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谋金台: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凤谋金台》 150-160(第31/33页)

    大理寺少卿低头禀报:“李相,我们已彻查了冯将军在边境调兵、粮草与军报往返等数月记录——并未发现任何谋反迹象。至于与泰王的来往,仅限于军报往返,毫无私信勾结之嫌。”

    “那李起云那边呢?”

    “也无异常。”少卿低声道,“冯将军行军调兵,皆有陛下批示文书佐证,无一逾矩。”

    李文韬默然片刻,正要说话,门口传来脚步声。

    秦斯礼走入,脸色冷肃,抱拳行礼:“李相,我奉长公主之命,代表御史台,亲自参与核查。确如大理寺所言,冯将军未有任何谋逆之实。”

    李文韬轻哼了一声,慢悠悠放下茶盏,笑容玩味:“如此说来,是老夫年迈昏聩、看错人了。”

    他站起身,双手负后,一脸慈悲:“既然无罪,那就放了吧,别让百姓说咱们朝廷冤枉忠臣。”

    秦斯礼神色不悦,眼中多了几分冷意。他送走李文韬后站在原地,良久未动。

    一位文臣,随口一句“老眼昏花”,便轻轻抹去将军身上的鲜血、牢中十日酷刑。

    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荒谬。

    第160章 再挑灯火看文章【VIP】

    冯知节身披破烂旧袍,步履蹒跚地站在宫门前。

    他的脸上全是淤青,额角包着纱布,手臂吊着绷带,衣角早已破损。他一手撑着拐杖,一手高举奏章,跪在青石地面。

    “臣——冯知节!请陛下明察!”

    “臣无谋反之心,愿以性命为誓!”

    “臣为后唐征战一生,从未行半步歪路,怎可平白背负叛国之名?!”

    “臣……臣在吐蕃也没受过这等折辱啊——”

    他声泪俱下,整个人跪倒在宫门前,像一座老旧又不倒的铜像。

    他一边哭,一边念着自己过往的战功,念着曾在何处陷阵、何时身中数箭,甚至连战死兄弟的名字都说出来了,仿佛他们也在天上替他作证。

    禁军围而不扰,御门不敢擅开。

    但他跪得太久,喊得太响,连宫中的太监都开始窃窃私语,连后宫中的宫女都忍不住回头张望。

    李鸾徽披着一袭素白中衣,倚榻而卧,面前香炉袅袅。

    他本在小憩,被冯知节一声声呐喊吵得烦闷,眉头皱成一团。

    “外头那老头,是不是疯了?”

    贴身太监低声回答:“陛下,是冯将军。他跪在太极殿外,请您召见。”

    李鸾徽闭着眼,冷冷道:“他跪就让他跪,别拦着,宫门是他能进的吗?”

    “陛下,他……他说在边疆打仗都没这么委屈过,如今在长安却被自己人害了……”

    李鸾徽顿了顿,揉了揉额角,语气愈发烦躁:“你让他闭嘴行不行?叫医官给他上点药,回家养伤去吧!没死就是福气了。”

    太监迟疑一下:“那是否召长公主来处理?”

    “她要是有办法,就不会让人闹到朕这儿来。”李鸾徽叹了一声,转过身去,低声嘟囔,“谋反谋反谋反,天天谋反,一个两个都疯了……朕养的这群臣子,都闲出病了。”

    窗外蝉声长鸣,烈日如焚,而太极殿前,一位满身伤痕的老人依旧长跪不起,声音沙哑却未停歇:“冤枉啊……陛下,臣冤枉啊……”

    他的背影瘦削而沉重,如沉在岁月里的刀鞘,沧桑生了锈。

    李慧瑾得知消息后心头一沉,却未多顾顾忌礼仪,随即遣人备马。她步履匆匆越过重门,直奔太极殿下。

    进入外殿,寒风吹动帘幕,吹乱赭袍丝线。

    冯知节跪得腰背弓曲,头发凌乱,衣衫破损,脸上全是血迹与尘垢,额间青肿,双眼深陷。他声嘶力竭,大睚怒喊:“我冯知节为国戍边十六载,为后唐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我绝无谋反!怎么可因别人诬陷,把我拽到宫里关押?我要求见圣上!”

    他声音沙哑却坚决,回声沉沉,牵动所有人心弦。

    宫中禁军手握长枪,冷立于侧,不敢发一语,像是在等命令。

    李慧瑾没有立刻喊阻,缓缓迈步前行。

    她面色冰冷,未带怜悯,却有不得已的无奈。冯知节脊背带血,仍不肯动一指,她走近后,深吸一口气,淡淡开口:“冯将军,请稍息怒。臣下今往禀圣上,您在这等候片刻便好。”

    她挥手,一名侍卫搬来折椅,放在阴凉处;另一名宫人端上茶盏,递给冯知节。茶香淡淡,似慰苦心。

    “您先坐下歇息。一会儿我进宫回应此事。”

    她定睛看他,目光如冷泉,却暗藏温柔。

    冯知节终于抬头,眼神如凛霜,却从无怨恨,只是哽咽低声说:“多谢长公主垂念。”

    殿中忽远传脚步声。

    李鸾徽恬然睁眼,似被声扰。见李慧瑾缓缓入内,神色不悦问道:“朕正炼心修道,御史台秦斯礼已经还他一份清白,冯知节还来找我做什么?”

    李慧瑾跪身行礼,躬腰恭声:“陛下,臣妹以为,冯将军乃后唐栋梁,功高震主,但不该受如此对待。他是功臣,不是乱臣。”

    李鸾徽瞇眼道:“朕已下诏还他清白,他还不满足?”语气带着不解与怒意。

    李慧瑾叹道:“将军之性,不能受冤而闭口。若不赦慰,恐他不肯离去。陛下虽赐官,但若仍拘禁不见,他心中难安。”

    李鸾徽仍旧不耐烦,“可如今看来,他对我已经有了怨气,再将兵权交付于他,着实不妥。”

    他思虑得没错,冯知节已经对李鸾徽有了怨气,但他违背自己的命令在先——这种事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再加上他被冤枉……

    李文韬故意设计陷害冯知节,李鸾徽心知肚明,但他也很讨厌违抗自己命令的人,该罚,索性由着李文韬去,但冯知节这个性子是不明白这一点的,折磨他一顿而已,眼下就要讨个公正。

    李慧瑾点头,将李鸾徽面目每一寸的变化收入眼中,再开口时,俨然没有刚才为冯知节惋惜的半点温情,“皇兄说的没错,边疆兵权,若将他留在那里,恐埋下隐忧。”她语气平淡,眼神却像是挤压春寒的冰棱。

    李鸾徽沉吟良久,袍下,他指向李慧瑾:“好,就按你说的办。削他兵权,改任江南道提督,无军无重责,仅,把他幽居江南。”

    明升暗降,既不灭其名,

    李,神情悠然,似一切尽在掌握。

    李慧瑾腾出宫门,快步行并没有老实坐着,身上的伤让他坐立难安。

    她轻轻走到他身旁,声音温柔:“冯大将军,我为您说了许多话,但……圣上依旧不肯见您。”

    听到这话,冯知节原本缓和的面容上多了几分愁云,“圣上为何不愿见我?为何听信谗言,说我是谋反之人,我为何会谋反?”

    李慧瑾哀叹一声,“伴君如伴虎,圣上心意无人可以揣测。”

    她看着伤痕累累的冯知节,心中有些许亏欠,但是说出口的话却冰冷无比:“江南道提督一职现已安排。此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