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160-18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160-180(第20/29页)

个月二十八天来算,每天还不到四个工分,和一些十来岁的小队员差不多,甚至都可能比不上。

    要是真拿着这样的工分到队里分口粮,况叶自己都不好意思。

    为了凑齐基础水准的工分,他早在去培训班上课不久后,就找到了大队长那边商量。

    没法上工换取工分,那就用其他的途径获取。

    最终队里决定让他用制成的药品换取一定量的工分,不过数量有限。

    用药品换取了一些工分,况叶凑齐的工分,基本能领到三百六十斤出头一点点的口粮。

    三百六十斤的口粮,在一众能领到四百多斤的成年队员们中,显得有些独特。

    临近的队员见到这个情况,不由得纷纷侧目。

    不过他们很快想起况叶去年好几个月天天都跑场镇,就不怎么奇怪了。

    三百六十斤的口粮,或许不够况叶吃,但那几个月他们也是听说了公社有补贴的,根本轮不到他们操心够不够吃。

    毕竟况叶的日子过的怎么样,队员们还是知道大概的。

    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也属于队里好的那一批,毕竟他也是有手艺的人。况叶没有明面上表露过自己的财产,但从他面相上就能看出,吃饱是没问题的。

    而这个时代,能吃饱饭就是日子过得不错的了。

    三百六十斤的口粮,况叶花了些时间挑回家中,其中的红薯也好好的放到了土窖中。

    今天他特意起早,排队比较靠前,所有的事结束后,时间也才堪堪到中午。

    不过存放好口粮,磨面包饺子这事是没有时间做了,中午加紧时间解决了午餐再收拾了一下,他就骑着自行车往场镇上去。

    培训班的课还得上,今天是下午的第二节,他得提前到学校才行。

    一月初领完口粮,况叶每天还是继续到场镇上去上课。今年的春节来的早,时间就在一月底。

    忙着上课的同时,他也为过年做着准备。

    收拾屋子、准备年货,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除夕。

    还是很去年一样,除夕这天培训班停课,当天晚上九大组织了一场忆苦思甜大会,除夕夜就这么没滋没味的的过去。

    正月初一这天,该上工的上工,该上课的继续上课。

    春节的气氛也很快消失殆尽,接下来的二月,所有人都继续忙活着。

    况叶忙着制药、上课、管理小菜园等;队员们一部分忙着地里的农活,一部分被队里安排着去修路、修水渠等劳作。

    二月一过,初春气温开始回暖,地里的农活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个时候,培训班的三个月也到了尾声,随着这一次的培训结束,况叶继续回到九大队跟着队员们上工。

    而就在这个时候,新知青的消息再次传来。

    六九年,九大队来了周光旭四人,当年整个丰水公社来插队的知青加起来有九十多个。

    这一年基本上每个生产大队都来了四个新知青。

    根据这一年的经验,大家都以为七零年的知青应该也不会少。

    但实际情况却和预想的有很大的出入,七零年的知青非常的少,整个丰水公社也就分到了两人。

    这两名知青没有一个被分到九大队。

    七零年的知青数量这么少,让况叶有些好奇,不由的打听了一下其中的原由。

    和他一直保持联系的张友岁等人,回信的时候也给出了答案。

    六九年作为重启知青下乡的第一年,当时的动员力度之大,有不少符合标准的人都被动员下乡,积累了三年的毕业生,加上社会上的闲散知识青年,所以才有了这一年的盛况。

    但随着大规模的知青下乡,他们下乡后的生活也逐步的传回了城里。

    其中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消息,多是述说生活上的困苦。

    这也使得还没下乡的知识青年,再次产生了畏难情绪,导致七零年的动员工作进行的相当的困难。

    据张友岁那边给出的锦城两年下乡人数的对比,就可以从中窥探一二。

    六九年锦城下乡的知青多达六万人,而七零年锦城下乡的知青只有四千多一点。

    刘康民所在的斗城,以及况家所在的潭城,情况和锦城也差不多。

    不过今年不一样了。

    去年十二月公布的推荐招工政策,加上动员上的加强,今年下乡的知青又多了不少。

    前两天况叶就从大队长那得到了消息,不久后九大队这边要来两个新知青。

    而整个丰水公社要接收的新知青,有三十二人,大部分生产大队都能分到两人。

    为此,大队长这边也开始为新知青的到来做准备。

    不过这次,相关的准备和况叶没有太多关系。

    新来的知青,队里准备安排他们和周光旭他们住一起。新修的知青宿舍,总共有四个卧室,再来两个人还能挤得下。

    队上目前没有再建新宿舍的打算,除非再来几个新知青,这样一来建房的资金才够。

    不找他,况叶也落得清闲。

    不过他还是有些好奇新来的知青,等两人到了还是得去见见才行。

    第175章

    三月初, 温度已经开始逐步的回暖,地里的农活也不少,一些育苗的工作也要开始进行了。

    况叶按在往常的计划,给卫生院和医疗站送完货, 就开启了下轮的制药工作。

    就在他和队员们忙活的时候, 新知青也有了消息。

    三月十五号这天, 况叶结束制药的工作, 和队员们一起上工的时候, 就从同组的队员那听到了消息。

    “庆国叔今早牵着驴去了公社,说是去接新知青呢。况知青你知道这次来的新知青的情况吗?”

    今早有不少队员看到大队长陈庆国牵着驴往公社走, 这消息一上午的时间就在队里传开了。

    关于新知青的消息,队员们虽然知道有人要来,但更加具体的却是不知道,所以想问问同是知青的况叶。

    之前周光旭他们来插队的时候,况叶还跟着一起去接了人的, 大队长这边提前准备的时候,也大都找他们这些知青。

    “我只知道是来两个新知青,具体的也不太知道。”况叶笑着摊手。这次新来的知青的信息,他还真不是很清楚。

    新知青计划安排到知青宿舍那边,队里提前准备的时候就没怎么找他, 再加上他前十来天还忙着自己的事,就没怎么打听他们的消息。

    “这样啊,看来只能等两个新知青到了才知道了。”从况叶这打听不出更多的消息, 队员有些失望。

    要来两个新知青的事,基本上在九大队是公开的消息, 没想到况叶和他们知道的也一样。

    不过今天人就会到,这份失望也很快消散, 反正最迟明天就能知道具体的消息。

    新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