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110-120(第12/15页)
正走神间,荀彧已与他说起近日的要闻,
“公孙瓒败势已现,等袁绍占据幽、青二州,他必定会迫不及待地向主公宣战。”
听到话语间的顿停,顾至不由看向身侧。
荀彧正凝望着他,神色肃重,好似要重要的话要与他说,
“明远,你……”
他的神色极为凝肃,可出口的言语截断在最开始的三个字上,因为某些盘结的心思,没能顺利说出口。
“文若?”
荀彧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换了话题:“明远一会儿想吃什么?”
顾至知道荀彧刚才想问的并不是这个。可荀彧一向对他坦诚,有话直言,他实在想不明白荀彧忽然改变话锋的缘由。
“文若与我之间,何须顾忌?”
如果面前的是其他人,顾至不会盘根问底。可他眼前的是荀彧。
比起所谓的隐瞒,他更担心荀彧多想,独自把事情压在心里。再强大的人,承受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一旦糟糕的事积累得太多,总有一天会不堪重负。
“倘使那件事不方便在‘人前’说,那就待‘人后’的时候,文若再说予我听。”
荀彧本欲解释,听到这“人前”,“人后”之言,知道顾至在用方才的事打趣,指尖微动。
他还没有开口,一道熟悉又响亮的声嗓由远及近地传来,那道声嗓的主人正是郭嘉。
“方才见祢谏史在街上乱跳,口中嚷着‘那二人果然奇怪’,我就猜到你二人会在此处。”
“……”
郭嘉这句话的槽点太多,一时之间,顾至不知道该从哪里吐起。
最终,顾至挑了最离谱的那句。
“祢衡竟说我与文若奇怪?”
最奇怪的不应该是他祢衡吗?
“毕竟祢衡不懂风月之事,对你二人的相处感到稀奇,也无可怪责。”
类似的调侃,顾至已从郭嘉口中听过太多,早已免疫。
但他还是反击道:“若祢衡见了奉孝,必定会觉得奉孝才是最奇怪的那人——毕竟你总是,无处不在。”
郭嘉起先并没听懂顾至这句隐晦的埋汰,直到看到他与荀彧肩并着肩,像是要前往某处的模样,才回过味来。
“好啊,明远,你这是把我嫌弃上了?”
他哪有无处不在?不就是打扰了这两位眷侣的雅兴,觉得他碍眼么?
“好好好,既然嫌弃我——那我更要留下。”
因为郭嘉的强行加入,去食肆吃饭的队伍,从两人增加到了三人。
饭后,郭嘉硬是到荀彧与顾至的住所蹭了一顿酒。
等听完朝会上发生的事,郭嘉啧了两声,颇有些幸灾乐祸。
“这朝会如此热闹,闹得我也想去瞅一瞅,见见祢谏史的风采。”
这当然是戏言。
不说郭嘉是曹操个人的属臣,不能去上朝,就是能去,郭嘉也不愿意。
“话说回来,”郭嘉收了幸灾乐祸的心态,思忖道,
“若祢衡继续留下‘折磨’天子,以天子的脾性,应当不会容他。”
想着刘协在原著中的手段,顾至若有所思地开口:
“天子不至于因为言语的冒犯,而害了他的性命。”
刘协虽然有着不为人知的心思,但他始终想做明君,从个人资质上说,也算是有着明君之资。
他不会像汉灵帝一样,任凭宦官作恶,置百姓生死于不顾,也不会因为个人喜好而恣意妄为。
所以,他不会因为祢衡的放肆而害了对方的性命,充其量只是与原著中的曹操一样,把祢衡送人……嗯?
想到这,顾至思绪一顿。
曹操现在对祢衡接受良好,甚至今天还颇为欣赏祢衡的“直言”。
如果刘协真的受不了祢衡,要找个理由把祢衡打包送走,他会把祢衡送到哪去?
会像原著中写的那样,随着一封荐书送到刘表的领地,然后被大呼上当的刘表扔给了最暴躁的黄祖,最终死于黄祖之手?
这个问题,没过几个月就得到了解答。
建安二年春,袁绍斩公孙瓒,占据幽、青二州。
天子封袁绍为太尉,赐予侯爵,并用嘉奖、赏封的名义,派了一名使者过去。
那名使者,就是祢衡。
听到这个消息,顾至不由在心中给袁绍点了根蜡。
出于某种人道主义,在祢衡离开前,作为同僚的顾至很随缘地提醒了两句。
袁绍虽然表面上礼贤下士,但他极在乎颜面。连田丰那样刚正的谋士,袁绍都为了面子,说杀就杀,祢衡虽然是皇帝派去的使者,但要是弄没了袁绍的面子,也难保不会被恼羞成怒的袁绍暗中干掉。
顾至只是随口一提,至于祢衡听不听得进去,都与他无关。
他本以为祢衡不会领情,却没想到,祢衡竟定定地看了他两眼,破天荒地开口:
“多谢。”
第119章 祢使者 “区区壁虱,也敢在明公面前嚼……
这俩字轻如蚊蚋, 但以顾至的耳力,足以清清楚楚地听清每一个音节。
顾至抬头看向窗外,没有天降陨石的异象。谯县的春日静悄悄的, 砌红堆绿,鸟鸣阵阵,不像是青天白日见了鬼的模样。
虽然没有明说,但顾至的态度太过明显,顿时让祢衡脸色一黑, 生出几分恼怒。
“衡并非不知好歹之人。”
这话从祢衡口中说出口,着实没有什么说服力。
顾至不愿在这个问题上与祢衡争执,他低头整理案上的竹简, 做好了及时下班的打算。
祢衡却无法和他一样松懈。
狭小的偏室内, 祢衡盯着不远处的顾至, 忍了许久, 才似下定决心,咬牙说道:
“顾谏史或许不知,我并非喜欢谩骂他人, 只是……时常难以忍耐。”
这话说得有些奇怪,但顾至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他在现代也见过一些控制不住情绪的病人, 他们失去理智的那个时候, 往往是情绪处于顶峰的那一刻。
普通人能通过理智克制满溢的情绪, 找到合理的途径发泄,但罹患疾病,很难在情绪达到顶峰的瞬间调节情绪。
“倘若你真的忍耐不住, 我这里倒有个法子,或许可以帮你。”
“愿闻其详。”
“在你无法自抑,即将骂人的前一刻, 及时远眺,将目光落在谗佞之臣身上。”
祢衡一怔,若有所思。
“狂病既然难以忍耐,那就不忍,专骂天下该骂之人。”
堵不如疏,既然无法控制暴怒的情绪,那就尽情地发泄,有针对性地发泄。
同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