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古代生活日常》 100-110(第11/12页)



    可江州的绸布天下独此一家,永州的棉布虽说也是布,可是普通人家穿得多,那富贵人家还就是认丝绸,永州的棉布和江州的丝绸根本不是一个盘子的菜,没得可比。

    褚家人心想自家没有多余的地,族人这么多年也都是在经商,也不可能弄回来种树养蚕,但他们有经商的渠道啊。

    就不说潍县本地的铺面了,本地有许多绸布商人了,褚家犯不着插那一脚。

    但是褚家商行多年往返于云州运糖,盛洲运铁,安州、滨州运盐,这四个州府的商路他们可是跑惯了的。

    因为不能浪费运力,空着车去四洲进货,所以褚家还都在当地开了茶庄,常年批发贩卖贺州的好茶供给当地的茶楼、茶馆,人手都是现成的,现在只要把茶庄旁边商铺拿下,再招些学徒送过去,老带新把人手分一分,每处茶庄附近多开一家贺州绸布批发店便是。

    江州的绸可是要外地的客商自己千里迢迢去买去运的,连那商税的十税三,都是因为江州的丝坊仗着卖方市场,非让买方承担了自己的十税一的税金。

    其实光是从江州买绸布运出江州,也只用交十税一的税金,到了自己州府贩卖,售出的时候再交给本地衙门十税一的税金。

    褚家从辛氏买了绸布,运到别的州府贩卖,总共也就缴纳十税二的税金,到时候别的州府的丝绸商人跟褚家买绸布便不需要缴纳税金,只用缴纳他们自己售出之后的十税一的税金给自己当地的官府。

    褚家一想此事大有可为,褚家的家主便急招了商行的大管事来商议去和辛家谈合作,想到儿子和辛家的辛长平是好友,几个月前老母大寿还曾收到过辛长平娘子亲手绣的佛像呢,有褚亮在,褚家和辛家也能扯上了通家之好的关系,便让褚亮跟着同行,好打打感情牌。

    褚家商行的大管事也是褚家自家的族人,虽然年纪和褚亮差不多,可按辈分算是褚亮的堂叔,来的路上大管事已经被褚亮提前告知过,辛家负责管理生意的人是好友刚九岁的女儿,所以见到辛月他也没有露出什么奇怪的面色。

    听说褚家想要大量购买自家的绸布运到外州去贩卖,辛月心里愈发觉得杨老夫人的提醒很及时,她们如今的产量满足东安府都不太够,还要攒出足够的绸布明年供给简王爷运去滨州搞海贸呢,扩大生产迫在眉睫了。

    自见过杨家的管事后,辛月便仔细想过了,桑园可以让如杨家这般的世家种,甚至其余的村子或是农户愿意种也行,只要蚕所能吃得下,都可以收购他们的桑叶,这样也可以让贫穷的农民受益。

    从桑园解放出来的辛氏族人都去养蚕,若是人手不够,族人娘子的娘家人,有那值得信任,族人愿意作保的,也可以招来。

    辛月不觉得这蚕种可以永远握在自家手里,永远不流出去,便是自家捂得再严实,谁能保证当年从江州弄出来的桑树里的漏网之鱼蚕种,就独独只有长河村的那一棵吗?

    说不定别处也有,只是暂时还没人发现罢了。

    所以她们现在该做的是把规模扩大,抢先占据市场,打出辛氏绸布的名气。

    有宋惜娘那天才的染色配方在,辛氏的绸布会一直是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高端绸布,那时再有别家也弄到蚕种,也织了布来卖,也不会影响到辛氏的生意。

    辛氏的丝坊和染坊更是不必只用辛氏的族人,要扩大规模可以招全潍县、东安府乃至贺州任何地方的男女来做工。

    先前宋氏想收徒弟的时候辛月就发现了,如今男子都不一定能分到家里的田地,女子更是大多身无长物,会刺绣手艺的女子更是少,大部分女子想挣钱,都只能干些缝补、浆洗衣物的活,挣得少不说,冬日里洗衣物还冻得满手是疮,手成了这样是学不了刺绣的。

    若是辛氏的丝坊能招大批的织工,以辛氏商行的制度,织工是能挣到许多银钱的,许多女子都能有一个好的就业去处了。

    而染坊的工作多是力气活,除了有天赋到时候能跟着宋惜娘学配染料的,其余的还是招男子多。

    一想到这商行发展好了,能帮助许多贫苦的人解决生计问题,辛月突然觉得心潮澎湃。

    今日见褚家想要购买辛氏绸布运到外地去,辛月自然没有不愿意的,有褚家的渠道在,能更快的帮辛氏绸布在各处打响名气,褚家能挣到钱,辛氏又能挣钱又能挣得名气,岂不是多赢。

    只是想到要扩大规模,是需要大笔的银钱的,请工人的工钱,扩大蚕所、丝坊、染坊,买地皮要钱,买缫丝机、织布机更是要钱。

    胡娘子拿的那两万两本就剩不多,若等着绸布慢慢卖出去,回款的银子也得挣个几年才行,那就来不及了。

    可辛月也不想再添加新的股东,一是大家的利益都会被稀释,而是如今都是辛家自己人占多,才能容她一个不成年的小孩子做主,若是投钱多的外人多了,到时候股东会里全是不同的声音,她怕是难以管理了。

    正好今日褚家撞上门来,辛月一下想起现代的品牌专营店制度,便问褚家这位大管事道:“褚家想卖辛氏绸布,我们当然求之不得,只是褚家是想和那些绸布庄的老板一样只是拿货,还是想要辛氏绸布在他处的专营权呢?”

    褚家的大

    管事听得一愣,他们褚家的盐、糖、铁便是皇家许给褚家在潍县乃至东安府的专营权。

    其实本来只是许给褚家潍县的专营权,但是整个东安府当年也只有褚家一户主动交了土地,东安府只有褚家有这个专营权,别的县想做这生意的也只能来跟褚家进货,于是这一县的专营权也跟一府的专营权没什么区别了。

    褚家自然对专营权这个词不陌生,只是专营权向来只是指受皇室管辖的盐、糖、铁这三种商品,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绸布也有专营权这一说的,疑惑的问:“请问辛管事,这专营权是怎么一说呢?”

    第110章

    辛月见褚氏商行的大管事出言相问,便知道对方是起了兴趣,她压着嘴角的笑意解释道:“比如说如今在潍县,十几家绸布庄的老板都能各自来我们丝坊买绸布,这便是没有专营权的买卖,若是褚氏商行买了我们辛氏绸布在潍县的专营权,那么潍县所有的绸布庄要买辛氏的绸布,都只能在褚氏商行购买。”

    褚家的大管事一听,这确实是和自家那盐、糖、铁专营权是一个路子,而丝绸有多赚钱也是明摆着的事,整个江州做丝绸买卖的人就没有不富裕的,尤其是大商户,褚家的大管事去过江州,见识过他们的生活,要多奢华有多奢华。

    盐、糖、铁在东安府这一府之地,就让褚家挣得了偌大的家业,论起现银的数额,不说潍县,便是整个东安府,估计都没有谁家能拿出来的数额比褚家多。

    若是能拿下一州之地的专营权,能赚多少银子他现在算不出来,但想也知道,定然少不了。

    大管事压着心里的兴奋,咳嗽一声问:“请问这专营权,需要如何得到呢?”

    天下九州,每州都有五至七个府城,一个府城则有八至十个县城。

    光潍县一地,辛氏绸布就售出了一千余匹,这还是如今辛氏绸布只有一种品类颜色绸布的缘故,若是绸布的种类、颜色多了,一年这些绸布庄吃下四千匹的绸布应该不成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