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 180. 大唐君主亡国秀(精修版)^^……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 180. 大唐君主亡国秀(精修版)^^……(第3/7页)


    代宗出长安,逃陕州。

    吐蕃掠府库市里,纵兵焚闾舍,烧杀抢掠,熟悉的三杀,让长安萧然一空。「1」】

    众人目眦欲裂。

    不敢信大唐能再现天子弃京都出逃。

    “本以为吐蕃只是乘机而入,尽得河西走廊,没想到是攻入长安。”

    不可抑制的,在场所有人都对吐蕃生起了恶感。

    “一介宦官欺上瞒下让国都沦陷,一州刺史叛国做内应,都好样的。”

    “是缺乏良将,还是皇帝缺少耳目,竟被掩埋内情到大唐再次陷落?”

    嘲讽,是对未来大唐吏治的嘲讽,也是对皇家的嘲讽。

    没有做好一个大唐国土的主家,让大唐再一次陷入混乱当中。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世民脑中再次浮现出这句话,这是一句多么有魄力的一句话。

    而他们大唐没有做到,那不知明的明朝却做到了。

    【直到郭子仪逼退吐蕃,唐代宗才得以返回长安。】

    国都再还,贞观君臣无力的同时庆幸。

    “熟悉的名字。”文官们侧头询问。

    武将们恍然:“这不就是前期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将军,不过后面被小人拉下台了。”

    “真是个好官,竟是他平定了吐蕃之乱。”

    一路沉默到现在的唐玄宗一朝也觉得这人是好官。

    唐玄宗小心地向臣子们询问:“众位爱卿可知这郭子仪是何人?今可还在?”

    在场的文臣武将们经此一役早已面色苍老了不下于十岁。

    兵部尚书知道陛下这话是冲他问的,也不推拖,脑中一转就想到了这人。

    “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乃寿州刺史郭敬之之子,曾参加过武举,以“异等”成绩补任左卫长上,后去了桂州都督府长史,现在嘛,现在在单于都护府副都护的任上。”「1」

    他脑中回忆起这人,确实是个英勇之人,但也没有什么其他特色了。

    之所以能被他记住,也就是……年纪偏大但能打?还很有进取心。

    很有进取心的郭子仪身着军装,在单于都护府遥望京城,心中一片明朗,他虽然年纪不小,但他知道自己不会被局限于小小都护府,未来定然可以走去京都。

    不过现如今的朝廷一片祥和之色倒是真的。

    浑然不知未来有大机遇的郭子仪现在痛并快乐着。

    朝廷一片祥和,升职难,但朝廷上下安乐,又让人欣喜。

    【不过让人开心不过两秒,765年,也就是代宗登基第四年,仆固怀恩之乱又来了。】

    “仆固怀恩之乱?”此刻。贞观朝的臣子们的母语是无语。

    他们对这个仆固怀恩脑海中还是有印象的。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这仆固怀恩不是刚平定安史之乱的那个,怎是他乱起来了?”

    难道满朝奸臣!

    李世民想吸氧,感觉头发原地掉落,脑海中开始浮现出他们大唐的兵制。

    道:“这大唐到后面到底是什么兵制!怎么谁都能反?”

    他满腔疑问,想到安禄山节制三府兵权能调动二十万大军的权利,脑中思索,难道是那个节制兵权的权利?

    是藩镇节度使有权,有兵,又有地?或者还有其他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要不然这些人怎么叛变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仆固怀恩被宦官压制,叛变了,他的叛变威力大到出奇,他的同伴有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众,共三十万人来犯,直取长安。「1」

    三十万大军让京城陷落在即,京师震恐。】

    此刻,贞观与开元一朝的君臣也震恐,三十万边军打长安,那不是分分钟拿下刚结束战乱不久的长安???

    难道要再现那丢死人的天子出逃场景??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未来出现的大唐的皇帝都是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而是能一个弃国而去的软脚虾。

    【不过天再降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平定闹剧。】

    【吏治吏治,无吏不成治,可见吏治不明,国家将乱。唐代宗虽能压制宦官,但宦官造成的危害总归是发生了。

    所以在历史评价中,代宗多被批评:代宗行事素宽厚是真,容宰相宦官擅权而逐贤臣也是真。虽能察宦官为恶之迹,让这些为恶宦官遭诛贬、缢死。但断之不早,奸臣大害国贤已成事实。「1」】

    长安没有再次陷落,君主没有再次出逃,贞观君臣们终于放下了心。

    他们不得不承认仙幕所言的历史评价是对的。

    “虽非昏主,但也不是英睿之君,更像是优柔之主,中材之主。”

    【继任的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还不错。

    强明自任,信用文武百官,用贤相,废租庸调,行“两税法”,严禁宦官干政;用贤能之策,联合回纥、南诏等国,打击吐蕃,一度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1」

    新的税法出现,众人看得目不转睛。

    “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李世民看得两样放光。

    萧瑀更是看得奋笔疾书:“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和战国以来的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不一样!这是舍人税地!「1」”

    “这法子好,以往的税制租税徭役多落到百姓头上,此法能杜绝此事。”

    “不过此法会有土地买卖兼并之患,吾等应该……”

    他们直接当场就头脑风暴起来了。

    讨论到后面,他们越来越期待唐德宗后面的部分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他们可以学习的。

    最后他们总结,“看来德宗一朝颇有中兴气象!”

    【唐德宗驾崩,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登基,唐顺宗慈孝宽大,仁而善断,登基后搓手手一心预备改革,然后……

    遭到宦官抵制。不到两百日就在宦官密谋下禅位了。

    永贞革新戛然而止,跟着他改革的王叔文、柳宗元等历史著名成员要么被赐死,要么被贬。】「4」

    “……”

    此刻的沉默震耳欲聋。

    贞观群臣:“??”

    说好的中兴呢?怎么就无了??

    怎么唐德宗就驾崩了?怎么宦官又出现了??

    【为何原本被唐德宗打击的宦官势力能强到拉天子下马呢?

    因为这大唐国都啊,再次陷落,天子啊,再次出逃了。

    不成熟的削藩致使三镇叛乱,四镇称王。派去镇压的士兵在泾原兵变,占领长安,天子再再再次被迫出逃。

    出逃的天子发现曾经信赖有加的禁军没有保护他,身边唯一能一依靠的竟是潜邸宦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