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30-40(第7/22页)
事,但这孩子也太没主见了,以后恐怕很难有大的成就。
如意馆里只有一名叫李奥的英国画师,乾隆就让他教永璜。
这名英国画师平日在如意馆里是最不起眼的,因为英国的绘画远没有意大利和法兰西的出名。
他的画技也着实普通,尤其不擅长水彩,宫里又不怎么需要油画和素描,他只能偶尔给郎世宁等人打打下手。
没想到他突然就忙起来了,不但要给二阿哥教素描,还要给大阿哥教英文。
李奥很珍惜这个机会,在给两位阿哥爷上课时,有问必答,哪怕是一些和上课内容无关的事,他也没有丝毫隐瞒。
于是乾隆很快就知道,二阿哥在绘画课上打听英国的纺织工厂。
“李奥师父说,英国的工厂大多建在河边,运用水车带动纺织机。”小太监把自己在课上听到的内容,一五一十转述给乾隆。
乾隆之前听传教士们说过,他们那里的作坊叫工厂,工厂里面很多女工。
永琏打听这个做什么?
永琏早料到课上的内容瞒不住汗阿玛,他就让李奥教自己画水车。
乾隆检查功课的时候,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敲敲儿子脑袋,“专心学画,学完西洋画,过两年还要学水墨画。”乾隆希望儿子能学会郎世宁那种中西合璧的画法。
他实在是学不来,这种事就指望儿子了。到时候送一幅去法兰西,让法兰西国王见识见识大清皇族的艺术水准。
因为加了一个时辰的课程,永琏每天酉初才能正式下学,到长春宫跟额娘妹妹说几句话就要回阿哥所去休息。
这日他到长春宫时,皇后正让宫女整理库房的布料。
永琏一边吃点心一边听宫女汇报,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哆啰呢。
《红楼梦》里就出现过这种衣料,是毛呢的一种。原来宫里也有。
他就兴致勃勃和皇后分享,“那个哆啰呢原来是英吉利工厂生产出来的。”
哆啰呢是西洋贡品,但因为表面不光滑,也不够轻盈,宫里都不愿拿它做衣服,一般只铺在炕上做炕毯。
这些多罗呢进贡时是纯色,样子太普通,宫里还会让人在上面绣上图案。
也就只有宫里这么奢侈,很多官家女眷,都用哆啰呢做衣服,毕竟貂皮、狐皮有限,要紧着家里经常出门的男人穿,女眷只能退而求其次,穿这种不太舒服的西洋布料。
“原来是英吉利的,听说他们那里很冷,的确适合穿哆啰呢。”皇后听家里长辈说过一些西洋的国家,英国好像在北边,她下意识就觉得北方更寒冷。
“李奥师父说,英吉利工厂可以大量生产哆啰呢,许多平民也能穿得起哆啰呢,证明这布料并不难织。”永琏道:“咱们也可以试试,就是那些洋人狡猾得很,不会把哆啰呢的织法告诉咱们。”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矿业和纺织业开始的,大清也可以试试。有迫切需要提高生产力的需求,人们也就会想办法更新生产工具了。
“这是自然,咱们也不会把丝绸的织造方法告诉他们。”皇后笑道。
永琏道:“可是哆啰呢能御寒,若是可以大量生产,百姓们冬天就不受冻了。”
宫里和富贵人家有各种动物皮毛的衣服御寒,百姓们连一件棉衣都难得。现在新疆还不是大清说了算,想大量种植棉花,恐怕得等平准战争打完。不如多研究几种可以御寒的衣料。
皇后欣慰地摸摸儿子的小脑袋,真是处处想着百姓。
皇后也觉得哆啰呢不是多么复杂的工艺,她就让人找出一块哆啰呢的炕毯,跟擅长纺织的宫女嬷嬷研究了下。
长春宫众人没研究出什么名堂,倒是次日贵妃来请安,听见皇后在和人讨论哆啰呢、洋缎这些西洋织品,就说:“澳门那边有一些洋商的家眷,他们或许知道这些布料是怎么织出来的。”
这些西洋贡品在大清价格很高,贵妃在家时,也就一两件洋缎和哆啰呢的衣服,她进宫前把这几件衣服送给妹妹们,几个妹妹为了几件衣服争起来,到现在还有姐妹怪她偏心。
如果大清能生产出这些衣料,家里女眷也就不必为了几件衣服争风吃醋了。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共渡难关
在前明,就有大量佛郎机人以囤货等理由在澳门居住。
清军入关后,这些佛朗机人继续盘踞在澳门,但他们和朝廷协商好了,愿意老老实实缴纳赋税,遵守大清法度。
朝廷也就没有赶走他们,只是设了香山知县管理澳门的行政事务。
很多佛郎机人不仅在澳门囤放货物进行休整,还把家眷也带到了澳门。
佛郎机人偶尔也会向朝廷进贡一些西洋毛料,皇后觉得他们肯定知道这些毛料的纺织方法。
针织之事是女子本分,皇后作为天下女子之表率,还要行亲蚕礼,鼓励女子勤于此事。
这件事由皇后和贵妃提出,乾隆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只是道:“先不忙着到澳门找人,朕召见行商进京,说不定他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在乾隆看来,英吉利的纺织工厂也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建在河边运用水力吗?中国早在宋朝就有类似的机器了。
皇后得知乾隆要见行商,有些意外。
是广州十三行出什么事儿了吗?
但这就不是她可以随意问的了,只能道:“好,此事倒也不甚要紧。”
乾隆瞥她一眼,“你怎么想起琢磨哆啰呢,是不是永琏又和你说什么了?这小子对英吉利好奇的很。”
皇后笑道:“永琏只是说英吉利的纺织工厂很多,能大批量生产各种布料。”她顿了顿,“但臣妾有一事疑惑,英吉利的人都在工厂里做工,谁来种地呢?”
“听说他们不擅耕种,也没有多少适宜耕种的土地。”乾隆道。
这是外国的事儿,和皇后讨论几句问题不大。
“所以就靠贩卖商品维持生计?”皇后好奇。
乾隆点头,得意道:“英吉利人到处赚钱,却赚不到咱们大清的钱。”
皇后笑道:“是啊,大清地大物博,不需要依靠国外的东西,什么哆啰呢、西洋钟不过是图个新鲜。”
只要不是必需品,西洋商人就别想在大清赚到多少钱。
乾隆闻言,却又想起那晚让自己辗转难眠的问题,这些欧洲国家到底把纺织品卖到哪儿去了?
那个利未亚也不像是大量需要纺织品的地方啊。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不管是哪种洋布,里面都多少需要一些棉线,英吉利就那么点地方,又要开办工厂,又要养羊,还有地方种植棉花吗?
帝后二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西洋的事儿,躺到榻上准备就寝。
皇后都快睡着了,忽听旁边的人幽幽问了句:“利未亚能种棉花吗?”
皇后:???
入夏后,乾隆就没心思琢磨西洋人怎么赚钱的事儿了。
今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