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50-60(第10/20页)
不符合方苞推崇的程朱理学。
但这回老头却有几分感动,二阿哥诚孝,才会想出这种方式来为皇上挽回名声。
他愿意帮二阿哥一把,既成全二阿哥的孝心,也维护皇上的颜面。
方苞之所以被永琏感动到,当然是因为他不知道永琏是《国朝新闻》的主办人。
报纸上又没有二阿哥的名字。
因为方苞师父很严肃,观念也比较保守,大家在他的课上都很少说小话,更不会像上数学课那样聊其他话题。方苞蒙在鼓里很正常。
乾隆也没有要告诉他的意思,以免这老头又说永琏不务正业云云。
相比起来,阿桂知道的就很多,毕竟《国朝新闻》第一期采访的就是阿桂的父亲。
永琏当时就主动找到阿桂,想让他帮忙去问问阿克敦愿不愿意接受
采访。
阿克敦一开始还不怎么乐意,人下意识会排斥陌生的事情。但架不住阿桂软磨硬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自己的父亲。
前段时间坊间流言阿桂也听说了,既为二阿哥着急,也为报纸着急,御制诗不重要,报纸一定要保住啊!
汉臣在想办法扭转风向的同时,阿桂也在国子监的生员中替御制诗说话。
但阿桂就只会闭眼夸,还拿出之前皇上赏赐给他家的《乐善堂全集》,让大家欣赏皇上的诗。
正好这时候乾隆收到山西巡抚石鳞和山东巡抚法敏的奏折,奏请各地方颁发刊印乾隆的《乐善堂全集》,让士子像学习五经一样学习皇上的诗作。
乾隆赶紧下旨,表示自己的诗词怎么能和五经相比,不必特意刊印流传。能偶尔在报纸上发表几首诗以彰显他爱民之心,已经足矣。
因为乾隆在谕旨中的自谦,得到了士大夫们一片赞誉。
弘晳折腾一回,除了暴露了自己的歹毒心思,对乾隆父子没有造成任何危害。
《国朝新闻》依旧如火如荼的办着,从三月开始,其他各省也开始正式发行。
原本有些省份的督抚是不怎么支持这事儿的,内务府专门要派个人来审查,又要招人到各地售卖,还得防着小作坊私印,最后还要派人送一份回京存档,平白多出许多工作量。
然而短短一个月,各地官府就知道这报纸的好处了。把当地衙门投进去的钱赚回来不说,连抄送邸报的钱也都赚回来了。
山西、江苏、浙江、广东、福建这些商业较为发达的省份,广告的价格也很高,有的为了能在报纸上登一则广告,价格已经炒到了百两。
乾隆得知这个消息后,在朱批里敲打当地官员,不可靠着这个赚钱,广告的效果在那摆着,一百两是上限,再多了万一没达到效果,这些商贾要把责任推到朝廷身上。
乾隆其实怕的是当地商贾借着这个由头孝敬地方官员,报上来的是一百两,实际上翻几倍。
等哪天东窗事发,把这事儿往《国朝新闻》编辑组一推,再说永琏借此敛财。那麻烦可就大了。
晚上在长春仙馆见到儿子,乾隆就跟他讲了讲老父亲的一片苦心。
“汗阿玛您最好了,您是世上最好的阿玛。”永琏听了立刻抱住汗阿玛胳膊撒娇。
皇后也在旁说:“皇上实在是费心了。”
乾隆心说前车之鉴太多,他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往坑里跳。
“就永琏这傻样,朕不费心行吗?”乾隆嘴上却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永琏心说傻就傻吧,太能干就不好摸鱼划水了。像十六叔公、十七叔公,就是因为能力太强,整日忙的不可开交。
不过十七叔公可没白忙,他不但带领造办处和武备院制造出了戴梓设计的燧发枪,还研究起后装枪,听说已经有进展了。
圆明园地方大,乾隆就让允禄教尚书房的小孩用新式燧发枪,这枪比火绳枪好用太多了,更适合射移动靶子。
永璜、永琏他们有之前的基础,很快就能上手。倒是蒙古的三个小孩没怎么用过火铳,一开始着实被燧发枪给吓到了。
在这件事上,三人起点一致,都是从零开始学。
达都的优势没了,小少年有点心急。越是心急越学不会,还被允禄批评了几回。
阿喇旺布有点胆小,拿着枪总是紧张。
巴勒珠尔成了学得最快的那个,允禄就在乾隆跟前夸巴勒珠尔这孩子。
乾隆笑道:“他们兄弟都和你投缘,你看谁都顺眼。”
“皇上这话也是,他们家家风好,男孩儿活泼开朗会说话,我那俩女婿逢年过节各种礼数从来没错过,对妻子也没的说,可谓是百依百顺,我还常劝我家四丫头,别太娇蛮了。”允禄笑道。
乾隆心想自家钮伦本来也不是娇蛮性子,若再遇上个性格温和的额驸,俩人的日子定然蜜里调油。
“只是巴勒珠尔这孩子胸无大志,听说他的志向是做銮仪卫。”乾隆是从傅恒那儿听来的,傅恒当然是从明瑞那知道的。
允禄笑起来,“銮仪卫好啊!銮仪卫就在您眼皮子底下,您天天盯着,也不怕他出去拈花惹草。”
要是普通的公主,额驸如此也就够了。但乾隆是指望着巴勒珠尔以后能辅佐永琏的,自家妹夫用着放心。
永琏似乎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苦心,让明瑞和巴勒珠尔接触,互相了解。
乾隆从傅恒口中知道这件事时,就在想,永琏这小子,其他事儿上得过且过,用人方面是真有几分天赋。
对于君王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天赋了。
除了让明瑞接触巴勒珠尔,永琏给《国朝新闻》编辑组分工也颇用了一番心思。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拨人,一是负责广告招商的,二是负责“进士访谈录”的。
永琏把永璜的兄长常明安排到了广告组,这可是个肥差,想从中谋利非常容易。但常明只要还念及永璜这个表弟,就不会太贪。
否则不仅富察家要倒霉,永璜也要被连累。
目前看来,常明是个很老实本分的小伙子,他深知二阿哥对他们家的恩情,也知道大阿哥在宫中的难处,做事十分谨慎。
负责采访的人,永琏称这类人为“记者”,要采访饱学之士,自然也要略通文墨,且出身不能太低,否则采访时会被人瞧不起,那些心高气傲的文官不一定愿意配合。
永琏为了选记者,还让弘晓安排了一场考试,最后选出一名叫高晋的笔帖式。
这人是贵妃堂兄,高家虽已抬旗成了高佳氏,但高晋当时在咸安宫官学读书,之后直接被分配到了修书处,高斌如今是朝廷重臣,高晋的父亲高述明在地方任职,有这层身份在,那些文臣对高晋也就多了几分尊重。
高晋也因此有机会接触更多饱学之士,对他日后到外朝为官也很有帮助。
为此,贵妃侍奉皇后都更加尽心了。
永琏其实没想这么多,选高晋单纯是因为这人写文章实事求是,很适合当记者。
第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