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 完结&番外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国色》 完结&番外(第5/20页)

己处理政事的时候,很快就遭到了朝臣们的反对,刘楠没有办法,只好将此事暂且押后,自己则勉强提振起精神,在每天有限的两个时辰内处理被丞相筛选之后送来,需要进行最后决策的政务,这种时候,刘桢会被召到刘楠那里帮忙提一些意见,但也仅此而已了。

    支持刘桢的人不是没有,但反对的阵营太强大了,别的不说,一个孟行,威望就足以压倒一切。他在宫门前以死相逼,大骂郭殊的行为已经传遍天下,人人都说孟公忠贞为天下表率,更不必说孟行本身克勤克俭,不尚奢华,不求爵位,不要赐地,确确实实无可挑剔,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话,刘楠不能当耳边风。

    陈素道:“虽说是如此,不过此事是因我而起,早知如此,我就不该那么冲动。”

    刘桢听到他好像还有下文:“所以?”

    陈素叹息:“本来应该等宴会结束之后再找个机会将周青饱揍一顿,这种机会多得是,还不会被发现。”

    入口的茶水差点呛咳出来,刘桢笑不可抑:“真没看出来,陈子望看似循规蹈矩,骨子里还是个促狭的!”

    陈素摊了摊手,那句话固然是为了逗刘桢发笑,但也是他的心里话,眼看现在发展成这样的结果,刘桢堂堂一个长公主,救驾有功,却连上朝议政都遭到重重拦阻,陈素心里也很不好受,但他明白,越是这种时候,他越应该低调,否则就会拖刘桢的后腿。

    “公主,我想申请外调。”

    刘桢笑声方歇就听到这个令人意外的消息:“你要去哪里?”

    陈素想了想:“如今虽然暂时休战,但大乾与匈奴之间早晚会有一战,之前太子想要将马鞍与马镫运用于骑兵,后来因事耽误了。”

    所谓的因事耽误就是经费不足和宫变。

    “所以我希望能外调雁门关,将这支骑兵训练出来,也好熟悉北方环境,为日后作战做准备。”

    刘妆和亲之后,匈奴依约退还中原的土地,但实际上只是退到雁门关外,并没有一直退到长城外,匈奴也依旧时不时在云中、定襄一带活动,偶尔还会侵扰雁门关,只是规模不大,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真要计较的话,也没有那个精力,中原王朝永远都在那里,不可能迁走,匈奴的机动性却很大,战斗力也强,所以吃亏的只能是中原人,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都不可能改变。

    陈素申请前往雁门关,一是为了带兵,为日后做准备,二也是为了抵御匈奴这种虽然不是大规模,却非常烦人的侵扰。

    旁人都巴不得调往京城,在天子脚下做出点什么功劳,不仅升迁容易,也能时时被天子看在眼里。

    假如是贪生怕死之人,大可装聋作哑,顶住孟行他们的弹劾,过段时间,风声也就小了,谁也不会一直盯着他不放,更何况陈素背后还有太子河公主撑腰,但他却偏偏选择去偏远苦寒之地,其中原因,绝不仅仅是像他所说的,为了避开这一次的风波。

    刘桢道:“你很介意孟行他们对你的看法吗?”

    在这些御史口中,已经隐晦地将陈素形容成“幸进之臣”了。

    陈素坦然一笑:“说不介意是假的,但我也不希望一直留在咸阳,如果可以的话,战场肯定更适合我,为将者岂能一直安于享乐?马革裹尸才是一个武将的合格归宿。而且若是有机会的话,我也希望能够真刀真枪立下一些功劳回来,也好不教你与太子为难。”

    “他们想要为难一个人,什么时候都会有说辞的,等到你从沙场回来,他们又会说你功高震主了,左右阿兄与我都不会相信的,反过来说,若是你平庸无能,他们也不会想要通过弹劾你来逼我了!”

    刘桢嘻嘻笑道:“不过眼下我倒是有件事情想做,就不知道陈中尉愿不愿意帮忙了?”

    陈素眼底露出一丝笑意:“公主有命,何敢辞耳?”

    刘桢也不绕圈子,开门见山:“我想请你到南越,帮我寻一样物事。”

    陈素与刘桢相交已久,私交很不错,他对刘桢甚为了解,知道她绝不是无的放矢之人,说要找东西,那这件东西必然是极为重要,而且不是随随便便能够托付给旁人的,就道:“愿闻其详。”

    此时,像南海郡,象郡这一带,都统称南越,再往东,则被称为闽越,这都是十分宽泛的称呼,并非具体的地名。立国之后,闽越就被刘远封给赵歇,成为闵中王赵歇的治地,赵歇自己找死,看到匈奴进犯,英布造反,也兴冲冲地跟着掺一脚,谁知道最后被收拾得爹妈都不认识了,闽越之地也由此彻底归入朝廷管辖。

    但南越却不是,秦末之际,趁着群雄并起,时任秦吏的赵佗就趁机据地为王,势力范围遍及南海郡,也就是大陆最南端的南越之地,包括南海诸岛。后来刘远立国,赵佗一看中原王朝势大,不愿跟刘远有冲突,就明智地主动提出归降朝廷,刘远投桃报李,反过来直接将南越作为一个藩属国赐给赵佗,封赵佗为南越王,南越每年象征性地向朝廷进贡一点东西,实际上双方的关系是平等互不侵犯的。

    刘远之所以这么大方,也是因为南越这块地方自古多瘴毒,民风彪悍,很多地方未曾开化,又山水险恶,是名副其实的南蛮之地。秦始皇天纵英才,也花了整整四年,才通过武力将南越纳入版图,乾朝开国未久,连匈奴都没搞定,刘远实在不想花费无谓的精力去征服它。

    这种土地就算得到了,也仅仅是在数量上扩张了版图,实际上对中原王朝一点好处都没有,不仅要派人去管理,还要时时防范可能会有的土民造反叛乱等等,实在得不偿失。

    南越成为中原藩属,对南越的好处是可以预见的,起码中原的农业和商业都比南越发达,许多铁制农具涌入南越,提高了当地的生产力,也使得南越当地发展了冶铁业。

    但是反过来中原就没得到什么好处了,南越那地方气候湿热,北方人很难适应,充其量也就是吃吃南越特有的食物。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在刘远眼里,他压根就不想去攻打南越,反而放纵赵佗自立为王了。

    这样一个地方,陈素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东西,值得刘桢流露出如此热切地神情。

    身边没有笔墨纸砚,刘桢直接用手指蘸水,在案上写了一个字。

    绵。

    这时候是没有棉字的,她所要的东西,一般称之为绵,又称木绵。

    “此物长于木绵树上,生长迅速,春夏之际开花,花蕊可替代丝麻,内填衣被,又比丝麻抗寒,我想请你到南越,帮我寻找此物,如果可以的话,再带些的种子回来,越多越好。”

    陈素心思何等敏锐,刘桢不过寥寥几言,他略加思考,立马就明白了刘桢的用意。

    此时的御寒之物,可选择的不多。有钱人以蚕丝织物为衣,冬天裹上几层,躲在可以取暖的室内,尽量减少出门,冬天也就过去了,闲暇时还能来个庐前观雪,踏雪寻梅,何等诗情画意。

    但对于贫寒人家来说,冬天却是他们一年中最难捱的时候,此时的冬天远比后世要冷得多也长得多,每当冬天来临之际,家境稍微好点的,还能在衣服里缝一些苎麻,家境不好的,衣服里塞的就只能是芦苇。

    这些东西的御寒性能自然大大不如蚕丝,是以每年冬天,饿死冻死的人总是不计其数,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