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和离后陛下成了我的外室》 30-40(第20/30页)
我……”
因为惊惧,阿桂脸颊颤动,余下的话又化作悲痛的抽噎。
槐生抹了泪,一拳砸在地面,“那罗贵仗着有个在京里当官的外甥,在咱们桐乡仗势欺人,作威作福多年,他若不死,天理何在?”
罗家手里不知折了多少人命,他们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槐生打定主意,扶起妻子,咬牙道,“我想好了,这里的官老爷不顶事儿,咱们就上京去……”
当夜,罗氏从梦魇中惊醒,天寒地冻的,她趴在桌上打个盹儿都能惊出一身冷汗。
罗妈妈上前伺候她茶水。
罗氏饮毕,瞧了眼天色,窗外黑漆漆一片,只有雪沫子拍打窗棂的啪啪声,她揉着额角,复又低头盘算起来。
临近除夕了,待过完年,就该送李素素出嫁了,可她筹备的嫁妆还差一万多两。
“罗贵那厮怎么还没来?”
上回罗贵悄悄来信说有人跟踪自己,罗氏怕事情败露,如今二人见面都挑在深更半夜。
“奴婢去角门那儿看看。”
罗妈妈放下茶盏,出去后小心翼翼掩好门窗,不多时,才领着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鬼祟人影回来。
罗贵先是递上银票,随后说起近日有人跟踪自己,又说起了刘大山家的事。
罗氏只顾数钱,对他的话心不在焉,只在他说刘大山被打死时心脏猛跳一下,“事情可料理干净了?莫给人留了把柄。”
“姐,你就放一百个心吧,里长,县衙,哪个没收我的好处?更何况我还有个在京里当官儿的好外甥,他们巴结我都来不及,这次不用我出手,他们就会先下手为强。”他比了个手势,笑得残忍。
罗氏稍稍松口气,“最好如此。”
三年多来,他们一直如此行事,鲜少出过纰漏,罗氏便没将刘大山的事放在心上,左右不过是死了个佃农而已。
只是数完钱,罗氏的脸拉得老长,“怎么还是不够?”
罗贵谄媚的笑脸僵住,为难的说,“姐啊,弟弟也是尽力了……”
“不是还有些债款没收回来么?加紧些,不然就赶不上素素成婚了,若是耽误了素素,看不扒了你的皮!”尽管面对唯一的亲弟弟,罗氏谈起钱来也不假辞色。
罗贵忙不迭应是,又跟着罗妈妈悄悄离府。
殊不知他的来去都被管事妈妈看在眼里。
很快琼华堂里就有婢子出来,向管事妈妈汇报罗氏姐弟的对话内容,管事妈妈听得心惊肉跳,当下就去敲响揽月阁的院门。
这是赵清仪给她的权力,凡有风吹草动,不必顾及时辰,尽管来报。
正好这会儿赵清仪刚从清韵茶楼回来,还未歇下,听完管事妈妈说的话,她照例给了赏钱。
等人走后,赵清仪转眸看向窗外。
她已经想起来了,定西九年的冬天,大雪将连绵数月之久,且会给大梁百姓带来灾难。
天灾面前,影响的是成千上万的百姓,容不得赵清仪多思多虑,她只能暂且将罗氏姐弟与刘大山的纷争搁置,转而提笔飞快写下一封书信。
赵清仪在信中要父亲提前关注山东、浙江、南直隶等地,以便在灾情爆发之初,及时上报朝廷实施干预,防止前世积雪成灾,继而引发饥荒流民的灾祸,在书信末尾,她还附上了《救荒三策疏》以防万一。
这是前世她根据灾情仔细推敲过,认为可行的计策,后来她将自己所思的救荒之策告诉李彻,李彻将其写成《救荒三策疏》上呈皇帝。
那一年,皇帝依照他的奏疏内容实施,成功控制灾情,李彻也因此获得朝廷封赏,一举跃迁,自此算是靠近了朝廷的权力中心。
但这一世,她既不想便宜李彻,也不想耽误灾情,将这份救荒之策献给父亲就是最佳选择。
赵清仪晾干笔墨后,让檀月亲自走一趟,回来时顺便去找孟嘉文,问他借些人手,一部分去桐乡护住刘大山的儿子儿媳,另一部分则要配合她演出大戏。
也是时候收罗氏这条大鱼了。
这几日罗氏正为李素素的嫁妆犯愁,眼看儿子儿媳指望不上,弟弟那里凑的数也只是勉强,她必须趁着年关,想法子再捞上一笔。
午膳期间,李素素见她还在与罗妈妈谈论嫁妆的时,她不耐烦地撇嘴,“大不了不嫁就是,我就在家里蹲着,做一辈子老姑娘。”
原先她还有几分恨嫁,但打从她被伯府算计后,李素素已是心灰意冷,相貌俊美的十三郎没有家世功名,有家世的十三郎又是个瘸子不能袭爵,还要倒贴,想想她便抵触。
看她那副意志消沉的死样子,罗氏气不打一处来,“你是能做一辈子老姑娘,那你哥怎么办?”
罗氏又骂了一句“家门不幸”,这一年来诸事不顺,女儿婚事是个坑,儿子仕途接二连三受挫,全靠她苦苦支撑。
她真是命苦啊,若她不在,这双儿女可如何是好?
“三万两,咬咬牙出了,就当保你哥哥仕途顺遂,他过得好了,才有咱们娘儿俩的好日子,待你嫁去伯府,公婆才不敢看轻你。”
过去罗氏一直用这套说辞劝服女儿,如今说来,也是在劝服自己,李彻又因那个贱妾闹出丑事,名声一臭再臭,他们全家只能寄希望于伯府,盼着这门姻缘能维系李彻的仕途。
“嫂嫂家世这般厉害,又不见你高看她一眼。”李素素低头扒着饭碗,无甚胃口。
罗氏气到拍桌,到底没舍得打她,烦躁地催她滚。
李素素撂下碗筷回屋去了,罗氏越发郁闷。
罗妈妈上前斟茶,劝道,“太太莫急,兴许姑奶奶是心疼您,不愿您为了那三万两嫁妆发愁。”
罗氏捂着胸口无奈叹气,“别管她了,你去打听打听,还有什么来钱快的路子。”
“要说来钱快,还得问罗贵。”罗妈妈左右环顾一圈,屏退其余人后,附耳小声说,“他每回入京,都会在万花楼逗留几日,不若老奴去寻他问问?”
想到弟弟居然还有工夫逛花楼,罗氏脑仁抽疼,“我看他还是太闲了,去找他再看看还有没有来钱的门路,若是没有,往后我就当没这个弟弟!”
罗妈妈忙不迭应是,出府不久,就带回了好消息。
因着暴雪,有一支着急出海的商队困在京中,眼下急需用钱,最近一直在各家钱庄打听,可惜没人搭理。
天灾人祸当前,各大钱庄即便有私下放贷的,也都选择保险行事,不敢贸然应承,但罗妈妈觉得,这或许是她们的机会。
罗氏果然来了兴趣,问了商队的具体情况后,让罗妈妈想法子约人当面谈谈。
当晚,主仆俩摸黑出府,在一条深僻的小巷里与对方碰了头,罗贵夹在中间点头哈腰,显然是他在其中牵线。
不等罗氏多说什么,为首的商人便开出条件,直接问罗氏借三万两,并承诺一个月后连本带利归还,至于抵押物,则是一批珍贵丝绸,且箱笼全都上了孟家的封条。
孟家产的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