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雪: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昔年雪》 100-110(第15/18页)

东宫,萧鸿雪被及时救治。

    只是,萧鸿雪颈上留下了一道永远也祛不掉的,极深,极其狰狞的长长红疤。

    萧鸿雪被救起以后,谢韫对他严加看管,收去了他身上所有利器,派人时刻盯守着他。

    萧鸿雪没法再自尽,但他绝食了半月,任看守们怎么劝也不肯吃饭,不肯说话,连觉也很少睡。他日日夜夜都只是紧紧握着从太子尸体的耳垂上取下的耳饰,望着它发呆,本就纤瘦的身形更是瘦得形容枯槁。

    太子尸身入陵寝那日,这个已经多日未食的人不知哪来的力气,撞开那些阻拦他的宫人,跪在太子棺木前,扒棺扒得指甲断裂,十指鲜血淋漓。

    最后,还是谢韫看不下去了,亲自拽着他的衣领,将他带离。

    “我听底下人说,璞儿你最近没有好好用过饭?他是为了你解蛊复明,才生生剖开胸膛,取出心脏的……你希望他白死吗?”

    谢韫站在萧鸿雪身后,平静地望着他瘦削得可怕的背影。

    萧鸿雪没有回头,脸颊瘦得凹陷,两眼通红,亮得慑人,谢韫出声的瞬间,他便反手横剑,抵在谢韫颈前。

    谢韫面色平静,接着道:“他曾说过,想要这世间河清海晏,百姓安乐。”

    “……好好活着吧,连同他的那份。”

    谢韫知道,萧鸿雪现在这种状态,必须给他一个活下去的动机。

    不然,他是活不下去的。

    谢韫在心中叹息一声,说完这些话后,便转身离去了。

    萧鸿雪沉默了许久,自怀中取出那枚杨惜常佩的金色耳坠,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两手抑制不住地发抖。

    那么怕疼的人,为了解开同命蛊,生生剖心而死……

    萧鸿雪每每想到,便觉得心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攫住、肆意挤压着,难受得喘不上气。

    萧鸿雪坐在送太子尸身入陵寝的人潮之外,起初,他痛到流不出泪,慢慢地,他开始无声地哭,然后转为对天哭号,撕心裂肺,抽噎到喘不过气,将自己的身形弯曲到一个可怕的角度。

    最后,萧鸿雪呆呆地流着眼泪,将自己的头埋在双膝上,用手紧抱着自己,将自己蜷作小小一只,想象着被杨惜抱在怀里时的感觉。

    天地皆寂,只能听见萧鸿雪喉间传来的那几声极压抑的,哽咽的啜泣。

    第109章 燕乐绝处生春草,残垣起炊烟。……

    在古时的传统历法中,干支纪年中的第一个年,便是甲子年,这代表着新循环的伊始。

    前人们发现,每当甲子年出现的时候,总会发生很多大事,所以,时间长了,民间便认为甲子年就是灾难之年,特别是六十年一轮回,每隔六十年到来的第一个甲子年,更是危机重重。

    岁在甲子,大燕先经魏后之乱,太子萧成亭又忽于登基前夜薨逝,朝野俱惊,一时间人心动荡。

    谢韫思虑过后,亲自捧着帝王衮服去见萧鸿雪,但萧鸿雪只是沉默地坐在碧梧院的一片断壁颓垣之上,将从前杨惜佩在右耳的那枚金珠链生生钉入自己没有耳洞的耳垂。

    萧鸿雪垂眸看着细密鲜红的血珠自耳上的伤处一路缓缓淌流到颈边,从始至终,他都没有看衮服一眼,也没有回答一句话。

    见萧鸿雪拒不受位,经几位辅政大臣商议,决定拥立先帝的李贵人所生的五皇子萧松云为幼主,由服孝期满后即将袭昭王爵位的萧鸿雪暂代监国亲王之职,出入皇宫不受限制。

    半月后,朝廷在尚书左仆射谢韫指示下,着司隶校尉清查长安百姓中信奉吕敬“安平道”者,处死了一千余人。

    吕敬等得知计划已经泄露,便派人昼夜兼程逃往各地,通知各方首领,一时间各方全都起兵,他们个个身披赤袍作为标志,为了发泄同伴被捕杀的怒火,他们焚烧当地官府,杀死州郡官员。

    世家豪族、宦官、士大夫们眼见局势愈发严峻,为了共同的利益,开始携手镇压“赤衣起义”。

    朝廷发布了诏令,赤衣盟中徒众,如有愿意主动退出、提供讯息者,可接受朝廷招抚,安居生产;负隅顽抗者,则格杀勿论。

    国家军事机器一启动,吕敬的“赤衣军”立即暴露出它的弱点——组织分散,军备松弛,且各自为战。

    同时,在朝廷良田美宅的诱惑下,赤衣盟内部有人告密,将他们的行事计划泄露给了朝廷,赤衣盟很快便溃不成军,被大燕的军队剿灭。

    赤衣军大败后,国境内共有三万多赤衣徒众被杀,他们或死于官军的斧钺之下,或在败逃时被逼落河中淹死,其他州、郡诛杀的赤衣余众,每郡数千人。

    而吕敬在赤衣盟被官军彻底清剿之前便已经病故,他的棺材被官军剖开,以乱刀碎尸,头颅被送回长安。

    赤衣盟起义虽最终被朝廷官军血腥镇压,以失败告终,却也促进了为底层百姓奔走呐喊的民间组织的苏生——五年后,江湖门派“燕乐门”横空出世。

    ——

    据传,燕乐门由一无名民间游侠创立,门派推崇墨派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理念,认为社会动荡源于自私与互害,否定礼乐宗法秩序,主张人人皆为亲人,平等互爱。

    燕乐门以门主,也即“钜子”,为最高首领,钜子既是精神领袖,也是行动指挥官,门派内各职位以个人才能而非门第为擢选标准。

    燕乐门门中弟子出身多为佃农、隐士、能工巧匠、民间义侠,他们因同样的志向而聚,纪律严明,讲求克己苦行,可为门派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此外,燕乐门总舵设于大燕西南部,蜀郡腹地的一处山乡城寨中,以山地、险关和密林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由于燕乐门弟子大多出身民间,颇擅机关石木、耕织之道,极重视民生实业,蜀地又多稀有矿藏,木材资源丰富,极其适宜机关术的发展,故而宗门内工坊林立。

    除了连弩阵这种防御机关外,燕乐门的能工巧匠们还制作出了许多便捷的交通与耕作工具,如云梯、吊桥、用于灌溉的水轮车等。

    燕乐门正是依托门内的匠师与机关术,建起一片固若金汤的,隐于连绵青山中的世外桃源。

    乱世中的人们在这里平凡而幸福地生活着,不会被烽烟与战鼓惊醒,也不会因为饥寒流浪,他们耕织劳作,日落而息,常有悠然的歌声在青山和田间回响。

    在首领钜子的组织领导下,燕乐门中的一部分人专司衣食生产,另一部分人则执行修建防御工事、研发守城器械等任务,过着自给自足的集体生活。

    因为燕乐门多侠士,他们在生活上往往重义轻利,互帮互助,物资财富共享,明明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却能相待如亲友。

    其实燕乐门成立之初,应和寥寥,但随着几年间蜀郡境内接连发生了山崩和河水暴涨,泛滥两岸二十余里,还有瘟疫到处流行。

    是燕乐门这群赤足破衫的侠士们亲自踏绝地、行苦旅,为流民和受难的百姓们修筑防水工事,修缮被洪水冲垮的民居。

    他们途径之处,绝处生春草,残垣起炊烟。

    披着青蓑的群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