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30-140(第13/16页)
女也不知在扬州过得如何等凤丫头过门后,定要尽快接她来。"
而在扬州,黛玉每日独坐小楼,望着北方出神。乳母王嬷嬷劝道:"姑娘别太伤心,再过些日子,就能去京城见外祖母了。"
黛玉轻声道:"嬷嬷,京城是什么样子的?"
王嬷嬷笑道:"京城可热闹了!荣国府更是气派非常,姑娘去了,定会喜欢。"
黛玉低下头,轻抚着母亲留下的玉佩,没有说话。窗外,秋叶飘零,仿佛预示着她即将踏入的那个繁华世界,隐藏着无数未知的风波与际遇。
次年春,京城的柳絮如雪般纷飞,荣国公府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贾琏迎娶王家嫡女王熙凤的大婚之日,两府联姻,声势浩大,连街巷里的百姓都挤在贾府门前讨喜糖吃。
王熙凤身着大红嫁衣,金线绣的凤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眉眼如画,嘴角含笑,行走间环佩叮当,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老太君史氏坐在高堂上,看着这位新过门的孙媳妇,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好个伶俐的丫头。"老太君对身旁的鸳鸯低语,"比她那姑妈强多了。"
婚后不过月余,贾府后院的格局已悄然变化。这一日清晨,老太君在荣禧堂召见了邢氏。
佛堂方向传来木鱼声声,王氏跪在蒲团上,面前摊开着《金刚经》,一笔一画地抄写着。自从那年的事后,她已在这佛堂悔过三年,面容憔悴了不少。
"老太太。"邢氏恭敬行礼,却掩不住眼中的忐忑。她自知能力有限,这些日子暂代管家之职已是力不从心。只是想从中捞些油水,好为日后打算,故而一直没有拒绝,只是府中下人沾亲带故的自己不好处置,反而畏首畏尾的出了些岔子。
老太君抿了口茶,缓缓道:"王氏在佛堂思过,你一个人管着偌大的家业,着实辛苦。"
邢氏连忙摆手:"媳妇不敢说辛苦,只是"她欲言又止,额上渗出细密汗珠。前日厨房采买出了差错,昨日又有丫鬟偷懒被她抓个正着却不知如何处置。
老太君目光如炬,早已看透她的窘迫:"我思来想去,这家还是得有个能干的人来管。"她顿了顿,"熙凤那孩子,我看着不错。"
邢氏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却不敢反驳:"老太太慧眼如炬,凤丫头确实能干。"
当日下午,王熙凤便被叫到了荣庆堂。她穿着绛紫色对襟衫,发髻上只簪了一支金凤钗,既不过分张扬,又不失体面。
"孙媳给老祖宗请安。"她行礼如仪,眼角余光却已将屋内情形尽收眼底。
老太君笑着招手让她近前:"凤丫头,从今日起,这府里的大小事务,就交给你来打理了。"
王熙凤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垂下眼帘:"孙媳年轻不懂事,恐怕"
"不必推辞。"老太君打断她,"我看人从不出错。你姑妈如今在佛堂静修,邢氏又唉,这家需要一个有魄力的人来管。"
王熙凤知道机会难得,当即跪下:"孙媳定不负老祖宗厚望。"
接手管家权的第二日,王熙凤便雷厉风行地开始整顿。天刚蒙蒙亮,她就带着平儿在府中各处巡视。
"这园子里的花草该修剪了。"她指着花园一角,"还有那边的回廊,漆都剥落了,叫工匠来重新上漆。"
平儿一一记下,心中暗叹主子眼尖。走到厨房时,正撞见几个婆子偷懒闲话。
"好大的胆子!"王熙凤声音不高,却让那几个婆子吓得魂飞魄散,"府里养着你们是吃白饭的?"
其中一个大着胆子辩解:"二奶奶,我们只是歇口气"
"歇气?"王熙凤冷笑,"我看是嚼舌根吧?这个月的月钱扣一半,再有下次,直接撵出去!"
消息传开,府中下人无不敬畏。王熙凤的手段既狠又准,不过半月,贾府上下焕然一新,连史太君都忍不住赞叹:"这丫头,比我年轻时还厉害三分。"
转眼夏去秋来,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越发稳固。这日请安时,她突然感到一阵眩晕,险些栽倒。
"凤丫头这是怎么了?"老太君关切地问。
王熙凤脸上飞起红霞:"回老祖宗,孙媳似乎有了身孕。"
"好!好!"老太君大喜,"快叫太医来看看!"
消息传出,贾琏喜不自胜,连贾赦都难得地对儿子露出了笑容。王熙凤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连在佛堂中的王氏听闻,也默默念了声佛。
与此同时,贾元春站在母亲佛堂外,透过窗棂看着里面消瘦的身影,心如刀绞。三年了,母亲每日青灯古佛,抄经忏悔,而父亲却从未来看过一眼。
"大姑娘。"丫鬟抱琴轻声唤道,"该回去了,一会儿老太太该找您了。"
元春抹去眼角泪痕,转身离去。她已试过所有办法——求父亲,父亲冷着脸说"自作自受";想找嫂子,可自兄长去世后,嫂子李纨与自己不再亲近,在府中神隐的好似没有这个人,自己也没脸为母亲的事去向嫂子求情;幼弟宝玉还小,不懂这些。
深秋的夜晚,元春辗转难眠。她起身披衣,来到老太君的荣禧堂外。守夜的鸳鸯见了她,惊讶道:"大姑娘这么晚还没睡?"
"我想见老祖宗。"元春声音哽咽。
老太君尚未就寝,听闻孙女求见,便让她进来。元春一进门就跪下了:"老祖宗,求您开恩,让母亲出来吧。三年了,她知错了"
老太君叹了口气,扶起元春:"好孩子,不是祖母心狠。你母亲犯的错,关系着两府声誉,若不严惩,如何服众?"
"可是"
"况且,"老太君意味深长地看着她,"族里襄宁长公主和嘉悦郡主那边,总要有个交代。"
元春如坠冰窟。她知道,母亲当年得罪的不仅是贾府规矩,更是触怒了宁府那两位皇亲贵胄。
老太君忽然话锋一转:"元春,你今年十七了吧?"
元春一愣,点点头。
"你模样好,才情高,是咱们贾府的骄傲。"老太君轻抚她的发,"可知道为何你父亲对你母亲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