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110-120(第13/16页)

  “魏卿”皇帝的声音轻得像片落叶,“你说这大明江山”

    魏忠贤已经转身往殿外走去,闻言只是略顿了顿脚步:“皇爷放心,有老奴在呢。”这话说得轻巧,却像柄钝刀。

    “既如此,魏卿早些歇息吧。”皇帝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待魏忠贤的背影消失在宫门外,崇祯突然抓起案上的茶盏狠狠砸在地上。上好的甜白瓷瞬间粉碎,茶叶和着茶水溅在柱上。

    “皇爷息怒啊!”王承恩扑通跪倒在地,浑身发抖。

    崇祯剧烈地喘息着,眼前一阵阵发黑。他踉跄着扶住御案,忽然想起小时候在信王府,师傅讲汉史时说过的故事:汉献帝在许昌,也是这般夜不能寐吧?

    “去把朕的剑取来。”皇帝突然说。

    王承恩惊恐地抬头:“皇爷?”

    “朕说,取剑来!”

    当那柄永乐年间打造的龙泉宝剑捧到面前时,崇祯缓缓抽剑出鞘。寒光凛冽的剑身上,永乐御制四个篆字在烛光下清晰可见。他的手指轻轻抚过冰凉的剑刃,忽然想起去年在太庙祭祖时,看到成祖皇帝画像中那柄相似的佩剑。

    为什么他也有一把同样的佩剑,却无法持剑?

    “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崇祯喃喃自语,眼前仿佛浮现出朱元璋挥师北伐的雄姿,朱棣五征漠北的豪情。

    那些祖宗们,哪个不是一言九鼎?哪个需要看奴才的脸色?

    剑尖突然铮的一声点在金砖地上。崇祯望着剑身上自己扭曲的倒影,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孤家寡人。如今这紫禁城里,究竟还有几个人真心把他当皇帝?

    “皇爷”王承恩哽咽着叩首,“保重龙体啊”

    崇祯缓缓还剑入鞘,脸上的表情渐渐归于平静。他走到窗前,望着东北角司礼监方向亮着的灯火,忽然轻声道:“你说,魏忠贤此刻在做什么?”

    王承恩不敢回答。

    “朕猜”年轻的皇帝露出一个惨淡的笑容,“他一定睡得很香。”

    魏忠贤压根就没有睡,白天在松阳县上班,晚上回到大明也要处理事务,他可没有崇祯那小孩幸福,身后有人可以依靠。

    他的身后空无一人。

    魏忠贤独坐房中批阅密折,一盏青灯如豆,在夜里摇曳不定。

    忽然,墙角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

    魏忠贤眉头微皱,抬眼望去,只见一只肥硕的老鼠正顺着梁柱缓缓爬下,灰黑的皮毛油光水滑,显然在这深宫大内活得颇为滋润。那老鼠也不惧人,绿豆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泛着狡黠的光,竟大摇大摆地爬到案几旁,前爪搭在桌沿,似在打量这位权倾朝野的九千岁。

    魏忠贤盯着它,忽地笑了。

    “倒是胆大。”他轻声道,嗓音阴柔,带着几分玩味。

    那老鼠似有所觉,耳朵微微一动,却仍不退避,反倒抽动着胡须,像是在掂量眼前这人是否危险。魏忠贤见状,笑意更深,伸手从案上拈起一块御赐的玫瑰酥,轻轻放在地上。

    “来,赏你的。”

    老鼠迟疑片刻,终究抵不住香气诱惑,蹿下桌案,叼起酥饼便往墙角钻。魏忠贤目送它灵活地钻进一处不起眼的墙洞,不由低笑一声:“倒是会找路。”——

    作者有话说:[让我康康][让我康康][让我康康]臣来迟了

    第119章 大赦天下

    天光大亮,杜甫去松阳县上值了。

    杨氏蹲在屋后的那片新垦的菜畦边。她粗糙的手指轻轻拨开松软的泥土,小心翼翼地将三枚黄褐色的块茎放入土中。这些被丈夫称为土豆的奇怪东西,说是仙种。

    “每枚要切三到四块,每块上必须留有芽眼”杨氏喃喃重复着杜甫告诉她的话,手中的菜刀在闪着寒光。

    她犹豫了片刻,终于下定决心般将第一枚土豆放在木板上。

    刀锋切入土豆的瞬间,杨氏忍不住屏住了呼吸。淡黄色的内里显露出来,带着些许透明的汁液。这奇怪的质地让她想起去年冬天饿极了时挖到的野葛根,但比那要饱满得多。

    “娘,这是什么呀?”宗武揉着眼睛站在她身后,好奇地望着这些奇怪的块茎。

    杨氏回头看了眼儿子,又望了望屋内。杜甫已经出发了,宗文还睡着。

    “嘘,小声些。”杨氏压低声音,“这是你爹从从仙境带回来的种子。”

    “能吃吗?”宗武的眼睛亮了起来。

    杨氏心头一紧。去年的饥荒记忆犹新,那时他们不得不挖野菜、剥树皮充饥。小女儿就是在那时夭折的她摇摇头,甩开这些痛苦的回忆。

    “姜县令说,这些种出来,一亩地能收二十石。”杨氏说着自己也不太相信的数字,

    “够我们全家吃好久好久。”

    “二十石!”宗武惊呼,随即又捂住自己的嘴,“那比麦子多好多!”

    杨氏点点头,继续切分剩下的土豆。每一刀下去,她都担心会不会切坏了这些珍贵的种子。杜甫说这是很珍贵的东西,整个大唐只有这些。

    切好的土豆块在木板上排成一排,每一块上都有一两个小小的凹坑,姜县令说那叫芽眼,是会长出新苗的地方。杨氏拿起一块仔细端详,实在难以想象这么个丑东西能长出什么来。

    她甚至想象不出这个东西怎么吃。

    “娘,我帮你!”宗武兴奋地拿起一块,要往土里放。

    “等等!”杨氏急忙拦住他,“要先晾干切口。”

    她按照杜甫转述的方法,将切好的土豆块放在阴凉处晾着。这期间,她继续整理菜畦,把土块敲得更碎,又混入了一些草木灰。

    这块地是他们新开的,土质贫瘠,种什么都长不好。杨氏暗自祈祷这仙种能适应这样的土地。

    正午时分,切口已经干燥结痂。杨氏带着宗武开始正式种植。每一块土豆都被小心地埋入土中,芽眼朝上,覆盖约两指厚的松土。

    “要隔开这么远。”杨氏用手比划着,让宗武将土豆块均匀地分布在菜畦里。虽然只有十几块,但按照姜县令的说法,等收获时,每一株下面都会结出许多新的土豆来。

    种完后,杨氏舀来清水,轻柔地浇灌。水渗入土壤,很快就不见了踪影。她望着这片刚种下的菜畦,心中半是期待半是忧虑。

    “娘,它们什么时候能长出来啊?”宗武蹲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地面,仿佛这样就能看见地下的变化。

    “姜县令说,大概十天左右会出苗。”杨氏摸了摸儿子的头,“去叫你哥来帮忙扎个篱笆,别让鸡鸭糟蹋了。”

    宗武蹦跳着跑开了。杨氏独自站在菜畦边,心中五味杂陈。她不是不相信丈夫,只是这些年经历了太多失望。

    从长安到凤翔,从秦州到同谷,每一次他们都以为会有转机,却总是陷入更深的困境。

    这些奇怪的土豆真的能如姜县令所说,解决他们的温饱吗?更重要的是,如果真如杜甫所言要献给朝廷,会不会又像从前那些诗赋一样,石沉大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