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60-70(第2/15页)

见状问道:“可寻到二哥了?咱们前日订的茶钵怎么样了,张陶匠可做出来了?”

    圆娘见翠缕等人面有异色,不禁询问道:“你们两个怎生这样慌乱?”

    翠缕支支吾吾的说道:“家里来人了,骑快马直扑公堂而去,是不是要知告家主一声,直接捉了咱们回南都?”

    宛娘闻言抿了抿唇,手中的活计瞬间干不下去了,面色微微发白,呆立在原处动弹不得,她忸怩半晌说道:“我不回南都去,我就想不通了,爹爹天天公务还不够忙的?怎生还有闲心乱点鸳鸯谱?我都没见过那周家三郎,连人是圆是扁都不知,为何要与他定亲?我不愿意!”

    圆娘心里咯噔一下,忙问知雪道:“叔父的人直接去了湖州公堂?共来了几个人?”

    知雪温声道:“只一人,还是骑得快马。”

    圆娘握着刀柄的手猛然一攥,失声道:“糟了!”

    话音未落,她顾不得多说什么,急急的往门外跑,知雪拎起裙摆跟在她身后道:“小娘子您去哪儿啊?等等我!等等我!”

    圆娘跑的很快,在花园后身正好撞上辰哥儿,辰哥儿捂着被撞的酸疼的鼻子,问道:“圆妹?!”

    一两句话解释不清,索性圆娘也不解释了,她情急之下抓住辰哥儿的手,边跑边说道:“二哥,速速带我去公堂,从后门入。”

    辰哥儿急忙将手里的茶钵抛给春砚道:“好,我的马正好在门口拴着呢,这就带你去!”

    二人同乘一匹骏马,向湖州府衙而去,一路上圆娘心擂如鼓,辰哥儿亦如是。

    府衙后门的奴仆都识得辰哥儿与圆娘,倒也没有阻拦,任由他们进去。

    二人一路直奔苏轼办公的屋舍而去,她们行至转角处,只见屋舍的门窗闭的严严实实,几句交谈声断断续续的传了出来,听不分明。

    辰哥儿的耳力一向比旁人强些,刚听了几句便大惊失色,他抬步欲朝屋舍而去,被圆娘一把扯住。

    圆娘低声劝道:“镇定,等叔父的人跟师父谈完之后再说。”

    辰哥儿回魂,只是脸色依旧不好看,他极艰难的吐出几个字:“王驸马遣人通知叔父,说朝中有人告发父亲毁讪朝政、讥讽圣上,官家大怒,已经着人来湖州查办此事了。”

    圆娘屏息,沉默不语。

    还未等苏辙的人出来,砚青从外面急匆匆的赶来回禀道:“启禀使君,官衙外来了三个人,自称承圣命办差,要使君去前厅见面。”

    苏轼坐立不安,在房中来回走了几步,深吸一口气道:“我实在不知自己犯了多大的罪过,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通判祖无颇宽慰道:“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苏轼默然不语,半晌后开口道:“祖通判,湖州的公事便托付给你了。”

    祖无颇拱了拱手道:“义不容辞。”

    苏轼打量着自己这身官袍,长叹了一口气,伸手欲解下。

    祖无颇忙阻止道:“如今情况还不明朗,使君当着官服去见钦差。”

    苏轼只得作罢,他肃整官服,手持笏板,深吸一口气,命砚秋打开了屋门。

    圆娘站在墙角,眼里含着两包泪,她见苏轼出门了,低低唤了一声:“师父!”

    苏轼蓦然回首,疾走几步,在她跟前站定,他伸手颤抖着抹去圆娘脸上的泪,低叹一声,歉然道:“好孩子,师父终究让你受苦了。”

    圆娘摇了摇头道:“没有,圆娘一点儿都不苦,这世上没有师父便没有圆娘的立锥之地。”

    苏轼闻言心中悲戚,喉间哽的酸痛,喉结上下滑动数番,才沙哑着开口说道:“师父可能要对你父亲食言了。”

    圆娘狠狠的摇了摇头道:“必不至此!”

    苏轼勉强笑了笑,拍了拍辰哥儿的肩膀道:“辰儿是大孩子了,要帮着你母亲照顾好家里,要像珍惜自己的命一样爱护圆娘。”

    辰哥儿红着眼眶点头道:“我会的!”

    只这么一会儿,身后催促苏轼前往正厅的衙役已经来了三拨,苏轼不好多说,只得动身去前厅。

    圆娘和辰哥儿跟在湖州官吏身后,亦随同而去,至前厅前,他们止了脚步,寻了个隐秘可容身之处,藏了起来。

    厅堂里,一名身穿官袍手执笏板的钦差肃然站在正中央,他身后跟着两名禁军,三人皆面色森然肃穆,令人不敢直视,见苏轼出来后,亦不言语,亦不用茶,亦不出示旨意,只一味的沉默着,厅堂里气氛十分凝重,落针可闻。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要给苏轼下马威了!

    苏轼向前一步,拱了拱手说道:“轼自来激惹朝廷甚多,使官今日前来,必定带了赐死的皇命,轼不敢辞,只求与家人见上一面,交代后事。”

    使官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不耐烦的说了一句:“还不到这种地步。”

    苏轼及身后的僚属这才松了一口气,祖无颇向前一步道:“请使官出示诏令。”

    使官厉声问道:“尔是何人?”

    祖无颇不卑不亢的回道:“吾乃代理知州祖无颇。”

    使官这才不情不愿的从随身锦盒里取出诏命,只是一封将苏轼革职押京的普通公文。

    圆娘与辰哥儿离得远,看不清公文内容,但见众人脸色一松,便知事态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圆娘还没来得及轻舒一口气,便见使官命身后的官兵将苏轼五花大绑,犹如驱鸡赶狗一般推搡着苏轼出门。

    恰在这时,王闰之得知消息,带着一家老小急匆匆赶来,她脸上的妆容已经哭花,由贴身嬷嬷搀扶着,使官带来的随从将苏家的家眷拦至外面,不让她们靠近。

    圆娘夺步向前,据理力争道:“纵然师父有罪,如今朝廷还未定夺,此去京中福祸难料,使官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还望容情。”

    使官阴冷的目光落在圆娘身上,她高昂着头颅,回看过去,丝毫不惧。

    苏迈护着母亲与弟弟们,不让她们被官兵推搡到,独独辰哥儿死死护住圆娘,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与她一同直视使官,毫不畏惧。

    使官冷哼一声道:“待会儿走水路北上,你们有空在这儿哭哭啼啼,不如抓紧时间前去渡口候着。”

    砚青早已备好马车,苏迈护着一大家子登上马车,辰哥儿与圆娘乘马前行。

    七月的湖州闷热难当,蝉鸣遍彻官道,官道两侧除了葱葱郁郁的柳树,还有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百姓。

    渡口边,当地

    耆老拄着龙头杖匆匆赶来,身后的随从带着上好的酒肉,他躬身请使官用些饭食,也好腾出些许功夫给苏家话别。

    苏轼看着狼狈跟来的妻儿,不知做何宽慰,半晌后他挤出一个微笑,故作轻松道:“你何不像杨处士之妻那样,写诗赠夫送别?”

    王闰之破涕为笑,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臂膀嗔道:“都何时了?还有心情开玩笑!”

    二人之间的情谊心照不宣。

    苏轼粗略的交代了一下家事,便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