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 100-110(第5/23页)

,提取到了少量不属于她本人的棉质纤维和微量皮屑,她的右手腕有一处不易察觉的、方向奇特的皮下淤青,形态像是被人用力抓握扭拧所致。

    当时的结论是“可能与坠落前夫妻争执有关”。

    是了,张明辉面对警察询问时痛哭流涕,不断忏悔着不该因为安小慧精神混乱而发生争执。

    因此,安小慧身上的伤、指甲里的纤维与皮屑,都是夫妻争执造成的。

    张明辉巧妙地打了个时间差。

    他与安小慧的确发生过激烈的争执,但绝非头一天晚上,而是坠落之前那几分钟。

    郑瑜站在天台,与同事反复比对擦痕,推演当时场景。

    ——顶楼天台,张明辉暴怒失控,对安小慧施暴。两人面对面而立,张明辉将安小慧死死摁在矮墙之上。安小慧挣扎反抗,指甲抓伤了张明辉,留下了纤维和皮屑,在极度惊恐和绝望中,安小慧被推下楼去。

    而小宇,目睹了这一切。

    他那个时候只有五岁,还不懂事,可能在张明辉有意的引导之下,比如他一边推搡一边大喊:你跳啊,跳啊!

    小宇因此才会发出了凄厉的呼喊:妈妈,不跳,不跳!

    张明辉迅速伪造出自杀现场,抱住目睹一切、惊吓过度、嘴里不断喊着妈妈不跳的儿子,开始了他的“悲痛”表演。

    想到这里,郑瑜抬头看向江城那灰蒙蒙的天空。

    她已经有所发现,姜凌呢?

    此刻的姜凌,正在牡丹毛巾厂的会议室。

    姜凌端坐在会议室略显掉漆的木制椅子上,眼神平静,看着对面几位毛巾厂的领导。

    李秋芸与李振良一左一右地坐在姜凌身侧。

    李秋芸没想到自己能够与姜凌一起办案,心中涌动着难言的兴奋与激动,努力保持着与姜凌一致的沉稳,但抿紧的嘴唇和微微颤抖的笔尖,还是泄露了那份初出茅庐的紧张。

    技术科陈科长是一个头发稀疏、眉头紧锁的中年男人,正在大倒苦水:“姜警官,您问的张明辉这个专利,唉,怎么说呢?新型高效印染固色提亮工艺的确实不错,成本降了,色泽饱和度提上去了,用在婴幼儿毛巾上,概念特别好,订单接到手软。”

    保卫科万明万科长补了一句:“所以,厂里引进张明辉这个人才,是非常正确的。你们警方能不能不要老揪着他打孩子那事?我们厂能不能转亏为盈,就得看这个专利的应用……”

    陈科长端起搪瓷缸灌了口浓茶,打断了万科长的话:“专利是好,但问题也大——染料稳定性不行。这毛病像个跛子腿,从开始到现在就没利索过。”

    负责产品质量管理的焦副厂长也接口,语气中带着焦躁:“生产线卡死在这儿!做出来的样品批次良莠不齐,鲜艳的颜色没几天就开始泛旧、变色,消费者投诉一堆。张明辉,他现在是项目负责人,带着团队搞了三个月的技术攻关。钱花了,材料废了无数,收效?微乎其微!进度一拖再拖!”

    焦副厂长烦躁地用指关节叩了叩桌面,“我们头痛啊,再这样下去,好不容易打出的‘婴幼儿级安全亮彩’的牌子就要砸了!”

    姜凌微微颔首,声音清晰平稳:“陈科长,您刚才说染料稳定性问题从开始就有没利索过,意思是专利申请之初的技术方案里,染料稳定性本身就是个未能解决的缺陷?”

    “倒也不能这么说,”旁边一位年纪更大些、戴黑框眼镜的技术骨干,车间主任钱工插话,他翻着一叠陈旧的项目申请书复印件,“方案本身很精妙,想法是大胆的。但……怎么说呢?理论完美,可实验没彻底完成闭环。”

    钱工欲言又止,看了一眼焦副厂长。

    李秋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眼神,迅速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词:方案精妙,理论完美,实验未闭环。

    ——问题是,这样的专利,是怎么通过申报的?

    姜凌迅速发现了问题所在,眼神一凝:“您的意思是,这项被誉为改革核心、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带着一个未被充分验证和解决的致命缺陷就上市了?而它的发明者张明辉,迟迟解决不了这个当初可能就存在的问题?”

    会议室一时陷入短暂的沉默。几位领导的脸色都有些微妙,像被戳破了某种不愿明说的真相。

    “这个……张工确实很努力。”陈科长试图为下属挽回一点面子。

    姜凌不置可否:“能给我们看看张明辉当年的初期实验记录吗?尤其是关于染料稳定性的那部分原始数据和分析。”

    技术科的人面面相觑。

    最终,还是钱工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有是有,不过你们看得懂吗?”

    姜凌微笑:“给不给得出,是你们的问题。看不看得懂,那就是我的问题了。”

    等了十几分钟,钱工拿着一个硬壳文件夹回到会议室:“喏,资料都在这儿了。”

    姜凌戴上随身带的白色棉布手套,小心地接过。

    翻开纸页,映入眼帘的是工整的实验数据记录,各种原料配比、反应时间、温度曲线图。

    姜凌的指尖滑过一行行数据,很快注意到一个关键点。

    这些数据中,关于染料稳定性的加速老化测试结果一栏,充斥着大量“待优化”、“波动较大”、“需进一步验证”的潦草备注,有些关键数据点甚至被刻意用红笔圈出并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这完全不像一个为生产做好充分准备、成熟核心技术的实验报告。

    “秋芸,”姜凌指着那红圈的问号,“你看这里,这种核心指标出现如此明显的不确定性和待解决标记,在专利已申报成功并急于投入生产的情况下,意味着什么?”

    知道姜凌这是在指点自己,李秋芸凑近仔细查看:“意味着……技术本身根本没有最终完善?或者,带头人自己都没搞明白某些关键步骤?”

    姜凌没说话,眼神深邃了几分。

    她合上文件夹,转向钱工:“钱工,您对张明辉的技术能力怎么看?或者说,从专业角度出发,您对这些实验记录有什么看法?”

    钱工扶了扶眼镜,看了一眼脸色阴沉的焦副厂长。

    焦副厂长没好气地说:“你看我做什么?警方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

    钱工压低声音道:“张明辉这个人吧,脑子活络,很会来事,搞项目争取资源,跑关系是把好手。可要说真正静下心来啃硬骨头,搞这种需要极其严谨、反复试错、甚至有点天才般灵光一闪的基础化学研究……”

    他摇摇头,意味深长地说,“不太行。他的实验记录数据看着挺漂亮,但遇到问题却迟迟没办法解决,总感觉少了份踏实,不像一个扎扎实实做科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试错、一步步解决的纯粹实验过程。”

    李秋芸飞快地记录着。

    技术型人才,却脑子活络擅长跑关系?

    数据做得漂亮是什么意思?

    不踏实、不纯粹——这怎么听都不像是句好话。

    结束对毛巾厂领导的访谈,姜凌回到办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