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140-150(第12/17页)
音里带着几分苦涩与自嘲,独自站在原地,消化着这个颠覆性的认知。
而另一边,点破真相的诸葛亮早已悄然离去,羽扇轻摇,深藏功与名。于他而言,这不过是繁忙军务中的一个小小插曲,新朝初立,朝廷大军压境,他还有硬仗要准备,有太多错综复杂的局势需要运筹帷幄。
军务繁冗,千头万绪,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容纳霍去病一人的辗转心事。
而在县衙另一侧的书房内,刚刚黄袍加身的姜戈,正捧着杯珍珠奶茶,小口啜饮。
她斜倚在案边,面前摊开着诸葛亮方才送来的各地急报与钱粮册子,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那身象征至高权力的明黄袍服随意搭在一旁的架子上。
她丝毫不知晓,就在这同一个空间,不远处的霍去病正因为无意间窥破了她最大的秘密而心潮起伏,经历着一场认知颠覆后的巨大冲击。
一个空间,两种心境。
截然不同。
/——-
姜戈于松阳称帝,立国号“启”,改元“武兴”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越过山川关隘,以惊人的速度向着中原九州辐射开去。这无疑是在这个本就动荡不安的天下,投下了一颗足以改变格局的重磅巨石,激起的并非仅仅是涟漪,而是滔天巨浪。
金銮殿内,死寂般的压抑几乎要凝成实质。蟠龙金柱下,侍立的宦官们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触怒了御座之上那位年轻的帝王。
皇帝的脸色已不是简单的阴沉,而是一种混合了暴怒、屈辱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惶然的铁青。他登基不过一年,自问比先帝勤政,却为何天灾人祸不断,如今更是连根
基之地都冒出了称帝的逆贼!
关于那伪帝姜戈现在的更多情报,正由兵部尚书跪在下方,声音发颤地汇报着。
“其人于松阳境内推行所谓均田、免赋等收买民心之恶政,更…更网罗了如赵匡胤、霍去病等一众逆将,如今其麾下能战之兵,恐已逾数万之众……”
“数万乌合之众!又是这个姜戈!”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乃是当朝宰相大人,颤巍巍地出列,声音里充满了疲惫与一种近乎麻木的愤怒,“陛下!此獠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先前几次派兵围剿,皆因……皆因将士用命不力,让其侥幸得逞。后来陛下开恩,允其招安,望其迷途知返,不想此贼竟阳奉阴违,借此喘息之机坐大至此!如今更是悍然称帝,此乃对我朝前所未有的挑衅!若不速平,国威何存?!”
他的话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却带着一丝外强中干的虚弱。
速平?
拿什么去平?
立刻有几位大臣出言附和,声音却远不如以往那般响亮坚定:“宰相大人所言甚是!必须严惩不贷!”
“当务之急,是需选派得力大将,统率精锐,一举荡平松阳!”
然而,当皇帝那冰冷的目光扫过武将班列时,那些平日里的悍将们,竟不约而同地或低下头,或移开视线,或假装咳嗽,竟无一人敢主动出列请缨!
死寂再次降临。
毕竟卢将军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一种难堪的、令人窒息的气氛弥漫开来。皇帝的心一点点沉下去。他想起了之前几次对松阳的用兵都是一败再败,如今更是……称帝了。
耻辱!
这是彻头彻尾的耻辱!
朝堂之上,除了无用的愤怒和推诿,竟连一个能为他分忧、敢于领兵出征的人都找不出来了吗?
这些平日里自诩国之栋梁的武将,到了关键时刻,竟都成了缩头乌龟!
是因为惧怕那秦叔宝、霍去病的勇武?还是惧怕诸葛亮的智谋?
年轻的皇帝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这无力感旋即化为更炽盛的怒火。他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架上的御笔乱颤。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他声音尖利,满是挫败感“平日里食君之禄,关键时刻竟无一人为君分忧?!”
消息传到各地藩镇、州郡长官以及拥兵自重的豪强耳中,引发的反应则更为复杂。
一些相对忠诚或谨慎的官员,立即上表朝廷,痛斥姜戈悖逆,并表示愿整军备马,随时听候朝廷调遣,共讨国贼。
但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场面话,唯有他们自己知晓。
更多的,则是沉默的观望。
“姜戈……原以为只是个小小的县令,没想到竟有如此魄力?”
某处节度使府邸内,身经百战的节度使看着地图上被标注出来的新朝疆域,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称帝……嘿嘿,这倒是给天下人开了个好头。”他的眼中,闪烁着难以捉摸的光芒。
朝廷的威信,正在被一次次挑战、削弱。
或许,乱世真的来了,而这乱世,对于手握兵权的人来说,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一些较小的割据势力,则开始暗中盘算。
“大哥,朝廷现在焦头烂额,咱们是不是……也该动一动了?”山寨聚义厅中,有人向首领提议。
“动?怎么动?学那姜戈称帝?你我有那个本事和声望吗?”首领比较清醒,“不过……趁朝廷注意力被松阳那帮人吸引,咱们或许可以拿下旁边那个富庶的县城,扩充一下地盘和实力。”
姜戈称帝之举,像是一剂强烈的催化剂,极大地刺激了各地野心家的神经。原本还在隐忍、等待时机的势力,开始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
消息在读书人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茶馆、酒肆、书院中,随处可见激烈辩论的士子。
“荒谬!简直是荒谬绝伦!”一位恪守教条的士人痛心疾首,“君臣父子,纲常伦理!区区县令,竟敢篡逆称尊,此乃天地不容!读书人当口诛笔伐,誓死不与这等乱臣贼子同流合污!”
“李兄此言差矣。”立刻有人反驳,“朝廷无道,奸臣乱权,苛政如虎,百姓流离失所!这姜戈能在松阳那片地方站稳脚跟,手下又有那么多大将,必有其过人之处!我等读书,当为生民立命!若其真能解民倒悬,拯民于水火,何必拘泥于其出身?”
“不错!况且,如今朝廷自顾不暇,天下群雄并起,谁能结束这乱世,给百姓太平日子,谁便是真正的天命所归!这姜戈,说不定……”
这样的争论在各地上演。虽然主流舆论仍站在朝廷一边,斥责姜戈为逆贼,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声音开始出现,人们开始好奇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皇帝究竟是何等人物,竟有如此胆魄和能量。
而在广大的民间,尤其是在那些深受赋税、徭役、兵灾之苦的百姓中间,消息的传播则带着一种更为朴素、也更为隐秘的色彩。
“听说了吗?北边出了个新皇帝,叫姜戈,在松阳那边给穷人分地哩!”田间地头,农夫们在休息时交头接耳。
“分地?真有这等好事?那不是跟做梦一样?”
“千真万确!我表舅家的邻居回来走亲戚的,他说那边现在不用交那么多税,当兵的也不欺负老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