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古代生活日常》 40-50(第11/24页)
喊的资格都无。”
副主考听得这话却抚须微笑,说道:“何处不可报国?你我如今为科举选士,为皇上取才,正是有大用的时候。”
主考官眼神一亮,瞬间明白了好友的意图,便说:“此次那些左右摇摆和稀泥之人,就算文章写出花来,都不可取。”
副主考点头微笑,应道:“若有良才,万不可吝红卷之荐。”
“甚是,甚是。”主考官连连应下。
科举考试只有一级一级的往上考,走到殿试,由皇上亲自担任主考官,考生的卷子才能被摆到皇上面前。
但事有特例,当初主持科举改革的那任皇帝规定,若出现那天纵之才,便不该浪费其光阴,考官有举荐之责,将其卷用红纸誊抄后,层层上报,经每级学官签字认可后,试卷可以直接被送到皇上面前。
若皇上亦认可其才华,该考生便可跳过一级一级的考试,直接参加下次的会试。
若中间有考官虽认可其才,但不认为足够再往上报,便可收下其卷存档,使该考生跳过自己这一级的考试,下次便可直接参加下一级的考试。
只是若用了红卷之荐,便是为考生的才学作保,万一对方只是此次超水平发挥,下次考生被打回原形,举荐的考官也会被记上一笔识人不明,对自己的升迁影响颇大,所以百余年来也甚少听说何人被红卷举荐。
瞧着时辰快到交卷的时候了,主考官和副主考出了房间准备去最后一次巡视考生们的情况,正巧遇上本场的巡考官巡视归来。
巡考官都是天子近卫出身,据说都是从各地慈幼局挑选的孤儿,从小送到京中培养,不仅习武,还要学文,虽他们不参加科举,但据说能担任巡考官的,学识都有举人之才。
早上那场有巡逻的兵丁上报,有考生行为异常,见题便答,不做思考,所以巡考官请了主考官同他一道去看个究竟。
在二人的盯梢下,那考生心无旁骛,甚至都没有发现有人在围着他看,只是笔下丝毫不停顿的作答,全程没有任何小动作,那兵丁忧其作弊是毫无可能的。
只是二人都瞧他答题毫不停顿来了兴趣,好奇他究竟能完成多少,便一直在号房门口守着,一瞧就入了迷,直瞧到那考生把全部五十道题都答完。
巡考官对那个考生有些上心,便同主考官说:“那考生正确率如何,考官大人判完卷子还请告知我一声。”
考生的试卷被收走糊名之后,会被送到考场后排的值房里,由其他府城过来的学官编号抄录,再由主考官和副主考判卷,按理说便是巡考时记下哪名考生,也难以发现他的试卷的。
奈何那考生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位五十道题全部作答的,便是被糊名抄卷后字迹不对,也不会认错。
主考官也对那名考生十分关注,学官与巡考官虽不属同一个系统,却都是由皇上直接管辖,两个部门也算是自己人,关系虽不熟悉,却也算融洽,主考官便点头应下。
分开之后主考官带着副主考去巡视考场,副主考好奇的问:“什么考生竟让近卫的人也上了心?”
因隔着号房又是倒着看的试卷,主考官也不知那考生的答案是否正确,便说:“他要么是有史以来第一人的天才,要么就是个瞎胡闹的傻子。”
被巡考官一提醒,主考官巡视的时候难免又对那个考生多了些关注,路过那间号房时有意放缓了脚步,就见那考生又是早早写完了试卷,桌面上连带来的笔墨砚台都早早收拾好了。
主考官心中默默的想:希望你是个天才,这是我最后一次主考,希望那红卷也能派上一次用场。
催交卷子的铃声被摇响,辛盛端坐在号房内等着兵丁来收卷。
别人看他好似很轻松,但其实他作答的时候额头几次被汗水打湿,这次的考试最后一题,是他答题答得最艰难的一次。
朝廷的邸报只有县级官员能够看到,云州大旱、湖州民乱之事,辛盛从未听说,今日是第一次得知。
只是他天生聪慧,闻一知十,用词平淡的一小段话,却被他看出了无数血泪。
世人皆知湖州乃天下粮仓,湖州的水稻一年两熟,人人皆羡慕湖州百姓白米满仓,可谁知道,连湖州官府的粮仓都空得不招耗子待见。
粮都去哪儿了?
辛盛熟读史书,他知道每逢朝代更替,要么因为外族入侵,要么因为土地兼并,前朝覆灭的原因皆无出其二。
历数史书,自九州统一之后,各朝各代传承一二百年者最多,而本朝传承近三百年,已是难得。
土地兼并的问题早在近一百年前就显露出来了,那时
的国库空得就好似现在的官仓,耗子都不稀罕进。
若不是当时在任的皇帝走出一条大开商业的路,国朝可能亡国好几十年了。
只是当时压着的脓包,如今已到了臭不可闻,必须下狠手拔除的地步了,如今只是一次旱情,就暴露了国朝无存粮的弊端,这只是小小的民乱,若是边境战事再起,粮饷从何而来?那些世家豪族可是能眼看着云州饥民饿死,湖州乡民遭受劫掠,却一米都不施赈的。
难道要等到那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再去想办法从那些为富不仁的世家豪族口里掏出粮食吗?
辛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辛盛太知道土地的重要性了,民有粮则安,民无粮则乱。
如今是皇家要救国,百姓要救己,辛盛想得很明白,此时已别无二路,不然等到下次民乱再起,可能就是国破的乱世开启之时。
便是不提那从圣人书中学的为国为民之心,只说自家父母亲人、年幼的弟妹,哪一个经得起那乱世飘摇。
谁敢让自己的家人陷入那人命如草芥的日子,辛盛瞧着自己面前的考卷,眼神愈发坚定。
清丈田亩,纠查隐田隐户,此事刻不容缓。
卷子被兵丁收走,考生还需在号舍内安坐,等最后一次铃声响起,才能起身离开。
辛盛的号舍靠里,排队而出时便在队伍末尾。
考场外辛长平、宋氏、辛月与姜南星正焦急的朝里张望,早些出来的考生,有不少面露仓惶,一出来就急着离开,不理旁边人的搭话。
辛长平瞧得奇怪,便忍不住担忧,考场内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才惹得考生们这般惊慌。
等了半天终于见到了辛盛的身影,见他面色平静,大家才微微放下了心。
辛盛也瞧见了等候自己的家人与好友,正想快步去与家人团聚,却被几个面生的考生拦了下来,纷纷问他:“这位考生,请问你这书袋是哪里购买的?瞧着似乎防雨隔潮,甚是好用。”
辛盛被这一打岔,想起自己答应了要帮家里的铺子招徕生意,倒是一时忘了些刚才答题时的艰难困苦,笑着说:“这是城中锦绣阁做的书袋,不止防雨隔潮,摆放物品还井井有条,取放方便,极是好用。”
辛盛取下书袋大方的递给他们仔细瞧,几个人传递着看了一遍,纷纷心动,寻常人入学也就开个蒙便止了,能念到来参加县试的,家里便不是富贵人家,那也是不愁吃穿的,没人觉得自己会买不起个新书袋,几人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