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凤谋金台》 130-140(第14/33页)
就算李起云对皇位不感兴趣,他被强行推到候选人的位置,被迫参加竞争,那他也是敌人。
更何况他本就对皇位十分感兴趣——
是旧日旧怨作罢?还是潜藏的敌意未息?亦或,他只是冷眼旁观,等她步入深渊,看她与各方势力纠缠不清,再从中渔利?
她不确定。
但李起云的笑意,却像一根细针,无声地扎入她心中,权力面前,无朋友无亲人,更无情人。
她微微偏头,不再与他对视,抬手端起案前的清茶,唇角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
她不屑先输。
再远一些的席位上,她忽然瞥见了陆明川。
他正与右相家的嫡子低声交谈,眼中有些疲色,显然是连日议政所致。但他的座位旁,并不是那个惯常跟随左右的女子——宋十二,他的正妻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穿素衣的温婉女子,坐姿拘谨,神情带着淡淡笑意,却始终与陆明川保持着微妙距离。
徐圭言心头轻轻一动,眼神微沉。
她未曾与宋十二有太多深交,却清楚那姑娘对陆明川情意深重,如今人影全无——要么是被遣回凉州,要么……更不堪的结局。
她轻轻叹息。
这一口叹息刚起,李起年便偏过头来看她。他今日换了深青窄袖朝服,领边绣着凌云纹,整个人显得比往常更沉稳。
他并不出声,只是将手中盏盏替她斟满,又将她方才未尝的汤羹轻轻推近。
冯竹晋在旁看着,神色依旧克制,却有一瞬微不可查的颤动。
秦斯礼尚未来。
徐圭言知道他今日会来,也等着他给自己准备一番好戏看。
岭南的时候,他同长公主的婚事一字不提,和自己假装深情,不就是为了今日当众刺伤她?
徐圭言喝了口茶,又叹了口气。
对面,李起云忽然笑出声来,酒盏轻轻放下,,咱们许久未见,您风采依旧呐。”
话中带笑,语气轻佻,但眼底却无一丝温度。
宴席众人纷纷侧目。
徐圭言目光平静地望着他,声音不高,却清晰:“泰王殿下也是。”
一句话,礼数不失,锋芒不露,
李起云没有生气,只一眼。
,局面未开,心照不宣。
正殿中落座已渐齐整,御案前菜色丰盛,珍馐罗列,乐伎奏起缓慢的丝竹之音,席间笑语渐起。宫人端着金盏琉璃杯往各位王公大臣前斟酒布菜,殿中气氛一时热闹。
忽有内监高声唱报:
“长公主殿下到——”
众人侧目之时,一行人自东侧仪门缓缓而入。
当先的是长公主李慧瑾,今日穿一身金白色云锦凤袍,雍容大方,步态稳重。她眉目间含着笑意,却并不热络,目光一扫席中,淡淡点头,威仪自成。
她身后紧随秦斯礼,一身墨青朝服,神情淡漠。他眼角微垂,似未将目光落在任何人身上,步伐沉稳地随她入座。
更后方,一个约七八岁模样的小男孩快步跟着,一双眼睛乌黑清澈,眉峰俊朗,穿着一袭剪裁得体的藏蓝色团花锦袍,嘴角噙着童稚的笑意,眉眼灵动。他蹦蹦跳跳地绕过几位宫人,一下子扑到秦斯礼身边,拉了拉他的袖子,悄声说:“爹爹,这么多人啊。”
徐圭言握着茶盏的手顿了一下,目光不自觉地落在那个孩子身上。
她看了很久。
这张稚嫩的脸,怎么看,也对不上秦斯礼小时候的模样。
就在众人言笑间,乐声忽地一顿,紧接着,一声内侍高唱响起:
“圣——上——驾——到——!”
顷刻之间,原本热闹的殿中顿时肃静,众人纷纷起身,整衣正襟,齐齐躬身:“恭迎圣上——”
只见御道之上,一身暗金龙纹冕服的圣上李鸾徽缓步而来。他面容温和,步伐不急不缓,身后并无侍从随行,仅一位近身太监悄然跟随,倒显得更加气定神闲。
李鸾徽年逾中年,眉眼虽已有些疲色,然气度仍存,一双眼眸深藏不露,走入殿中,望着堂上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眼底似含笑意,又似透着一丝疲惫的沉默。
他径直走向正座,落座后,殿内鸦雀无声,连几位年幼的皇子也乖觉地停了玩闹。
片刻后,圣上端起面前的玉盏,缓缓起身。
百官再度躬身,齐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鸾徽目光自上首缓缓掠过各方座席,最终停在下方三位皇子身上:周王李起凡、泰王李起云、晋王李起年。
“诸位爱卿平身吧。”他开口,声音沉稳而清朗。
“谢圣上。”众人齐声回礼,纷纷落座。
圣上登“听香台”而坐,贵人们环列于莲池周畔,丝竹声起,舞姬徐来,裙裾如烟,步履如燕。
李慧瑾走到主宾席前,与李鸾徽略略交谈后,在李鸾徽右侧就坐。她微微偏头,看见了徐圭言一动不动地盯着她的孩子,不禁挑眉一笑:“徐长史怎么看呆了?”
徐圭言如梦初醒,垂眸掩去目光中的思绪,轻轻摇头:“臣只是觉得,这孩子,面相特别好。”
李慧瑾闻言轻轻一怔,旋即一笑,眼波如水,却也犀利:“你这眼力,倒是厉害得很。”她笑意不减,拉过那孩子让他坐到自己身侧,伸手抚着孩子的头顶发旋,“他叫李承砚,是我给他取的名。”
“好名字。”徐圭言点头,嘴角淡淡一勾,后半句随酒下了肚:只是不太像秦斯礼。
李慧瑾听到后,礼貌一笑,瞥到了徐圭言身侧的冯竹晋,眼中透出几分试探之意,她抬手招呼宫人添茶,然后不动声色地看向徐圭言,“你喜欢孩子吗?”
徐圭言微怔,片刻后道:“小时候家中清冷,没怎么带过孩子,不是很会相处,也没什么特别的母爱。小孩子吵吵闹闹的,我总觉得有些烦。”
冯竹晋在旁动了一下,欲言又止,终究未插话。
李慧瑾将那李承砚搂进怀里,小孩乖巧地靠着她,低声说了句“母亲,我还想喝那种带桂花味的汤”,李慧瑾笑着吩咐下去,然后才轻声慢语道:“当年你和晋王一同离开长安,他那时也还是个孩子。”
徐圭言轻轻一笑,道:“那时候他十岁了,虽不太懂人情世故,但已经知道要识时务、要藏锋守心,不难相处。”
“你倒记得清楚。”李慧瑾似笑非笑地看她一眼,又转头看了看冯竹晋,目光意味不明。
李起年这时轻咳一声,将沈溪龄碗中空了的银耳汤换掉,又殷勤地夹了一筷子醋腌藕片给她。
“你喜欢这个,试试这里的做法,没那么甜。”
沈溪龄微微红了脸,小声“谢殿下”,眼中有些羞意,也有些欢喜。
李起年侧头望了一眼李慧瑾那边,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动,但仍含笑饮了一盏酒。
宴席气氛愈发复杂。文臣武将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