,张九龄赠送暖汤饭罗袜的情分?,张说对他一直颇为亲近。
对于这次张九龄的谏言,除了宋璟支持,姚崇历经了几次宦海起伏,如今变得愈发谨慎,他未曾轻易发表看?法。
张说与姚崇面和心不和,彼此看?不顺眼。
姚崇提出的“十问”,让他位居了首相?之列。但?张说对他的“十问”何不屑,以为他只是在“抄书圣人言”。
但?张说打心底深处,这次却?不由自主与姚崇站到了一处去。
市坊宵禁这方面的问题不大,治理长安城的河水,他们当然赞成?,毕竟他们也生活在长安。
官员不以权谋私,举荐人才需要考核,这点他们却?不敢同意了。
姚崇的儿子们在长安为所欲诶,张说的女婿想要随同陛下一起,前去泰山参禅,他身为燕赵文人之首,底下依附他的官员文人们,不计其?数。
宋璟刚直不阿,不近人情。张九龄的亲兄弟张九皋进?京考中了进?士,他并未以权谋私,吏部举的时候,张九皋考试成?绩不佳,外放到了岭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