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酒: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花间酒》 80-90(第13/15页)

脚,跑也跑不赢小崽子,追了几步追不上后只能招着手“诶诶”地喊,被几个帮忙的佃农推回曲花间身边。

    一时间场面无比混乱,曲花间无奈,只得作罢,招回同人推搡的小林,与褚大等人作别。

    回到镇上后,曲花间取出渔湖镇的规划图,提笔在一处空地上画了一处宽阔的宅院,上面写着“慈幼院”三个字。

    之前一直在解决边军和佃户们的温饱问题,一直没顾得上这些幼弱病残的安置,见到刘大柱后,曲花间便决定开办一所慈幼院。

    ——

    春耕结束后,到镇上做工的人更多,镇子的建设进度也快了许多,最先修建好的便是学院和慈幼院,除此之外还有穆老的杂货铺。

    其他房屋铺子还没开始修建,他的杂货铺已然开张了。

    夯实平整的空地上,一间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屋子矗立在红砖路旁,屋子三面都用竹子搭建了简易骨架,外面用黄泥糊了一层防蛇虫鼠蚁,临路那一面则大敞开着。

    茅草铺子里靠墙摆着好几个做工扎实的木头货架,中间则是一张桌子,几条小板凳,还有一张竹躺椅。

    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摆着许多日用品,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什么的应有尽有,铺子门口一边堆着些待售的桌椅板凳,一边用红砖支了个灶头,上面架着口大锅烧着热水。

    锅边的空坝子上,摆着数张小桌子和小马扎。

    时不时有干活累了的工人们走过来,冲铺子里躺椅上的老头打声招呼,自取了茶碗,在大锅里舀上一大碗热茶,坐在小马扎上喝茶解渴。

    有三五个一同过来的,便围坐在一堆,一边喝着粗茶,一边闲聊侃大山,歇够了,自个儿在水缸里舀了水把碗洗干净,就可以走了。

    若是躲懒不肯洗碗的,便要往门边小桌子上的钱盒里扔上一个铜子儿。

    看铺子的老头得了钱,自会把碗收来洗了。

    有时老头也会出来同人唠嗑,手中时有活计,不是用脚蹬着木头在锯,就是手上用针线缝制着马扎垫布。

    杂货铺里除了卖日用品,也卖家具,其中生意最好的便是这种最便宜的小马扎。

    老头自己做的小马扎用料结实,怎么造都造不烂,还比纯木头打造的椅子凳子便宜得多,许多家里缺板凳的都会花十几二十个铜子儿买上一个。

    在镇上做工的人并不知道老头的身份,但也有人见到他出入水榭,便以为他同曲花间识得,这才有门路在镇上开起第一间铺子。

    别人不知道穆老的名字,听得他姓穆,也不知道是哪个穆,便叫他老木头,他也不恼,真就认下了这个称呼,

    曲花间骑着马去慈幼院的时候,便见到穆老正蜷缩在小马扎上同人说笑,他身形高大,那马扎坐着属实是憋屈,但仍旧笑得开怀。

    “老木头,你小声点,没看见东家从这过吗?”高头大马从旁经过,歇脚的工人老早就看见了,有人认出马上是曲花间,胆子小的早就偷偷溜回工地上去了。

    那些胆子大没歇够的,也不敢出声,怕惊扰了东家,独是穆老那杠铃般的开怀笑声引人注目。

    想到穆老不让自己在外面招呼他,曲花间目不斜视便路过了杂货铺,还没走远,便听到老头的声音:“那是镇长,还叫东家呢!镇长又不吃人,咱聊咱的,你怕甚?”

    踏雪脚程不慢,后面聊天声渐行渐远便听不清了,慈幼院也近在眼前。

    慈幼院和学院相隔不远,但学院暂时没招到老师,还没开始授课,慈幼院倒是已经收纳了不少孤儿。

    慈幼院的院长是陈成的媳妇,她性子温柔,又会照顾人,这些年跟着陈成各处帮忙,也学着认了字,曲花间便让她找了几个品行良善的妇人一起照顾慈幼院收来的人。

    而陈成则特意盘查了镇上新做的户籍册子,将十四岁以下,家里已经没有长辈的孤儿全部接了过来。

    真正能从家乡走到幽州来的孤儿并不多,但数十万人里还是找出了上百个。

    其中有一些,不是自己走来的,而是被好心的流民收留着带来的,听说镇上开了慈幼院,可以养活这些孤儿,收留他们的人家大多选择将这些孩子送了来。

    虽说善良是本性,但大家日子都苦,养活自己尚且艰难,家里能少一张嘴,就能让其他人多吃一口饭。

    到今日为止,慈幼院一共收容了六岁以下的孩子十一个,六岁到十岁的四十七个,十岁到十四岁的孩子六十二个,刚好一百二十人,刘大柱也在其中。

    除了孩童,慈幼院还收容了十几个六十岁以上的鳏寡老人,一来是给他们养老,二来也能帮着照顾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曲花间几人到慈幼院时,正好是午饭时间,孩子们排起长队等着打饭,负责照顾孩子的妇女们在老人以及年长些的孩子们的帮助下给孩子们装饭。

    今日中午的饭食是窝窝头,黄褐色的糙面窝头做成拳头大的一个,里面上一勺时令菜蔬大杂烩,再放上两片炙肉,便是一个孩子的饭食。

    若是胃口大些的,也能申请再要一个。饭食管饱,但是不能浪费。

    孩子们不认识曲花间,只呆呆地看着这个长得十分好看的大哥哥,眼神里带着局促。

    陈成的媳妇自是认识东家的,她将手中的勺子放下,扬着笑脸迎了过来,“东家,您来啦。”

    曲花间颔首,问:“可还顺利?有什么困难没有?”

    “好着呢,孩子们都听话,有几个小的淘气,也都呼喝得住。”

    陈成媳妇是他隔了三代的堂妹,也姓陈,人都叫她陈娘子。她性子温婉,说话却不是那种温声细气的,而是大大方方地扯开嗓子说。

    待所有人都领到了饭食,她便让孩子们在饭堂的长桌边坐好,又将曲花间引至前方。

    “孩子们,这位便是我们渔湖镇的镇长,咱们的慈幼院也是他出资开设的。”陈娘子同所有人介绍了曲花间的身份,又说了些让人铭记恩情,饮水思源的勉励之语。

    这些孩子听不懂什么大道理,但都知道他们这些天吃得饱饱的饭,身上干净的衣裳,都是眼前的镇长给的。

    小孩子或许不懂什么是感恩,但却明白有奶就是娘的道理,镇长给他们饭吃,就是他们的亲人——

    作者有话说:今天三更哈宝子们,十二点和三点各一更。

    第90章 夫子 各处来的学院夫子也到达渔湖镇了……

    安顿好慈幼院的孩子后, 曲花间从各处寻摸来的学院夫子也到达渔湖镇了。

    渔湖镇虽说人口众多,但在这里安家之前都是些无家可归的流民,真正有文化的人却是没几个。

    除了秀才出身的杜文君,便只有曹誉, 曾经考过了童生试, 除这两人之外, 另还有一位因逃难伤了腿的童生, 和三个没能考过童生试的耕读书生。

    经过几年的修养生息, 如今在渔湖镇定居的人们, 除了才来不久的那一部分,其他人只要是不懒的,怎么也能靠自己开荒出来的地填饱肚子。

    每年粮食收成下来,还有曲家的管事专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