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好香,却只想和我做兄弟: 220-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夫郎好香,却只想和我做兄弟》 220-230(第13/20页)

    鱼线轻震,赵措猛地手竿,正要示意一旁的乙收鱼——空的!鱼竿收早了。

    “萧之仁,你是兵部尚书。年年打仗也不是个办法,非要把国库打空才算完事么?你要替陛下出谋献策,分忧解难才是!”

    萧之仁登时局促地搓起了手:“还请殿下明示。”

    赵措冷哼一声:“养你不如养条蚯蚓。蚯蚓还能钓条鱼来喂猫。你呢?”

    “臣有罪……”

    “快闭嘴吧你!免得带蠢了我的蚯蚓!”赵措紧紧盯着水面,“蠢笨就去多读书!看看古往今来平息战事都用什么法子。”

    “是……臣这就回去读书。”

    “让你走了么?”

    竿起鱼现,是条活碰乱跳的大鲤鱼。赵措头顶的乌云终于散了些。

    “那孟知彰不是自认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么?如此能说会道之才,你要多多提携,多多举荐。”

    “可老臣与他并无私交呐。”在懿王面前的萧之仁,似乎永远不带脑子。

    “要么说你任人唯贤呢!有无私交又有何关系。西境此番多次进攻发难,若派个能说会道的使臣前去说和,说不定能化干戈为玉帛。不费一兵一卒而边境安宁,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殿下所言极是。可派谁做这个使臣呢?”

    赵措看着手心中蠕动的蚯蚓,缓缓伸出手,利落一扯为二。

    “骆耀庭,你可知谁适合做这使臣?”

    *

    以工代赈,成效立竿见影。

    除了“水患不严重”的临江府,此次降雨较多的府州也皆推行此法。河道沟渠得以疏通,流离失所之人得以安置,农田秋种得以保证。

    为提高亩产,一起推广的还有“琥珀肥田术”。

    作为翰林修撰,主要职责是编修国史,记录皇帝言行,讲解经史等。农书编撰原是户部在做,因这肥田之法和垦田之术是庄聿白开创的,皇帝亲自下令《齐田要术》一书便由孟知彰和垦田使君一起编撰。

    “孟知彰,皇帝陛下亲自传了口谕,让我去翰林院编书,那地方你熟,到时你可要罩着我。”

    庄聿白咕噜翻个身,双手托腮趴在床上,身后两个脚丫高高竖起。

    “聿郎想要我如何罩着?”书案旁的孟知彰停笔,抬眸。

    京中院落比齐物山时要大上一倍,专门书房布置也更齐备、雅致。庄聿白有京中、府城还有孟家村的事情要忙,孟知彰回家后除了公务,也有读书写字的习惯。有时二人一起忙,有时也存在时间差,一人准备就寝,另一人还在挑灯伏案。

    一般庄聿白忙时,孟知彰皆会从旁作伴,或读书,或打下手,帮着整理数据、核对账目等等。但若孟知彰要忙得晚些,他担心庄聿白身子若,早早将人哄去睡觉。

    庄聿白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一个怪毛病,孟知彰不在身边还好,只要人在家,必须看着对方才能入睡。

    为此,孟知彰专门请人打了一个长约丈许的大桌案,放进卧房。

    入夜,房门一关,冉冉烛火下,夫夫二人各守一端,各忙各事。偶尔视线对上,相视莞尔。

    近日孟知彰因泾溏府外出一趟,手中公务落下不少,归家后每每忙到夜半。庄聿白忙完手上事务,端了碟果子,一边吃,一边陪孟知彰坐着,偶尔投喂一两颗樱桃或蜜瓜。

    孟知彰朝碟中扫了眼,眉眼全是温柔:“瓜果虽甜,夜深食用还是太过寒凉。你身子弱,今日只许再吃一块。”

    “两块……可不可以?”庄聿白眼睛弯弯,耍赖求情。

    “那吃过两块,便要乖乖睡觉。”

    “是!谨遵孟大人教诲!”

    庄聿白一股脑含了三颗樱桃,嘴巴鼓鼓像只贪嘴的小松鼠。同时将一块蜜瓜递到孟知彰嘴边,“贿赂”审判官。

    孟知彰将人哄上床,躺好。

    庄聿白怕热,刚一脚踢开衾被,就被人抓包、制止。

    “若着凉,明早喊肚子痛,我可不依。”孟知彰拉过被角,轻轻搭在庄聿白肚子上,“好好睡,明日若想吃什么,让五嫂给你做。”

    孟知彰俯身往庄聿白脸上看了看,气色比前些时好了些,脸颊圆了,也有了血色:“季太医开的方子,确实对症。一定要按时服药。南先生送来的那些人参、鹿茸别不舍得用。”

    “南先生向来清贫,哪来这些名贵药材?”

    孟知彰轻轻理了下庄聿白额前碎发:“想来也是别人送的。无妨。长者赐,无需辞。只要能调理好身子,其他都不重要。”

    轻轻一个吻落在庄聿白额头,“睡吧。”

    孟知彰一丝不苟的衣襟被抓住。

    “你早些来。”

    第227章 撰书

    《齐田要术》的编撰, 比预想中要快。

    庄聿白每日随孟知彰进宫,在翰林院专属小院子里认真撰书。

    此前东盛府上下全域推广此肥田之术时,知府荀誉已将详细方子整理成册进献上来, 后来长公主带庄聿白进宫面圣, 呈上垦田之的同时,也递上一份改良后的肥田手册。

    这两份册子都是出自庄聿白之手,眼下专门成书,只需在此前版本上做增删修改。因为是农书,且偏技术操作, 图文配合更方便信息传递。

    文字方面, 好说, 有孟知彰这类顶尖高手着墨润笔;至于插图, 庄聿白试着提了需求, 原想着如果实在不行,自己这个灵魂画手画上几笔,读者看得懂意思便罢。

    谁知皇帝赵真一道口谕下来, 宫中画师任凭庄聿白差遣,随叫随到。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恩荣。”翰林院负责人翰林学士王典, 言语间不无羡慕,“此前修典籍, 欲请丹青馆帮着画几幅小图,那可是求了好些时日, 赔了好些小心。能让他们随叫随到的, 使君可算第一人。”

    承恩太盛,得到的特权太多,并未全是好事。一个不留意,遭人嫉恨, 也不是不可能。

    庄聿白与这王典不熟,说话不知当深当浅,只笑着应了句,“大人谬赞”,同时向王典身旁递了个眼色。

    孟知彰会意,将话接过去:“圣上担忧受灾百姓,方修撰推广肥田增产之书,希望万民皆可从中获益。翰林院与丹青馆得陛下信任,委此重任,此乃为百姓谋利之重举,是万千受灾百姓之福。当然,此事能成,王大人等翰林院诸位大人功不可没。我等定不负陛下和王大人所托,尽快完成此书修撰。”

    寥寥几句,滴水不漏。

    奉承了圣上,将功劳归于翰林院和丹青馆,同时把此间风头最盛,最受人瞩目的庄聿白小心“藏”了起来。

    王典不住点头,没再说什么,只是更加认定此人不仅才学横绝,还深谙为官之道,大为可塑。如果当年的南时能有这般进退有度的韧性,想来那时如火如荼的新法变革也不至于戛然而止,灭于盛时。

    庄聿白每日工作倒也清闲,翰林院以示重视,单独辟了一个小阁间出来,不时有小太监来送茶送果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