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30-40(第9/22页)

   京城周边还有百姓陆陆续续进城领赈灾粮,领完粮食发现不远处有个地方可以免费喝水,还有两三文的饭菜,纷纷过去排队。

    这水不但是皇上命人运来的,还贴心的做了净化,比他们平日喝的水清澈很多。

    这年头可不像后世,随便能喝上热水。木炭、煤炭也是精贵东西,大多百姓都是喝生水,木炭留着煮饭。

    百姓们喝上干净的水,吃了便宜量大的饭菜,再带着领到的赈灾粮回家,脸上都不由带着满足的笑容。

    年轻的潘振承进入城门后,见到不少这样的百姓。

    京城城墙虽破旧,外城的街道路面也略显脏乱,却很少见到衣衫褴褛,瘦骨如柴的饥民。

    原来天子脚下的百姓们,真的能享受到天子的恩泽。

    这样仁慈的天子,想必也一定挂念着千里之外的广州,才会亲自召见行商。

    他因为能说会道,对与洋人贸易足够熟悉,被粤海关的大人选中,进京面圣。

    多次出海的他,此时紧张的喘不过气。

    但不容他紧张,来接他的官差已经到了,今日在客栈休整,明日进宫。

    想和皇上说的话,潘振承已经背的滚瓜烂熟,这时候还是再练练官话吧。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危

    言耸听

    潘振承是福建人,后来当了船工,前两年才来到广州,在正丰行学习贸易。

    正丰行主要负责大清和吕宋之间的贸易,吕宋自明以来就被西班牙人控制,和吕宋贸易,就等于和那边的西班牙人贸易。

    潘振承很快学会了西班牙语。

    他偶尔还接触一些佛郎机人、英吉利人,也略通这两个国家的语言。

    他不但会说,还会写这些国家的文字。光是这点,就胜过许多行商。

    粤海关的官员正是看重了此人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天赋,才越过正丰行的负责人,让二十出头的潘振承来京面圣。

    潘振承学各种外语都不觉得难,但学北京官话却费了不少力。

    这在京城的官员听来,仍是有着奇怪的口音。

    负责接他的官员就笑道:“学不会就算了,到时候找个福建的官员帮着翻译一下。”

    汉臣来自天南海北,皇上听不懂他们的口音很正常,找个翻译就是。

    朝中这么多人,总能找到同乡。

    “但是给皇上请安、谢恩的几句一定要学会。”那官员提醒。

    潘振承却觉得这几句不要紧,要紧的是关于行商的内容。

    直到第二天进宫的路上,潘振承还在努力学官话。

    早朝后,乾隆先召见军机大臣,快中午才散。

    这时造办处的人来报,双轮车造出来了。

    上个月造办处那边就说有进展,造出了一辆能骑的双轮车,不知为何,过了一个月,造办处才来人,正式请皇上去验收。

    乾隆只当他们精益求精,在双轮车上雕刻花纹呢。

    他知道永璜、永琏都惦记着双轮车,就叫人去尚书房传话,让俩孩子到养心殿用膳,用完膳大家一起去造办处看车。

    造办处的人告退后,李玉才上前提醒,广州来的行商还在外面候着。

    乾隆忙让人进来,见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下意识皱了皱眉,他让粤海关监督选个对海外贸易足够了解的行商,怎么派了这么个小年轻来?

    但跟潘振承交流几句后,乾隆就不这么觉得了。

    别看他年纪轻,到广州没几年,对海外诸国了解的真不少。

    潘振承不仅和皇上介绍了吕宋的情况,还说英吉利人也想和佛郎机人、西班牙人一样,想在大清周围找个小岛囤放货物,之前和吕宋发生过冲突,没打赢。

    “英吉利人在印度、新大陆都开办了公司,雇佣当地的百姓,为他们种植作物。”

    “印度的朝廷就不管管?”

    “这些洋人的武器十分先进,印度的朝廷根本无力抵抗。至于新大陆,那边本来也没有朝廷,听说原来住在那边的人要么被赶跑,要么被当成奴隶。”潘振承道。

    真说起自己擅长的事儿,潘振承也顾不上口音了。

    他不纠结这个,反而说的非常流利。

    乾隆虽偶有一两个词听不懂,但他现在顾不上纠结这些细节,只关心这些洋人到底有什么武器。

    潘振承也叫不上那些武器的名字,只知道他们商船上都备着枪炮。

    连商船上都有枪炮,那官船上的武器装备岂不是更先进?

    乾隆心下一沉,以前是自己小瞧了这些蛮夷。

    二人正说话,外面李玉通传,两位阿哥爷来了。

    乾隆就对潘振承笑道:“两位皇子对西洋的事儿也很感兴趣,朕叫他们来听听。”

    潘振承忙恭敬起身,准备给两位阿哥爷行礼。

    永琏一进屋就见屋内站着名青年,这人没穿官服,只是穿了件干净的石青色马褂,显然是个没有品阶的布衣。

    永璜、永琏给乾隆行过礼,乾隆才给他们介绍潘振承。

    潘振承规规矩矩行了礼,都不太敢打量两位小阿哥。

    永琏一听潘振承的名字,眼睛瞬间亮了。

    这就是那个被法国媒体评为世界首富的潘振承?是不是世界首富永琏不确定,但在大清的商人中,潘振承肯定是数一数二的,他每年给朝廷缴纳的税银都是五万两起步。

    潘振承对上二阿哥的目光,有些疑惑,二阿哥看自己的眼神,怎么和自己见着钱一样?

    那可不就是见着钱吗?潘振承可是能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地的人物,永琏简直都怀疑汗阿玛有什么预知能力,随便抓个行商,就找来个大佬。

    当着永璜、永琏的面,乾隆没继续追问武器的事儿,而是让潘振承讲讲欧洲的纺织产业。

    潘振承就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新大陆有大片大片的平原,非常适宜耕种,洋人把当地人赶走后,就在新大陆种棉花。”

    乾隆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欧洲那些国家一个两个都注重航海,原来新大陆这么好。

    “可你刚说欧洲人把当地居民赶跑了,谁帮他们种棉花呢?”永璜疑惑。

    “他们会将利未亚人贩卖到新大陆。”潘振承道。

    永琏若有所思,带着布料等货物到非洲,换成非洲的奴隶,再带着黑奴去新大陆,让黑奴种植棉花等作物,然后拉着棉花、金、银等货物回到欧洲。这就是著名的黑三角贸易。

    乾隆之前好像听人提过贩卖黑奴,没太放在心上,只要不贩卖他们大清的人就行。

    但他现在生怕欧洲人让利未亚人帮着打仗。

    还有那新大陆,大片平原,适宜耕种,凭啥就让欧洲那帮蛮夷占了?

    “这些都是你从哪儿听来的?”永琏好奇,他印象中大清闭关锁国,对洋人的了解非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