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 100-110(第13/21页)

外力破坏痕迹,但无法确定具体时间点。”

    “四、在范国平遗体旁发现烧焦的饭盒,内有食物残渣碳化物。法医初步推断死亡时间在起火后不久,结合胃内容物分析,他当时可能正在吃饭或刚吃完不久。”

    “五、消防队反馈,火势蔓延异常迅猛,远超普通火灾,核心温度极高,与大量易燃物和助燃剂有关。”

    姜凌点点头,李振良的汇报清晰扼要,抓到了重点。“很好。基于这些信息,我们需要给这个纵火犯画像。”

    她站起身,走到办公室一侧挂着的白板前,拿起黑色记号笔。

    “首先,熟悉环境。”姜凌在白板上写下这四个字,并在下面画了着重线,“凶手选择的起火点非常精准,都是易燃物集中且相对隐蔽的区域。他知道稀释剂存放在哪里,并且能轻易取用而不引人怀疑。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值班室的具体位置,知道那里相对独立。这份熟悉,不是外围人员临时踩点能达到的。”

    说完这些之后,姜凌看向李振良:“这意味着什么?”

    李振良思索片刻,迅速回答:“极大概率是内部人员、刚离职不久的员工,或者至少是近期频繁出入、对仓库布局了如指掌的人,”

    姜凌赞许地点点头:“那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李振良知道姜凌有意提点自己,站起身来:“接下来我们要锁定侦查范围,重点排查仓库现有员工,以及最近三个月内离职的,特别是那些因非正常原因离开的人,像被开除、与工头、老板或者范国平有过冲突的人。”

    姜凌心中很是欣慰,再一次点头:“很好,就按照你说的做,记下来,等下和范队沟通。”

    李振良朗声回应:“是!”

    姜凌转向坐在会议桌边,正对着一张手绘平面图皱眉的周伟:“大伟,你那边有什么补充?”

    周伟现在是小组的“活地图”,擅长从空间布局和地理环境角度分析案件。他拿起那张手绘的仓库平面图走到白板前。

    这张图,是周伟在消防控制火势后第一时间进去画的草图,虽然粗糙但方位清晰,用于案件分析正合适。

    周伟将图固定在白板上:“你们看。仓库主体是钢架结构彩钢板顶棚,内部按区域划分。东区是木材和保温材料,西区是油漆、稀释剂等化工品,中间是通道和少量成品。值班室在东侧外墙,单独开门,有扇小窗对着仓库内部。”

    周伟拿起红笔,在图上标了三个圈:“这是凶手选择的起火点,一个在西区油漆桶堆放处旁边,一个在东区木材堆深处,还有一个在靠近值班室后窗附近的废旧包装材料堆。”

    他顿了顿,指着那个靠近值班室后窗的起火点:“这个点很关键。它离值班室很近,但中间隔着一些货架和杂物。凶手点燃这里,显然知道这堆东西易燃,而且位置偏,不易被第一时间发现。同时,这个点火点产生的浓烟和火焰,会直接灌向值班室的那扇小窗。结合范师傅可能刚吃完饭,警惕性较低,或者正在休息……这个点的选择,既隐蔽,又对值班室构成了直接威胁。”

    周伟的分析让空间关系更加立体。

    李振良盯着那张图大声道:“大伟说得对!这说明凶手不仅熟悉仓库整体布局,还对各个角落的细节都非常清楚,绝对是内部人员。另外,他选择多点同时或相继点火,确保火势快速失控,心思相当缜密。”

    说到这里,李振良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姜凌:“组长,我们是不是应该从犯罪动机开始分析?三定侦查法嘛。”

    姜凌微微一笑:“好,你来主导分析吧。”

    李振良有点小兴奋,模仿着姜凌平日分析案情时的冷静与沉稳:“纵火烧仓库,死了一个人,我们首先要确定,凶手的目的是纵火谋杀,还是纵火毁坏财物。”

    第107章 纵火犯

    李振良尝试着将犯罪动机拆分成两条线。

    “首先, 我们假设纵火是为了谋杀范国平。”

    刘浩然第一个举手反驳:“不可能。范国平在值班室,位置相对独立偏僻。如果凶手的主要目标就是杀他,有更直接、更隐蔽的方式, 比如潜入值班室行凶, 何必大费周章放火烧整个仓库?动静太大, 风险太高。而且,多个起火点集中在仓库主体区域,值班室更像是被波及的池鱼。”

    李振良看向刘浩然:“浩然说得对,我也觉得凶手的主要目的不是杀人。”

    说完,李振良伸出手指, 在手绘仓库平面图上指点着:“你们看。凶手选择在范国平可能吃饭或刚吃完的时候动手,应该是认为这个时间点范国平的警惕性比较大, 这说明凶手很了解范国平。他利用这个时间点快速点火,然后离开。他可能认为值班室是砖石结构,相对安全。又或者,他潜意识里根本不在乎里面的人死活, 只关心火能不能烧起来、烧得够不够大。”

    李振良一口气说到这里,下意识地看向姜凌, 用目光征询着她的意见。

    姜凌微微颔首:“很好, 继续。”

    得到姜凌的鼓励,李振良在白板上写下“定性质”三个大字:“排除谋杀动机后, 接下来我们分析凶手的纵火动机。”

    一直在自学犯罪心理学的刘浩然接过他的话头:“纵火动机一般是报复,比如凶手在仓库工作, 曾经受过冤枉或者委屈,愤怒之下决定一烧了之。”

    姜凌欠了欠身:“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纵火报复,凶手享受的是纵火行为本身带来的强烈刺激和掌控感, 火焰的破坏力让他感受到一种扭曲的力量。”

    李振良眼睛一亮:“对对对,范国平的死只是一种附带的结果。”

    刘浩然翻开他做的笔记:“多个起火点、使用助燃剂制造猛烈火势,这些行为都指向凶手通过纵火获得心理满足,通常与深层次的心理创伤和无力感有关。”

    李振良咧嘴一笑:“浩然,最近学了不少新知识嘛!”

    刘浩然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个,组长要考研,我也不好落后嘛,就找了点专业书看。”

    姜凌对刘浩然的理论补充表示认可:“浩然说得对,这就引出了我们画像的核心特征。良子,我说,你来记重点。”

    李振良“嗯”了一声,拿起黑色马克笔,认真聆听着姜凌所说的话,并摘取重点记录在白板上。

    姜凌开始给这名纵火犯进行心理画像。

    “第一,内心极度压抑、自卑。一般长期处于被忽视、被欺凌或极度缺乏成就感的境地,现实世界中,他可能是一个隐形人,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充满无力感。”

    “第二,缺乏掌控力。通常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掌控局面,无法有效表达愤怒或反抗。”

    刘浩然摇头叹息:“唉!纵火,其实是一种无能者的宣泄。”

    犯罪心理学对纵火犯有过详细的心理分析,这类人通常习惯通过纵火获取“力量感”与“存在感”。因为火焰有着巨大破坏力,能够瞬间改变环境,这会给他带来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掌控感和影响力。看着火焰升腾,他感受到一种扭曲的“强大”和“宣泄”,这是他证明自己“存在”甚至“重要”的唯一方式。

    姜凌看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