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00-110(第4/16页)

是避暑的天堂。

    权当作对冬日严寒的补偿了。

    王安石想道。

    去岁, 他被官家亲自接见, 与皇城司之人一起来到边关,执行一桩要事。具体为何?因关乎机要, 王安石连妻子兼表妹的吴氏都未告诉。

    他在边关一连停留数月, 连过年都没回家。北方的冬季朔风烈烈,寒意随着冰雪渗入骨子里。王安石是个南方人, 可是被冻得够呛。

    除了寒冬惹人烦恼以外, 他本身的任务完成得极为顺利。有了柴氏侯爷财力的支持、和皇城司官员的协助,王安石成功寻摸到了数名辽国的亡命之徒, 数月后, 盗来的马匹足有千数之多。

    它们被人护送着跋涉千里南下,目的地是广源州——据说是大宋新开辟的一处马场。

    但以这一批亡命之徒的数量、能量, 千余匹北马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若再要买马的话,得换一处驻扎的地界。

    王安石便把这一状况写成了奏折, 一路由皇城司护送着发回汴京。他有一个预感, 官家的批复到达之日, 就是他调任之时。

    可惜啊,这如暖春般的凉夏。

    王安石伸出手凭空抓了一把,任请风从他手指间吹过:还没来得及享受呢, 就要去另一个地方了。是去西北宋夏边界, 淘换一批盗马贼?还是南边瘴疠横生的广源州负责养马的事宜?

    都不是。

    官家的批复奏折上写得明白:他办事有功, 官职与诰命各升一阶。与此同时调回汴京,成为《求知报》的副主编,官阶五品。

    调回……汴京?

    这一条信息给王安石的惊讶还在其次。关键是那《求知报》又是何物?难道是邸报吗?可邸报又何谈什么主编, 副主编的?还能领到一个五品的官衔。

    要知道,一州之通判才六品,兼任转运使方才五品。这一官阶堪称“朝廷要员”了。

    所以,《求知报》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王安石满怀着好奇心,收拾起了行囊。即使在边待了许久,他的行李也装不足一箱。一是因为身外之物不足道。二是因为羁旅在外,置办物什总觉得这也不必要、那也不必要。因为他知道,他总有一日是要回汴京去的-

    而在王安石这位新任副主编毫不知情的前提之下,《求知报》第一期,已经紧锣密鼓地付梓、排版、印刷中。

    即使有了底稿,扶苏也丝毫不敢懈怠。但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难度。一会儿是苏洵的文章太多挑花眼了,一会儿是司马光觉得《六国论》杀气太重、不满意了。再过一会儿,是国子监书局的匠人问他。他们看不懂扶苏的排版,不敢随随意地雕印。

    尤其是最后一项,惹得扶苏疲惫不堪。他不由得暗暗握拳:受不了了,等忙完这一阵,他挖地三尺也一定要把毕昇和他的活字印刷找出来!

    直到亲眼看见报纸新鲜出炉,被分发往预计好的各个渠道,他才敢长出一口气,幽幽地迈着小步子回到宫里,囫囵吃了顿晚饭后,擦了把脸倒头就睡。

    这一睡,竟然睡到了第二天。

    醒来时,他揉着惺忪的睡眼,口中还喃喃道:“报纸,《求知报》……”

    随着视力渐渐了恢复,扶苏见看着手边熟悉的薄被,昨日的记忆涌入脑海。顿时绽出一个真情实感的笑容:芜湖,报纸已经办完啦!

    他一边翻身下床,自己给自己穿上小鞋子,一边回忆起更令人开心的事实。

    今天,是休沐日!

    他到坤宁宫的前庭跟娘娘说了一声,就像往常一样出了宫。当然没忘记带上妙悟公主。后者高兴极了,捉着他的袖子不肯松手:“你都多久没来找我了呀。”

    “也就半年多……”

    扶苏的声音由高到低,渐渐心虚。因为他发现一段时间未见之后,妙悟的眉眼竟与从前变化了少许。日日相见之人难以察觉。但他却一眼看了出来。

    再看身量,她穿的裙子也长了一截。

    “长大了呀。”他后知后觉地说。

    “你是在说你自己吗?”妙悟伸出小手,在两人的额头之间来回比划。从前比妙悟矮半个头的他,现在已经接近她的眉骨了。

    “苏小郎呢?他长高了么?”

    扶苏迟疑了一下。因为和苏轼近乎天天见,他看不出什么端倪:“等会儿我们叫上他一起,阿姊你亲自端详,如何?”

    “他也会一起吗?”

    妙悟只问了一句。欣喜却已溢于言表。

    扶苏的眼睛一眯,忽然有点不爽了起来。虽然他知道,妙悟只是高兴于再见到小伙伴。但是他就是很不爽,该怎么办呢?

    “……”

    扶苏不爽着不爽着,叹了口气。

    男女七岁不同席,妙悟今年六岁,能够随意出宫会友的机会还剩多少?再不到一年,苏轼就要从“伙伴”变成“外男”了。

    扶苏当然不会坐视妙悟失去自由,被培养成一位娴静端庄、知书达理的联姻工具。但他不确定,事关子女教养的原则,仁宗还会听从自己这个做儿子的吗?

    当然,最坏的结果就是,仁宗半点不听他的劝阻,一意孤行。

    他只能开诚布公地谈一门生意,随便用什么后世有的、大宋急缺的发明换取妙悟不联姻的自由。但事情走到那一步,他和仁宗的父子情份就要受到大损害

    扶苏由衷不想看到那一幕发生。

    “愁眉苦脸的想什么呢?”

    忽然,他感觉到自己的脸被两只手捧住,双手同时发力往中间挤压,把他的嘴唇都挤成了嘟嘟的“O”字型。

    扶苏试图挣扎但仍然未果。一年前的惨剧再度上演——六岁对四岁,优势不在我。

    “晃嗨窝。”

    “别愁眉苦脸的了。出宫玩还不开心吗?不可以再皱眉头了。”

    扶苏挑动着眉毛,点头两下表示答应,才夺回表情的支配权。他们又去了老地方,一问苏轼果然在家。他听闻是赵小三元找自己,屁颠屁颠地冲了出来。

    “公主也在啊。”他眼睛一亮,规矩地行了个见贵人时的该行的礼仪。

    扶苏又开始不爽了:好你个苏小郎啊,怎么对我从来不使这招,还天天拆我台呢。

    但他又不可能真让苏轼给他行礼,只好绷紧着嘴角,强行扯回话题:“今天我们去逛逛街市,看一下《求知报》的反响如何。”

    “《求知报》?莫非就是肃儿你近来在办的那个……报纸?”妙悟好奇问道。

    “对,诶嘿,公主殿下你有所不知啊,其实这《求知报》里也有我……”

    扶苏:“你阿爹的文章。”

    “喂!”苏轼挥着拳头,表示抗议:“还有我出的主意呢,赵小郎,你怎么不说?”

    妙悟霎时就笑弯了眼:“那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

    他们三人笑笑闹闹,转眼就到了一处熟悉的地方,正是上次出宫时偶遇的饮子店。妙悟立刻走不动道了,拉着扶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