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市井日常: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汴京市井日常》 100-110(第13/18页)

娘的脸颊,叹了口气,把元娘扶了起来,擦干泪。

    而后,王婆婆起身离开了堂屋。

    元娘驻足不前,她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站在熟悉的屋子里,她却眼露迷茫,头一回生出不知所措的滋味。

    王婆婆的沉默延续了很久,就连用饭的时候,她也没有多说什么,元娘亦不敢问,她就是用筷子夹着饭粒,心不在焉地数着。

    直到夜里,岑娘子把元娘喊去,告诉元娘,午后王婆婆便去拒了那媒人。

    元娘便知道,即便阿奶没说什么,但已经给出了答案。

    世间任何事,与孙女比起来,都不值得一提。

    *

    然而,许是心中有气,王婆婆一直没有怎么理会元娘,就连她的殷勤讨好,也只得到了平淡的回应。

    元娘只能等着王婆婆的气消。

    而比起元娘与王婆婆之间的不寻常,家里的气氛却是因别的而开始凝重。

    毫无疑问,是省试。

    离省试的日子越近,就越叫人紧张,家里人都小心不已,全副心神都在陈括苍和孙令耀身上。

    就连元娘也顾不得想魏观了,她帮着家里人一块做两人的护膝,还有背囊。听闻要考几日,寻常的吃食就怕会坏了,普通的胡饼又过于干巴,所以吃食就打算家里准备,不去外头买。而且,依照考场的规矩,兴许吃食还会被掰开一小块一小块的,所以松散的糕点也不行。

    最后是王婆婆自己动手做,和外头卖的胡饼大差不差,只是掺了些榛子、山核桃等等,吃着要更香。

    那山核桃还是隔壁徐家医铺的惠娘子送来的,是她娘家那边送的。

    徐承儿与文修早些日子就已经成婚了,按理不该那么赶,但是徐家阿翁说,两人的婚事要尽早办,拖久了他可撑不到。

    当时徐家阿翁一说,徐承儿面上不敢说什么,私下里找元娘哭了好久。

    她说她是想成婚,但若是同阿翁比起来,她更愿意一辈子小姑独处,也不要阿翁走。

    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的寿命自己是做不得主的。

    不过,还在时至今日,徐家阿翁还是好好地活着,虽然他日渐消瘦,已经是个干巴的老翁了,但是能说能笑,能走能跳,牙口也还成,仍旧能吃吃喝喝的。

    徐家人才渐渐放下心,觉得徐家阿翁氏为了徐承儿的婚事,之前才那么说的。

    但老人家嘛,想要看喜事,也能理解。

    只要人活着就好。

    不过,因为徐承儿和文修已经成婚,文修又双亲亡故,两人一块寄居在魏府也不像话,正好徐家空出许多屋子,多个人住才热闹,所以他们便一块住在了徐家。

    陈括苍和孙令耀要省试,文修自然也要,文修又是徐家的女婿,徐承儿的舅家近来没少送东西,都是上好的山货。

    而惠娘子是个爽利大方的人,两家交好,她也送了不少过来。

    而王婆婆做吃食的时候,也一块做了文修的份,徐承儿也常常过来和元娘一块做护膝。

    眼下诸般事情都放在一边,所有人都在紧张地等着省试的那一日到来。

    *

    天还未亮,王婆婆就起来,摆了供桌,上了香。

    等她进灶房的时候,却发现元娘和岑娘子、廖娘子都在,万贯已经在烧火了。王婆婆没说什么,只是手上的动作更利索了一些。

    整个早上,众人都没怎么说话,静静的。

    因着大家都怕说错话,越是大日子,就越是少言。

    陈括苍和孙令耀温习完书,入座用朝食的时候,迎来的就是众人关切的目光。孙令耀不自在地扭了扭屁股,陈括苍倒是泰然自若。

    别说是家中的几人围着他看,便是上千人围着他看,他也是这副模样。

    但这么一衬,就显得孙令耀有些不稳重。

    而临行前,出门在外多日的孙大官人也赶了回来,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就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让他们好好考。

    两人是即将要科举的贵重身体,自然不可能走路前去,但也不能坐轿子。

    北宋不成文的规矩,妇孺可以坐人抬的小轿,但是成年男子就有许多顾忌了。庶民中,男子不可乘,官吏上朝也多是骑马,只有年老体弱的官吏才会被官家御赐乘轿的殊荣。

    但现下骑马也不大适宜,孙令耀不知,但陈括苍真是生于乡野,长于市井,他要是贸然骑马,只会被摔下来。

    所以陈家和徐家一块雇了马车,让三人坐着马车前去。

    元娘和王婆婆几个女眷就是雇脚夫,坐轿子。

    把人送进考场,才依依惜别。

    回去的路上,心情分外古怪,轻松期待之余,又有些怅然若失,一切只等他们出来。

    归家后,元娘本准备上阁楼,却被王婆婆叫住。

    这么多日,自己还是头一回被阿奶叫住,元娘既兴奋又紧张,她揪着手指,跟在王婆婆身后,头微微低着,小心抬眼望阿奶。

    直到进了王婆婆的屋子,她将门一关,两个人面面相觑,紧张的氛围弥漫出来。

    元娘嗫嗫道:“阿奶……”

    王婆婆抬手,制止了元娘要说的话,她先道:“魏观来过铺子时,我见过几回,他姿容甚伟,行止有度,确是世间难寻的好男儿,有他在前,寻常官吏之子怕是也入不得你的眼。”

    “阿奶……”元娘着急,张口便欲辩解,但还是被王婆婆抢先。

    “你急什么?”王婆婆瞪了她一眼,“待我说完。”

    “既要成婚,寻个最好的,自是应当。”

    “我回想了一番,他的确是良配。他家世简单,魏相公夫妻都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他那祖母虽说有些……”王婆婆说着便是一顿,想来是觉得不宜在小辈面前言说长辈的不是,便止了话,转而道:“但终归是门风清正。”

    “况且,他的祖父家中曾在泉州一带经商,几乎垄断了船运,可谓商贾巨富。当年,你爹能为你定下这门亲事,自然是为你百般打算过。”

    “你不必忧虑,安安心心等省试后,与他说清楚。若他真心求娶,退婚之事,自会处理妥当。至于当初收的财帛,除去锦缎绫罗这些,当初为了买马行街铺子而典当出去的首饰我都赎回来了。买下祖宅的钱帛我也备好了,若是你真的心仪他,便毋需顾虑不安,更不必怕我什么。”

    “活到了我这个岁数,便知道脸面什么都是虚的,过得快活才最紧要。”

    王婆婆说着,粗粝的指腹帮元娘把脸上的泪都给擦干,她笑了,“哭什么?遂了你的意还不高兴,难不成要我棒打鸳鸯?”

    王婆婆说着便摇头,一副拿元娘没办法的神情,接着,又忍俊不禁,“说起来,你们这也是天定良缘。早先就有婚约,兜兜转转两个人又彼此心仪。

    “嗯,还是你爹目光如炬,给你定下的亲事正正好。你啊,还是有几分运道的,想来那术士说的没错,哈哈,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