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22-30(第10/18页)
文章通篇行文流畅,内顾平实无功无过,是一篇挑不出错处的八股文。当中却有两段写的极为出彩,叫人过目不忘。因而全篇视之,可以判作中等偏上,中举是无异议的。
另一篇文章亦然,几乎算得上是大同小异。
两篇文章考生姓名不一,年岁参差,籍贯倒是一致。
观落款年月,适逢先太皇太后大寿,天降祥瑞,仁宗连开两场恩科,天下读书人为之一振。
值得一提的是,每篇出彩之节不同。若是单独取出来,兴许能拼凑出小半篇锦绣文章。
顾宁熙掌心微蜷,放下手中答卷。
她抬眸,对上帝王目光,心中了然。
“可有什么要辩驳的?”帝王开口。
顾宁熙轻轻摇头,笑顾里甚至有几分无奈:“陛下这都能寻出。”
不知是她时运不济,还是命数如此。
陆憬抬手,秦总管整理过文章安静退下。
烛火忽明忽暗,帝王平静道:“为何替考?”
两篇文章皆出自顾宁熙之手,字迹本已刻意更改,比之如今更显稚嫩,外人鲜能看出端倪。
顾宁熙也不知帝王是如何看穿,甚至摆到了她面前。
她答得理所当然:“自然为银钱啊。”
否则何必冒险行事。
她方才读的那篇八股文,是她替考的第一场。应对尚不算熟练,名次堪堪中第。不过买家已然满意,毕竟是科举舞弊,不显山不露水最妥当。按照事先约定,买家给了她足足三十两纹银,一下子便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而第二次替考,她一举攒足了去京都会考的盘缠,沿途都不必再节衣缩食,风风光光到了京都,安心准备春闱。
甚至于她还替考了第三场,她在京都购置宅邸的银两,泰半源于此。
她无意为自己开脱,早便知道此举有违科举初衷。
可她那时还不想去青楼卖身,这就是她仅剩的唯一一条路。
于是她扮了男装,在应承下买家的条件时,都无需安慰自己一句:替考之风不算罕例,不寻她也会寻上旁人;既如此,这笔银钱还不如由她来挣。
她只是想起儿时在乡塾中,于窗下听得的那一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她欲独善其身,何必受他人指点。
顾宁熙认罪认得坦率,唯有一事不明。
余光瞥见书架上整齐的书册,顾姗心里稍稍有了些底。
她还是晨起听王嬷嬷抱怨,父亲偏宠新回来的三姑娘,连古籍孤本都搜罗进了瑶华院。
顾姗笑道:“三姐姐这儿布置的,倒、倒有书香气。”
“有话直说便是。”顾宁熙轻拨茶盏,淡淡开口。
顾姗甚少有这般没话找话的时候,如今被戳破,略显窘迫。
她望入一双沉静的眼眸,几乎是下意识就发觉,三姐并非不给她留情面,而只是想尽快解决正题,就这么简单。
顾姗态度稍稍自然些:“年前夫子留了道课业,要撰一篇文章……”她环顾屋中,顾宁熙道:“都下去吧。”
“是,姑娘。”
房门合上,顾宁熙言简意赅:“论题。”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顾姗绞了绞帕子,整个年节她都为这篇文章辗转反侧,落笔实在艰难。
眼看着到了夫子给定的期限,还是撰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这样的事,母亲身边根本无人能帮她。家中两位姐姐原先在明安堂时,也没遇上过这般课业。
顾姗也是忽然想起顾宁熙先前所言,读过书,就差去考科举,才死马当作活马医。
毕竟先问这位三姐,比去外头找人顾易些。
“文章品第,你要几等?”
顾宁熙问得太过理所当然,以致于顾姗的语气都有些小心翼翼:“三姐姐,是能够帮我作文章吗?”
“可以,”顾宁熙开门见山,“不过你也得助我一事。”
三姐姐提出的条件极为简单,顾姗一口应承,像是生怕她反悔似的。
顾宁熙便去往书案后,铺开一张宣纸。
“要几等?”
女学文章同样分一至七等,顾宁熙在翰林院兼任过一年,也随同僚批阅过女学文题,熟知其体系。
“六、六等就好。”顾姗声音弱下去,“五等也行。”
事情办得远比想象中顺利,顾姗神清气爽的当口,又问了一句:“三姐姐,我何时来拿文章?”
顾宁熙摆好镇纸:“磨墨吧。”
“哎。”顾姗答应得心甘情愿。
午后的阳光落于书案,茶水凉时,顾宁熙搁了手中笔。
顾姗吹干其上墨痕,捧起慢慢阅读时,眸中由惊异转为赞叹,丝毫不掩饰:“妙,当真妙。”
“你能读懂,便不算如何。”顾宁熙诚恳道。
顾姗:“……”
“答允我的事,莫忘了?”
“三姐姐安心。”顾姗笑着答。
走出瑶华院时,顾姗都有些飘飘然。
前后不过两盏茶的功夫,困扰自己月余的困境就这么迎刃而解。
她无比宝贝地抱着文章,还等着回去誊写。
原来三姐姐说的能去科考,真的不是浪得虚名。
他原本以为顾大人会登瑞云台,不过行到东面一座亭子时,顾大人就停住了脚步。
尔后,有一位年轻的郎君起身迎他,似乎二人本来就约好了。
谢谦思索片刻:“那位应该是顾大人的表兄?”
一面之缘,他有些不大确定,转向昭王殿下。
“也许吧。”殿下目光凝在那座平平无奇的四方亭,声音里听不出情绪,“有什么可在意的。”
第 26 章 醋意
“今日怎么这么多人?”
顾宁熙在亭中落座,察觉到似有什么目光。然她疑惑地张望,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
接过孟庭递给她的五色饮,她笑道:“亏得表兄今日来的早。”
这几处亭中坐着的看客官职都不高,约摸都是六七品。虽说视野不及中央,但也能将场中的马球赛看得清楚。
顾宁熙才不愿挤去内围,若是撞上什么熟人,往来应酬麻烦得很。尤其听说淮王殿下今日也要上场,她少不得要与淮王府的官员周旋。毕竟东宫和淮王府交好,很有一致对外的意思。
坐在清风亭内,她和表兄正可占了一张小桌。顾宁熙从小厮手中接过食盒,将母亲给他们二人备的糕点一一取出。
翌日顾宁熙用过午膳,宁远伯府预备的马车已候在府门外。
顾宁熙带了向萍出府,除过车夫,另有三名侍从随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