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男神他从地狱来》 100-110(第5/14页)
眼中高冷神明的形象大相径庭。
而他江晏清,冷淡沉默,如同他的名字,清澈却寒冷,就像静谧无波的湖水,深邃且寡淡,情感的涟漪在他的眼底难得一现,眼中无喜亦无忧。
即使是修无情道的息尘上仙,看到他时也会有剧烈的情绪波动,可他不会。
难道是他的修炼出了差错?
“晏清?”宋时序看出江晏清的困惑,担忧地询问道,“你有心事?”
他和江晏清相处了十世,虽然每一世都十分短暂,但对方始终在他的心上。
江晏清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让他明了。
“嗯,”江晏清喝了一口茶,手指摩挲着茶杯,“自从历劫结束,我的情绪便鲜有波动,最开始看到季铭洲还会不舒服,现在越来越淡,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放任下去,会不会影响我的同理心。”
江晏清跟爷爷学《论语》的时候,学到了“恕”。
“恕”出自《卫灵公》篇,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里的“恕”是一种道德原则,代表了儒家伦理中的宽恕和仁爱之心。它强调在与人交往时,要将心比心,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也被称作“黄金法则”,是“恕”的具体表现。它提倡人们在行动和决策时,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避免伤害他人,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这种道德准则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也是个人品行修养的重要标准。
在儒家思想中,“恕”与“仁”紧密相关,“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理想,而“恕”则是实现“仁”的一种实践方式,通过“恕”,人们可以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境界,神亦是如此。
第104章 失控的吻(2) 江晏清竟然是华胥帝君……
正如刘勃老师所说:“恕”不是居高临下的宽容, 而是对他人的需求感同身受的能力[1]。
江晏清并不希望失去这种能力。
神失去人的能力,未尝不是一种残缺。
宋时序认真倾听,面色郑重, 询问道, “你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也会这样吗?”
江晏清想了想,微微皱了一下眉, 坦白道,“会, 即使是面对爱我的家人, 我的心也只是触动了一下, 我的大脑告诉我, 我其实爱着他们, 但……我的内心好像产生不了强烈的爱意,仅仅是那种平静、自然、细微的情感, 就像藏于深海的暗流,海面上永远风平浪静……”
宋时序沉默了一会, 谨慎道:“给我一些时间,我需要仔细想想。”
“好。”
江晏清拿过一旁的竹简,查看冥河的情况。
宋时序陷入沉思。
如果江晏清还是人类,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江晏清描述的情绪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理适应的过程,即随着时间的推移, 江晏清对特定刺激(如对季铭洲等“仇人”的反应)的应激反应正在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情感钝化”或“情绪习惯化”, 是大脑的一种保护机制,有助于人类在面对持续的负面刺激时保持心理平衡。
江晏清的担忧在于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理解并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它是社会连接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情感钝化过度,确实会导致江晏清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共鸣减少,从而影响同理心。
如果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江晏清在其他情境下也能正常体验和表达情绪,以及能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那么问题并不大。
倘若相反,江晏清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谈话疗法来探索和处理潜在的情感问题,以保持情感健康和人际互动的质量,在日常的生活中,他甚至需要通过正念练习、情绪调节训练、以及保持与他人的深度交流来维护和提升同理心。
可最大的问题是,现在的江晏清不仅不是人类,还是一位没有情根的半步帝尊境界的神明,心理学对他的作用能有多少呢?
宋时序苦恼地思索了片刻,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江晏清虽然失去了情根,还在历劫后变得情感淡漠,但他仍然是江晏清啊!
宋时序试问道:“晏清,你今天……你怎么会突然提醒我参加成人礼?”
江晏清放下竹简,“邓老师抽到了你的学号。”
他无需多言,宋时序就能了解全貌,这是他们之间特有的默契。
宋时序了然,心道:果然是这样……
是为了让其他人开心。
不是为了见我……
尽管答案如预期般降临,宋时序的内心深处仍泛起了无法言喻的惆怅和失落,仿佛秋水微澜,在心湖上掀起阵阵涟漪。
他很快将失落遮掩得干干净净,面上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不迫的优雅。
“晏清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有变。”宋时序欣然浅笑。
江晏清并非冷漠,而是内心的炽热被深藏,犹如寒冬中的温泉,表面凝霜,内里却涌动着暖流。
岁月如梭,每一次日出日落都见证着世事的沧桑变换,然而,有一个人,即使风雨洗礼,千帆过尽,他的内心世界仍然是初升的太阳,始终保持着那份纯粹与赤忱。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十世劫难并没有改变江晏清的初心,他的眼睛依然看得到人间百态,心里依然装着芸芸众生,他能让每一个与他相遇的人,都能感受到希望与美好,感慨人间值得。
这就是宋时序深深爱着的人,天上人间,独一无二。
“是吗?”江晏清扪心自问,得不到答案。
“嗯,我们相处的每一世,我都清晰地记得,”宋时序认真道,“当然,你的心境早已今非昔比,情绪自然变得稳定与平和,这是正常现象。”
江晏清听了进去,点了点头。
他不是第一天知道宋时序了解自己,甚至有些时候,江晏清感觉宋时序比他更了解自己。
宋时序仿佛是一面明镜,能映照出他最真实的模样。
“在你看来,我的同理心会降低吗?”江晏清问。
“同理心并非依赖于情绪的起伏,它更多来自内心的关怀和理解。同理心不在于情绪的强烈,而在于心灵的广度。”宋时序柔声道,“即使你的情绪变得淡然,你依然能关心和体谅他人,所以,你的同理心并没有减少分毫,相反,你能够冷静下来,以更广阔的视野去接纳他人,即使面对曾经的仇敌,也能从中提炼出人性的共通之处,更利于修行不是吗?”
江晏清恍然明悟,心中的疑惑一扫而空。
那长久萦绕于心的迷雾被一阵清风拂去,心灵的天空豁然开朗,每一个跳动的思绪都沐浴在顿悟的阳光之下,温暖而宁静。
“多谢华胥帝君解惑。”江晏清释然地笑了。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