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60-70(第1/15页)
第61章
出梅之后,休沐之日,苏轼带着家中小辈晒书晒字画,充满芸香味道的书籍在一整个梅雨季的闷蒸下,泛出浅淡的青霉色。
苏轼平时很爱惜这些书籍,经常会小心翼翼的一页页翻开来晒,圆娘受他影响,也常常帮他晾晒这些书籍。
碰到名贵的孤本,他还会一一分享得到此本的小故事,圆娘等人总会听得如痴如醉。
这些日子,苏轼总是格外沉默,偶尔望着窗外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偶尔也会说些奇怪的话,将他的书籍分的清清楚楚的,哪些留给苏迈,哪些留给辰哥儿,字画珍玩什么的,多数会留给圆娘、叔寄和六郎几个小的,像是交代后事一样。
每每这时苏迈和辰哥儿总会心情很沉重,叔寄和六郎还小,听不懂父亲话中深意,总一派天真的冲苏轼笑笑。
圆娘轻叹:“圆娘什么都不要,只想陪着师父。”
苏轼闻言沉默着摊开一幅字画,目光久久不能移开,半晌后已是泪流满面,他抚摸着字画失声痛哭。
圆娘凑上前去一看,是文同废卷竹画,字画长留于斯,人却已作古,物是人非,莫过于此。
圆娘常见师父喜乐的模样,甚少见师父如此悲伤,一时亦心有戚戚然。
苏迈、辰哥儿兄弟二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相劝?
圆娘见状,只得拉了拉苏轼的衣袖,劝苏轼:“斯人已逝不可追,请师父节哀顺变。”
苏轼依旧面有戚戚色。
圆娘想了想,说道:“师父,我的家乡怀念友人时总会吃一样小食,我来做给你吃如何?”
苏轼抹了抹眼泪,勉强笑道:“好啊!”
辰哥儿和宛娘随着圆娘出门后,将信将疑问道:“你真的会做那样的小食吗?”
圆娘沉默半晌回道:“小食是真的,不过只是佐酒的小菜,并无别的用处,但师父此时情绪不佳,正适合一醉解千愁。”
辰哥儿道:“原本文伯父该出任湖州知州的,可惜未到任便病死在陈州驿馆里,噩耗太过突然,令爹爹始料不及,爹爹至今还缓不过神来。”
宛娘道:“伯父一向旷达随性,很少见他如此悲戚,可见文伯父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了。”
圆娘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她前年在宛娘的亲阿姊盈娘的婚礼上见过文同一面,是个十分稳重有礼之人,与师父的性子正相反,一静一动,却十分相宜,哎,谁知道再听说他的消息时却是他的讣告,果真天有不测风云。
宛娘问道:“既然要借酒消愁,要给伯父备什么酒呢?”
辰哥儿沉吟片刻,说道:“凡是美酒,爹爹都爱。”
圆娘略一思索,提议道:“不若选箬下春,文伯父素来爱酒,差一点点就在湖州喝到当地特产美酒箬下春了,文伯父未尽的心愿,不如由师父来了却,岂不两相得宜。”
辰哥儿和宛娘亦觉得圆娘言之有理。
三人从湖州最出色的酒肆沽得绝品箬下春,又去坊市买了圆娘需要的食材,这才一同回了苏公馆。
宛娘看着两块猪肉,一把香料,好奇的问道:“只这些吗?真的不需要别的食材吗?”
圆娘摇了摇头道:“只这些就足够了。”
圆娘将两块肉用适量的盐腌制好,铺在木桶底层,然后将木桶放到水井中降温,以便更好的入味。
她将丁香、肉蔻、茴香分别用酒和泉水泡发,将葱切成碎末儿,用刀背一点点的将姜拍成姜蓉备用。
她指挥厨娘将稀薄的肠衣清洗了一遍,然后灌清水测试其封密性。
两个时辰过后,圆娘把井中的木桶吊出来,肉已经腌制妥当,她指挥厨娘将两块肉分别剁成肉泥,然后按比例混合,一点一点的将香料水和花雕酒打入肉泥里拌匀,然后再放香油、葱末儿和姜蓉。
她找了个漏斗,将肠衣轻轻撸在漏斗最细之处,把肠衣顶端用棉线系好,然后舀了一些肉馅儿往漏斗里灌。
肉馅儿经过漏斗缓缓漏入肠衣中,圆娘并不将肠衣灌的很满,预留些空隙,每隔半尺便用棉线将其缠系结实。
待肉馅儿全部灌完之后,她将其放入掺了红醪糟的温卤水里,用文火慢慢加热,待其似沸非沸时用针在肉肠上戳几个针眼,全程都用小火加热。
肉肠煮熟后捞出,然后把空铁锅烧热,在锅底放把糖粉后再放个竹屉,把煮熟的肉肠放在竹屉上,盖好盖子,待烧至冒黄烟后熄火。
黄烟毕,略等一等便可揭开盖子,肉肠被熏成了香肠,在香肠上刷一层薄薄的芝麻油保湿,美味即成。
热气腾腾的铁锅与□□糖粉相遇,碰撞出来的甜香气息让人难以忘怀。
辰哥儿和宛娘守在圆娘身旁,不断的询问:“可以吃了吗?现在可以吃了吗?”
厨房里的香气妙不可言,连给厨房送补给的采办都好奇的连连探头,被厨娘一水瓢拍跑了。
香肠被熏成了酒红色,非常漂亮!
圆娘趁热亲自切了一盘摆放整齐,又温了一壶箬下春,给苏轼送去。
辰哥儿和宛娘一人拿着半根在圆娘身后若无其事的啃着,边吃边赞叹,宛娘忽然问道:“圆娘,这香肠美味的紧,与我们平日里吃的腊肠很不一样,可有名字?”
圆娘一怔,名字是有的,但不适合在这里叫,因为是一个叫窝北的小镇最先做出来的,所以这种香肠又叫窝北香肠,可大宋并没有叫窝北的小镇,解释起来太麻烦,所以她犹豫了半晌,只道:“并无名字,一会儿请师父起个名字如何?”
辰哥儿与宛娘纷纷点头道:“妙极,妙极。”
苏轼此时正在书房里品茗,圆娘提着食盒还未走近,他便闻到一股难以言喻的香气,想让人一探究竟。
他放下茶盏,好奇的望向食盒。
圆娘将香肠和箬下春放在书案上,见苏轼净过手之后,她递给苏轼一双竹箸,请他品尝。
川人多吃
腊食,腊肉、腊排骨和腊肠,苏轼头一次吃到这种口味的香肠,滋味甚妙,他仰头问道:“圆娘,此物可有名字?”
圆娘道:“尚无,还请师父赐名。”
苏轼略一思索说道:“叫解忧肠如何?”
圆娘闻言一怔,仔细一想,倒也贴切,解忧解忧,何以解忧不唯杜康,还有香肠,得愿此味,解君烦忧。
第62章
七月末,圆娘和宛娘在庭院里挑选笔直的石榴木,宛娘负责用小锯锯断,圆娘用惊雪将其慢慢削掉树皮,削成锤状。
半晌后,圆娘仔细端详一番说道:“鲜石榴木真的可以吗?不会增添擂茶的涩味吗?”
宛娘回道:“只能如此了,听说石榴木质硬,可以将茶叶捣得很细,这样擂出的茶可以冲泡的均匀些,不会沉底。况且现在已经出梅,这小锤子顶多曝晒几日便可使用了。”
圆娘闻言颔首,又继续低下头削石榴木锤。
翠缕和知雪急匆匆的走了过来,宛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