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30-140(第14/16页)

冷漠?"

    元春摇头。

    "因为权势。"老太君声音低沉,"你父亲看重的是王家的权势,如今你母亲失势,他便不屑一顾。这世道,女子若无依靠,连亲生骨肉都保不住。"

    元春浑身发抖,似乎明白了什么。

    "明年开春,宫里或许会选秀。"老太君忽然道,"你若能入选,不但能光耀门楣,或许还能救你母亲。"

    烛光下,元春的眼中燃起一簇火焰,那是对权势的渴望,也是救母的决心。

    冬去春来,王熙凤诞下一女,因头胎生的艰难,小姑娘有些体弱,需要好生将养着,故而未曾取名,只众人“大姐儿~大姐儿~”的唤着。老太君亲自来看望,抱着重孙女笑得合不拢嘴。

    "老祖宗,"王熙凤产后虚弱,却仍不忘正事,"府里的账目我已理清了,有几处亏空"

    "你呀,"老太君嗔怪道,"刚生完孩子就操心这些。好好养着,家里的事不急。"

    王熙凤微笑应是,心中却盘算着等出了月子要如何整顿那些贪墨的下人。她瞥见窗外一抹倩影走过,是元春。

    "大姑娘近来常去老祖宗那儿。"平儿小声道,"听说是要参加选秀。"

    王熙凤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早看出元春非池中之物,如今这条路,或许正是老太君精心安排的。

    春风拂过贾府,吹开了满园花朵。佛堂中的王氏依旧日日抄经,却不知女儿为她所做的抉择。

    第140章 第140章【VIP】

    佛堂的木鱼声敲得二太太王氏太阳穴突突地跳。自被罚禁闭佛堂已经一年多了,每日青灯古佛,抄经诵文,也未能压下她心中的不满和怨恨。她捻着佛珠的手指微微发抖,檀木珠子磕在案几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母亲。"

    纱帐外传来一声轻唤。王氏猛地抬头,看见女儿元春提着食盒立在帘外。十五岁的少女穿着藕荷色衫子,发间只簪一支素银钗,却掩不住眉目如画。

    "你怎么来了?"王氏急急抹去眼角湿意,"这地方阴冷,仔细寒气入体。"

    元春将食盒轻轻放下,指尖在母亲腕上一搭便蹙起眉头:"手这样凉。"她解下自已的绛色披风裹住母亲,又从食盒底层取出个鎏金手炉,"这是女儿带来的,母亲且暖着。"

    王夫人刚要推拒,忽见女儿眼圈泛红,顿时心如刀绞。自她被老太太罚入佛堂思过,长女元春便瞬间成长了起来。她抚着女儿鸦羽般的鬓发,忽觉掌心触到一块凸起,拨开发丝才见一道尚未痊愈的鞭痕。

    "这是——"

    "前日教导嬷嬷罚的。"元春垂眸轻笑,"女儿笨拙,绣活总做不好。"

    王氏胸口发闷。她如何不知这是老太太授意?自贾珠夭折,她被罚禁闭佛堂,在府中地位一落千丈,连累儿女也遭人轻贱。正欲开口,忽听元春压低声音道:"舅舅前日递了话进来,说说有个法子能救母亲出去。"

    "二哥?"王氏指尖一颤,"他有什么主意?"

    元春从袖中抽出一封信笺,王氏借着烛光细看,越看越是心惊。信上言明甄贵妃正在为顺王殿下物色侧妃,若元春能得此位,王家与贾家便多一条通天的路子。

    "荒唐!"王氏将信拍在案上,"你才多大年纪,顺王多大年纪,如何能卷入这等是非?况且我被罚禁闭佛堂三年,如今已经一年多了,再等上一年半载自然能……"

    "可女儿不能眼睁睁看着您受苦,女儿愿意入宫。"元春忽然跪下,额头抵在母亲膝头,"只要母亲能离开这地方,女儿什么都愿意做。"

    王氏望着女儿单薄的肩背,喉头哽得生疼。她何尝不知这是饮鸩止渴?可佛堂外隐约传来的脚步声提醒着她——老太太派来的婆子们正在廊下守着,像一群嗅到血腥味的豺狼。

    "你父亲可知此事?"

    元春轻轻点头:"父亲与伯父都默许了。老祖宗说"她咬了咬唇,"说甄家与我们是老亲,总比大选入宫任人摆布强些。"

    王氏闭了闭眼。她太明白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背后藏着什么——贾赦贪的是元春成了皇家妾,若能生得一子半女带来的荣耀;贾政图的是仕途助力;二哥王子腾要的则是外甥女得宠后带来的荫庇。她的元春,就这样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母亲放心。"元春忽然抬头,眼中闪着王氏从未见过的锐光,"女儿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既入了局,总要为自已争一争。"

    窗外暮色四合,最后一缕天光掠过元春的眉眼,竟透出几分凌厉。王氏恍惚想起自已初嫁贾府时的模样——也是这样含着泪,咬着牙,把满腹算计藏在温顺皮囊下。

    三更梆子响时,元春悄悄离开佛堂。穿过游廊时,她驻足望了望东边宁国府的飞檐。月光下那些琉璃瓦泛着冷蓝的光,像极了襄宁长公主看人时那种居高临下的眼神。

    "姑娘快些。"领路的婆子催促道,"叫人看见可了不得。"

    元春拢了拢衣襟,袖中王子腾的信笺沙沙作响。她想起舅舅白日里说的话:"甄贵妃与信王顺王正得圣心,你去了自有锦绣前程。你母亲的事自然有了希望。"

    她当然知道这是与虎谋皮。可比起在贾府做一枚随时会被舍弃的棋子,不如去那九重宫阙里搏一把。至少皇宫里明刀明枪,比后宅这些绵里藏针的算计痛快得多。

    七日后,一顶青呢小轿悄无声息地将元春送进了西华门。甄贵妃派来的嬷嬷引着她穿过重重宫墙时,元春悄悄掀开轿帘一角。朱红的宫墙在秋阳下像一摊凝固的血,远处传来太监尖细的唱名声,惊起一群寒鸦。

    "姑娘记住。"嬷嬷突然开口,"在这地方活着,要么做执棋的人,要么做有用的棋。最怕的是成了弃子还懵然不知。"

    元春指尖掐进掌心。她知道嬷嬷这话既是提点也是警替顺王拉拢人脉的利器,。

    "臣女明白。"她轻声应道,袖中藏着母亲连夜赶制的护身符。嫁妆里取出的东珠,处境

    轿子停在长春宫侧门时,元春听见一阵环佩叮当。抬头便见个着杏黄宫装的丽人倚在廊下,金凤钗在鬓边轻晃,投下的阴影恰好遮住半张脸。

    "贵妃的声音像浸了蜜的刀子,"抬起头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