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爸也重生了: 第175章 175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不知道我爸也重生了》 第175章 175(第1/4页)

    骆常庆回来给闺女办完借读手续,在家里待了几天,就又出发了。

    学校是早就在接触了,选的新师附中。

    像这样的重点高中借读的话不太好进,骆常庆觉得这方面该用关系的时候不能马虎。

    雨言服装厂是省里的纳税大户,骆常庆在这边也是挂了名的,而且骆听雨的成绩也很拿的出手,最后拿到了领导批的条子,成功入学。

    学校也在良陈这边,从家到学校有点距离,但还算挺顺,中间倒一趟车就行。

    今年年初多了两趟公交,其中有两路电车也改成了公交102、103。

    建设路这边的3路电车改的公交103路,乘103到明经北路,再换乘101,坐三站就是新师附中。

    如果倒车的时候无缝衔接,半个小时左右就能进校门。

    不过这条路线是临时的,等成业小区的房子装修好,搬过去,路程能缩短一大半。

    成业小区是良陈这边推出的商品房小区,这边比中清那边建的晚,今年上半年刚刚落成。

    一动工骆常庆就盯着,听到对外销售的消息就去要了三层。

    这时候的商品房面积都不大,最大的六十平,中间连接的那面墙不是承重墙,能打通,打通之后就宽敞多了。

    还没装修完,装修完了也得开窗晾上一段时间再搬过去。

    文霞总担心闺女上学迟到,就每天早上开车送,下午放了学她自己坐车回来。

    骆听雨不打算住校,想住宿舍等上了大学有的是住宿舍的机会,眼下还是愿意在家里待着,住着舒服。

    齐梦儿跟张晴晴进了普通高中,一个回了首都,一个也是借读,留在省城这边。

    他们这几人平时的联系主要靠写信和打电话。

    才上高中,齐元哲第一封信里就问她将来打算考哪所大学。

    考哪所大学?现在聊这个有点早。

    骆听雨之前成绩不错也是仗着有点底子,加上也确实下工夫。

    齐元哲在这方面才是真正的天才型的,属于平时看着轻轻松松,考试前也不着急,但就是能拿高分的那种。

    骆听雨是真的埋下头苦学。

    上一世她在高中的时候成绩就不显眼了,底子不算厚。

    这一世得好好打起精神来学才行。

    至于准备考哪个大学,骆听雨觉得需要经历过几次考试,看成绩再定。

    随信来的还有个包裹,里头是他高一的学习笔记,还有一些试卷等学习材料。

    除了学习用的,还有一大摞国外的服装类的杂志。

    骆听雨正式步入高中生活,学习之余翻翻杂志,偶尔画画图,换换脑子。

    之前攒的图稿用到过年没问题,她压力不大,主要的心思还是放在学习上。

    齐元哲是标准的学霸型人物,他理科非常好,学习笔记也是偏这理科方面,他的解题思路对骆听雨帮助很大。

    齐梦儿也经常给骆听雨写信,说一说她的高中生活、跟舍友之间的小摩擦以及吐槽高中的知识难,学的吃力。

    而且她的舍友们学习也不用功,不是比吃比穿,就是天天琢磨着去哪儿玩,还偷着去蹦迪。

    齐梦儿想转校,好点的学校吧,她怕跟不上进度,跟她现在的学校差不多的吧,也怕会是同样的学习氛围。

    在信里表示:“姐姐我但凡定力差一点就随波逐流了,还好有你跟晴晴盯着……但真的好难!”

    她俩跟孟莹还有王强已经断来往了。

    发现他们之间有了距离是有一次聚会,齐梦儿突然觉得四人多少有点聊不到一块儿去了。

    如果她跟晴晴说着说着不自觉的开始聊起学习,孟莹阴阳怪气的揶揄他们。

    但是孟莹跟王强聊他们社会上的朋友,她跟晴晴也融入不进去。

    这两人退学后一时也找不到事做,就整天在外头混,学着抽烟喝酒,不是呼朋唤友的去滑旱冰就是去蹦迪。

    约了齐梦儿和张晴晴好几次出去玩,俩人拒了好几次,四个人的小团体也渐行渐远,一直到绝交。

    绝交的原因齐梦儿说的不明显,就隐晦的提醒骆听雨,说孟莹如果请她去录像厅千万别去。

    中间发生了啥骆听雨没细问,但齐梦儿提到录像厅她能大致明白,这时候的录像厅会插播不堪入目的片子。

    估计孟莹带齐梦儿去看过。

    再一个就是,王强偷着找张晴晴借钱,说话也不遮掩,带着炫耀,说带他女朋友去打胎,好像这是什么丰功伟绩似的。

    张晴晴就学着齐梦儿,跟他和孟莹彻底断了联系。

    到了年底,骆听雨一放寒假,骆常庆就挑了个日子,带着一家人离开住了近十年的胡同,搬进了成业小区。

    胡同里关系不错的几个邻居都来帮忙,从厂里调过来一辆货车,一趟就搬完了。

    中午请帮忙的吃了顿饭,并且表明不摆温锅酒。

    成业小区骆常庆买的是二、三、四层。

    廖春华住二楼,文家老两口住三楼,骆常庆一家四口住四楼。

    屋里设备齐全,沙发茶几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空调……

    全是崭新的家具。

    廖春华早先来看的时候,进门一个劲地道:“太大了,当时买一套就行……”嘴里嘟囔着,脸上的笑却没断,合不拢嘴,眼里是明晃晃的满意。

    也就是客气客气。

    骆常庆笑着逗她:“要不给你封起来你住一半?”

    刚绕完一百来平的廖春华顿时道:“打通都打通了,再封上多难看。”又道,“转转其实也不大,两步就走到头了……”

    文霞在旁边笑的不行。

    三套房子,三套不同的风格。

    廖春华跟文家老两口,都钟爱枣红色的调调。

    这两套毕竟是给他们住,自然得根据他们的意愿来装修,就全按照他们喜欢的色系装修成了枣红色的调调。

    他们自己那一套是明亮的浅色系,看起来更亮堂。

    三位老人一致认为他们这套太白了。

    彼此都觉得自己那套更好看。

    就是这首批商品房没有暖气、没有天然气,厨房设计的很小,结构很简陋。

    装修的时候重新规划改了改,两套合一套,厨房改的宽敞一点,骆常庆还从海城买了三台抽油烟机来装上。

    下头垒了个台子,台子下头放煤气罐。

    除了要时不时往上扛煤气罐,别的也没什么。

    没有暖气有空调,骆常庆舍得花钱,客厅卧室都装了。

    开空调是干燥了些,但比烧炉子干净,也方便。

    现在各人都有事业,冬天家里不怎么留人,炉子也是闷着的状态,时不时还容易灭,回到家一进门也跟进了冰窖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