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文艺妇女: 完结&番外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八零文艺妇女》 完结&番外(第6/9页)

的发展最慢,这也是没办法的,国家后来一直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也是很久才有成果。

    听到说这部小说要拍成电影,在看看现在《自由灯塔》的风评,已经能想到这部电影出来之后,会有多少人奔着乐子去看的。

    等到以后,或许还会被做成电影切片。

    李稻花是真服了这群人了,她要写的改革开放可是正儿八经的作品,希望不会被曲解吧。

    不过应该不会,她现在还年轻,能熬到以后信息化社会,作品的解释权还是归她的。

    至于现在,无所谓啦,给钱就行,而且他们拍成电影,还能继续宣传《自由灯塔》,时间会证明一切。

    钱和名她现在都有,只想再为社会做些事情,或许不能改变

    什么,但是万一呢,万一有人因为一些细微的改变,生活更好些呢。

    就像他们之前在山里拍电影,在当地吃饭之后,剧组人员帮忙牵线搭桥,当地蘑菇慢慢越卖越好。

    因为纯天然无添加,那深山里是真的没有污染,工业化还没破坏环境。

    再加上远方物流越发成熟,各种东西也方便运输,国家也会对这些东西进行补贴,尤其是出口产品。

    听欧阳远说,他们之前去的那个小山村修了公路,能从山上一直开车到山下。

    山上的村民们都没搬家,小山村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现在山上也能挣到钱,以后村子会建设的更好。

    村里的孩子们也都沿着这条公路去上学,比之前上学方便很多。

    等到她写到那里的时候,一定要重新去那个小山村看看,或许,等到她到那里的时候,小山村会建设的更好。

    现在在海南就听当地人说了很多改革开放的故事,有好,自然就有坏。

    改革开放自然是好政策,可人是不同的,总有坏人要利用这个政策做坏事。

    她是外地人,不过她是趁着海南的旅游旺季过来的,就不那么显眼。

    就是她带着翻译员到处打听,会让当地人警惕,有时候也会被当地狗追着跑。

    她也会觉得这实地调研真不是人干的事,可是想想,她这才哪到哪,那些卧底记者、缉毒警察……他们面对的风险比她大多了。

    当然,这些实地调查她不可能立刻写出来,要等到差不多全部结束再汇总。

    别说南北改革有差异,就连同一个省的不同地方差别也是十分大的,这就注定了她的工作量很大。

    沉寂几年之后,李稻花带着最新的纪实小说,《风云激荡20年》重磅出击。

    这几年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稻花之前写的很多当时并不被人们看好的小说重新翻红。

    李稻花的改革三部曲,原本被人们认为是创新文学,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经济类文学。

    而这本《风云激荡20年》,因为是纪实小说,很多人看的时候一度怀疑,这书是不是写错作者名字了。

    这几年,李稻花虽然没有新的文学作品现世,她本人的英雄事迹依然流传在大江南北,更别说时不时地“诈尸”,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这样的人,能写出纪实小说?

    他们倒是不怀疑《风云激荡20年》是纪实小说,因为写的太真实了,越是本地人,越是觉得真实。

    书里各种当地特色改革措施和发展路线,以及通过这些政策创业致富的案例,当然也有各地隐藏的黑暗面。

    比如说私人煤矿的安全系数不达标,比如说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的制卖面粉行为,比如通过体制内亲戚关系不正当获取行业暴利……

    李稻花写出来也是冒着极大风险的。

    但是她不后悔,越早暴露出来,人民和国家遭受的损失就越小。

    她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知名度高,就算有风险,也没有普通人去揭发出来的风险大,大不了以后就不在这行做了嘛。

    当这本书发表之后,很多地方报纸都对这本书以及李稻花本人进行恶意诋毁,同时也有不少公众人物站出来,曝光所谓的她的黑料。

    有些不明所以的人听到这样的话,对李稻花的感官变差。

    了解内幕的人只会同情李稻花。

    与此同时,针对李稻花书中提到的种种问题,各方也在展开调查,时间,会证明一切。

    第125章 番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991年6……

    1991年6月,特大洪灾,李稻花正好就在附近调研,随即到受灾地区帮助救灾。

    无数家园被冲毁,受灾人群无家可归,物资缺乏,疾病泛滥。

    远方物流也迅速反应,所有工作的车辆全部启动,轮休人员加班加点运送物资到灾区。

    现有物流任务完成之后,不再分配新的物流任务,同样加入到运送救灾物资的行列。

    作为物流公司,远方物流的运输力在这时候是所有企业里当之无愧的第一。

    再加上有扎实的供货渠道,他们也能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尽可能多的物资,无论是吃的喝的,还是穿的用的,应有尽有。

    专门的管理人员合理配置救灾用品,保证该有的一定有,不该有的一定没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除了国家的努力,海外各界也在积极捐款捐物。

    报纸上除了报道各地受灾情况,对于这些援助也深表谢意。

    即使这样的时间,依然有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质疑李稻花为什么没捐款,不仅在作协捐款名单里没看到她,在其他捐款名单里同样没看到她。

    这些就属于是专业人士,专业盯着李稻花的人,非常的专业,他们恨不得李稻花拉屎放屁都通报一下,说李稻花塌房了,居然拉屎放屁。

    李稻花忙着救灾呢,她就在灾区,做不到冲在一线直接去救人,她作为北方人,不善水性,还是别去添乱。

    就在灾区的后方,帮助大家做饭,搭帐篷,搬运伤者什么的,还是绰绰有余的。

    尤其是中后期,很多灾民得到安置后,精神受到很大的创伤,救援队每天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免得出现灾后后遗症。

    李稻花作为名人,对大家的鼓舞也是很大的,很多时候就拿着小板凳坐在石头上,给大家念报纸,偶尔也会加入一些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看法。

    这时候就会引起大家的讨论,只要有其他的事情影响,他们就不会想太多悲伤的事情。

    因此李稻花有时候会故意说一些有争议,却又无伤大雅的话题,看大家因为这个话题吵闹。

    “稻花老师,您别再说什么甜豆腐脑,咸豆腐脑,甜粽子咸粽子的话了,后勤师傅们反映,他们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李稻花把大米粥配咸菜喝完,点点头:“成,你等我换一个。”

    “您要换什么?”小同志警惕地看着李稻花,实在是她已经有不少前科了。

    受灾群众们很多确实不沉浸在悲伤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