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凤谋金台》 160-167(第17/21页)
尘土在远方翻涌,遮天蔽日。那不是风卷起的沙,而是整齐的军阵冲锋而来。刀枪林立,旗帜猎猎。她分辨出那旗上的纹饰,心口一震。
为首一骑如飞,马蹄卷起的风压得尸山上的枯草都伏倒。阳光从乌云裂隙间透下来,照亮那骑者的身影——
竟然是浮玉。
徐圭言一瞬间怔住。她满身血污,分不清是幻觉还是真实。可浮玉那双眼睛清澈如昔,执缰而来,眼底却带着一抹从未见过的坚决。
“将军——!”
浮玉的声音震彻战场。
随着他一声高呼,身后整齐的军阵轰然停下,铁甲叠响,旗帜齐整。数万人骤然止步,尘沙翻涌间,天与地都仿佛为之一震。
徐圭言缓缓从尸堆上站起,盔甲的碎片哗啦作响,她的身影在暮光与硝烟中仿佛被无限拉高。
浮玉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猛地一叩首。
紧随其后,整整五万中央军跪倒在地,山呼海啸般的声音震裂云霄——
“五万中央军,听徐将军调遣!”
喊声滚动,传入天地之间,唤醒沉睡的山河。
徐圭言怔怔伫立,她喉咙发紧,心脏剧烈跳动。她抬眼望向那跪倒的军阵,眼眶再一次湿润,却不是因为绝望,而是因为那份沉甸甸的托付。
浮玉抬头,语声铿锵,带着压不住的热烈:“将军,长安下旨,五万中央军全数奉您号令,随您讨敌护国!已将敌军击退!”
徐圭言呼吸急促,脑海里轰然炸响。她终于明白,这支军队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长安。
就在徐圭言出征之后,长安皇城大内,帷幔低垂,烛影摇曳。
李慧瑾端坐于御案之后,身披绛紫色朝服,眼神冷而坚决。梁念瑾、浮玉、数位重臣环立左右。
梁念瑾神色凝重,拱手上前,语声急切:“长公主殿下不可!中央军中有北门禁军,实力非凡,调走了他们,长安该如何守?李起云实力不容小觑,万一节外生枝,岂不是腹背受敌?”
他的话掷地有声,满殿皆是压抑的沉默。
一旁的人也亦低声劝谏:“殿下,若吐蕃只是虚张声势,边疆困局或可拖延。此时调出中央精锐,长安空虚,若有奸佞借机作乱,后果难料。”
然而李慧瑾却只是微微抬眸,目光冷静而笃定。
“若我连百姓都护不住,还要这天下何用?”
她的声音不高,却沉沉压在每个人心头。
“这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万民之天下。若我只知守着城池江山,而眼睁睁看着边疆百姓血流成河,那我要这龙椅,又有何面目自称李家子孙?”
她缓缓起身,步步向前,声音逐渐昂扬:“我要的天下,不是空城、不是冷宫,不是枯骨累累的疆土。我要的天下,是有子有民的天下!我要护得住他们,才有资格坐在这殿上!”
言罢,她一挥袖,决绝下旨:“传令——调中央五万精锐,即刻由浮玉将领,驰援徐圭言!”
烛火在风中摇动,照出她面庞上的坚毅,宛若一尊烈火不灭的神祇。
徐圭言听完浮玉的言语,心里狠狠一颤。原来,这一切并不是她独自的挣扎。
长安的城楼之上,还有人注视着边疆的烽火,为她点燃了最后的希望。
她缓缓抬手,长刀横举,指向天际,声音沙哑却铿锵:“诸君,幸苦了。”
原来是他们在鼓声骤起时,战马嘶鸣,中央军与残部合流,一柄重剑直劈吐蕃军阵。铁蹄翻滚,长刀闪光。
这才救了她。
这才结束了战争。
边境重归平静,
中央军分批驻扎在城外,他们不再只是冷硬的兵器,建设者。
有人推起沉重的石材,料,帮百姓重搭屋舍;更有人蹲在瓦砾间,,轻声安慰。
吐蕃人也在整理行车辇,在中央军的监督下,缓缓踏上归途。偶尔有百姓远远看着,却已没有了仇恨的叫骂,只有劫后余生的
有孩子追着吐蕃人走远,最后被母亲一把抱起,紧紧搂在怀里。
这一幕,让徐圭言的心口忽然酸涩。
她策马而行,马蹄踏在满是尘土与血迹的土地上。一路望去,断壁残垣间升起的炊烟,战争虽然摧毁了一切,但人心仍在,生活仍要继续。
她走进城时,百姓纷纷从两旁涌来。
有人低声惊呼:“是徐将军!”
有人眼里闪泪,带着感激与敬畏。
也有人直接放下手中的木槌,扑通一声跪下。
“将军保我等性命,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声音此起彼伏,渐渐汇聚成整条街巷的回响。
徐圭言勒住马缰,心口骤然发紧。她从未奢望过这种景象——百姓将她当作依靠,将她当作血与火中走出的神。
可她明白,她只是做了她必须做的事。
她举起手,声音不大,却清晰:“都起来吧。此战不是我一人能赢,是你们,是后唐子民的坚守。”
百姓泣不成声,却仍旧有人低头不起。
天下乾坤已变。
等到她进入州府衙门,等待她的却是另一重震动。
书吏呈上快马加急的文书,篆字鲜红,纸页仍带着未干的墨香。徐圭言展开一看,心口猛然一滞。
——长安传来,长公主李慧瑾,登基为帝。
短短数行字,却如惊雷炸入耳中。
她定定地看着那道文书,半晌失神。
昔日的长公主,如今已是天下之主。她以雷霆之势荡平了东宫余孽,平定内乱,登基为帝。
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登基后第一道诏令,竟是——
“特赦天下。”
牢狱之中,囚犯重获自由;征税宽缓,徭役减免;无数流亡在外的士子百姓,得以返乡。
百姓欢呼雀跃,长安大街小巷燃起香火,皆称颂新帝仁德。
徐圭言心底一阵说不出的震荡。
那李起年呢?
李起云呢?
徐圭言仰头看着天,当初她知晓宫中定有其他势力,从周王的厌胜术到李起平的离去,朝廷上有一只看不到的手操控着这一切。
她收到的那封警告信,让徐圭言确信李慧瑾也有登基的野心。
最重要的是,秦斯礼忙前忙后,既不为周王,也不为任何臣子,更别提是西平集团了。他为了谁?
徐圭言看向了藏在秦斯礼背后的长公主。
眼下……
她一度以为,李慧瑾冷静、克制、权谋在握,如果要登基,那登基后必先以铁血收拢天下。
可没想到,她的第一道旨意,竟是抚恤人心。
“……她,竟真的成了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