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凤谋金台》 70-80(第9/20页)
,或是看书,或是执笔批阅公文,时而沉思,时而静默无言。
到了傍晚,冯竹晋会陪她散步,府门外的街巷已被晚霞染上一层淡金,他们就那样缓缓地走着,话不多,却也从不显得尴尬。
不过话说回来,他许久没再去夜夜笙歌了。每每想到这个,冯竹晋都会默默安慰自己,再忍一忍,忍一段时间后,摸清徐圭言这人的脉门,他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夜深时,徐圭言时常伏案沉思,或是拿着一张未曾落笔的信纸出神,冯竹晋看着她,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但她的世界他进不去,她将他隔绝在外。
而最近,城中风声暗动,朝堂之上,旧案未结的余波依旧在高层间激荡,街巷里也开始有了关于此案的各种议论。
徐冯一府门前,偶尔也能见到一些陌生的身影驻足停留,虽未露出明显敌意,但那种隐隐的窥探,仍然让冯竹晋心生不安。
徐圭言却依旧如常,仿佛外界的一切,都未曾在她的世界里掀起波澜。
只是夜里,她看着窗外的夜色,眉宇间似有深思,手中的笔落在纸上,迟迟未曾写下过只言片语。
她说她心中有人,除了那日前来拜访的浮玉将军,那就只有秦斯礼了。
冯竹晋拧着眉头想了想,那日他好像见到了秦斯礼,不过是一个背影,即为快速地一闪而过。
他不敢确定,但是看徐圭言这样模样,他想了想,走到她面前坐下来。
“那日我见了个熟人。”
“熟人?”徐圭言看他。
冯竹晋点点头,小心翼翼地说,“对啊……你我都认识的。”
“谁啊?”徐圭言扔开手里的笔,伸了个懒腰。
“秦斯礼。”
第76章 含元殿内风暴起【VIP】
七月初一,大朝会,李鸾徽与各国使臣会面后,正式在朝堂上审判两州谋反一案。
这一案件在牛李两党看来,十分重要,这是继夺嫡之争后决定朝廷如何对待边疆藩镇的重要事件。
圣上李鸾徽不会不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遂将其放在大朝会上,花费几日,细细的、好好的,审判。
这也是牛李两党第一次真正的交锋。
当然,这是徐圭言第一次卷入如此之大的案件之中,她身为当事人,其实并没有觉得这件事有多么大的影响力,比起在战场上每根汗毛都不能松懈的紧迫感,朝堂上的审判不过是一出戏而已。
大臣们演着忠君爱国。
圣上演明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和戏份。
含元殿就是戏台子,结果早就设定好了,一套流程下来,人人都会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晨钟初响,长安城的天色尚未完全明亮,宫墙之内已然灯火通明。含元殿前,金瓦映着微曦,殿宇巍峨,四周雕龙画凤,檐角高挑,透出一股森然的威严。
殿门大开,丹墀之上,文武百官按品秩依次列班,东侧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文官,西侧则是兵部、刑部、御史台等武臣与监察官。
百官身着绯紫朝服,头戴梁冠,肃然而立,殿中气氛庄重而凝滞。
徐圭言就位列其中。
她抬头看去,含元殿的风景尽收眼底。
金吾卫手执仪仗,长枪肃立,殿内唯有绣墀前方一方金色御案空置,静待帝王临朝。
须臾,内侍高呼:“圣上驾到!”
众臣齐声跪拜,三呼万岁,声震殿宇。龙袍加身的李鸾徽步履沉稳地走至御座,目光扫过群臣,威严而深邃。
“平身——”随着一声清朗的宣令,群臣依次起身,殿内再度归于寂静。
御史大夫,李文韬率先出列,朗声启奏:“陛下,关于两州叛乱一案,审理已至终章,今日当定夺。”
殿中寂静片刻,众人看向圣上,也有人看向站在群臣之中的徐圭言。
那一瞬间,徐圭言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她扭头往后瞥了一眼,殿外晨曦初露,洒落殿前朱阶,映得金銮殿愈发辉煌。
李鸾徽坐在御座上,看着徐圭言从人群中走出来。
一道清亮的女声在殿中响起。
“臣徐圭言,有本启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袭绛紫官服的徐圭言缓步而出,步伐沉稳,不卑不亢地立于殿中央。
她微微拱手,目光直视御座之上,声音铿锵:“关于两州谋反一案,臣还有些证据要交,还有折子要递。”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掀起波澜。
鱼怀忠走了几步,接过奏折呈给李鸾徽,他瞥了一眼徐圭言,手上翻开了折子,大致看了一眼后放到了一旁。
“说到这案子,朕也有话要问你,”李鸾徽挥了挥手,脚步声在殿外响起,还有镣铐在地上摩擦的声音。
紧接着,顾慎如出现在了含元殿内。
李鸾徽看到来人后,嘴角动了动,看着徐圭言说,“御史台查案的时候,顾慎如给出的证词,和你先前递上来的折子内容不一样。”
徐圭言神色不变,微微抬眸,等待着御前宦官宣读顾慎如的奏折。
“顾慎如伏奏:
臣原本不过一介边陲小吏,唯以忠诚事国,从未敢存异心,更不曾妄起逆念。
然今日竟至此境,唯有伏阙上陈,还请陛下明察。
臣之幼女顾书意,自幼习读诗书,今年正逢科考,臣本欲亲送其入京,望能一展所学,为朝廷效力。
然行至幽州,突遭刺史扣押,软禁月余,不得脱身。臣屡次申明自身清白,只求放行,然幽州刺史疑忌朝廷,竟不许臣离去,反以兵围守,意图将臣裹挟入局。
臣迫于无奈,只得随势周旋,然幽州情势愈发紧张,终至事不可收。臣于乱局之中,唯恐家国受损,奈何孤掌难鸣,竟至今日。
臣知刘谦明县令之死,令徐圭言徐侍郎对臣深生疑虑,然臣此生行事,唯凭赤诚,绝不敢背负不忠之名。
今日伏阙上奏,非为自辩,唯愿陛下秉持公道,彻查此案,明察臣之冤屈,亦以正视听,使天下臣民知晓,忠良之士,不应冤死狱中。
,惶恐上奏。”
殿内一片静默,唯有御阶之上,圣上微微眯起眼,
徐圭言闻言,神色未见波澜,,“禀圣上,凉州科考之时,幽州战乱,幽州的学伏之患,臣采取严密布防,尤其对流民严加看管。既不想耽误考生,州境内。
科考结束后,经过臣的调查,这一切不过是假借科考之名州兵卒,而彼时凉州刺史顾慎如,并未
臣可以肯定,此事乃幽州刺史与凉州刺史的合谋。他们意图在科考之际,使幽州兵马顺势潜入城中,以策应外部兵力,一举拿下凉州。
至于顾慎如,他身为一州刺史,自不会轻易落人口实,更不会让凉州在他的任上失守。故而,他遂以科考安定民心,表面上维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