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 1690-17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没你就不行》 1690-1700(第14/14页)

进献上去的,这就是成功的例子。都知道赵祯与郭后不睦,尤其是张青梅去世之后,赵祯未曾再与郭后同房。故人没了,这么着也没什么。郭皇后也没闹腾呀,就这么相安无事了这么长时间了。

    结果,有的是人为官家操心,这不,就安排上了吗?

    果然,元宵才过去,杨太妃先提了,主动跟太后说,“……官家心里到底是记挂,我想着,择一一与张家那孩子肖似的女子进宫,以解官家的心结……”

    刘太后皱眉,“这事他与皇后商量便是,劳烦你做甚?”

    “皇后……那脾气,如何肯依?”杨太妃赶紧道,“这大婚都将两年,皇后也不见有任何喜信……子嗣传承到底要紧……”

    刘太后倒是不怎么在意,“想纳就纳吧,位份不能高了……到底要尊着皇后一些。”

    是!

    等桐桐知道的时候,宫里已经多了两位美人。一个姓尚,一个姓杨。

    这两人倒也不像,尚美人正是桥头见过的那个女子,容色淑丽,看起来温柔似水。而另一位杨美人,此女看起来明艳爽朗。两人完全两种性格!

    而长相么,桐桐只见过已经过世的张青梅,实在是看不出这两人与张青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但是赵祯说,尚美人似故人,那大概确实有像张青梅的地方吧。

    自从这个尚美人进宫,赵祯几乎再没去皇后的寝宫。而且,每日里都有赏赐赐下!

    这一日,刘太后打发桐桐给赵祯送折子,是关于设置西界和市场的事。赵祯人在资善堂,他也就直奔资善堂而去。

    到的时候四爷正跟张知白在下棋,张知白是副宰相,为官还不错。远远的,就听见四爷的声音,“……过年在街市转了转,在商户中听到一些消息,也不知道真不真。听说,去年多地受灾,今年京东西、河北、淮南多地,物价飞涨……如此这般,到了青黄不接的一三月,只怕日子更难熬。这平抑物价,迫在眉睫了……”

    张知白落了一个棋子,“本官前来,也是跟官家奏明此事的。听说司天监又报,太白星白天出现……太后对此颇为上心。”

    正说着呢,桐桐过来了。

    张知白和四爷一起起身见礼:“郡主。”

    桐桐还礼,“张相也在。”说着,就四处看看,“官家呢?太后娘娘叫送札子来。”

    张知白对上这位郡主,面色还算是缓和。至少她敢说真话,也真能说真话,且有机敏的会把握时机。虽屡屡制造麻烦,但到底是心不歪!

    他才要说话,闫文应急匆匆的出来了,见了桐桐还笑了笑,“郡主来了?”

    “是!官家呢?你这又是要去哪?”

    闫文应没敢说,只指了官家所在的地方。

    桐桐只能送进去,赵祯正在书案前作画,桐桐一扫,这画的可不正是尚美人。

    她:“……点点点”许是正处于热恋期吧,好似也能理解。她放下手札,还是忍不住的说了一句,“官家,我最喜张相的两句话……”

    赵祯就笑,“喜哪两句呀?”

    “浓处味短,淡处趣长。”桐桐看着那副画,“这话若是放在男女之情上,未尝不对。”说完,福了福身,转身走了。

    赵祯一愣,继而失笑:休息之时,做一副美人画而已,实不用如此。

    桐桐出来的时候看见张知白和四爷正站在外面,想来刚才的话定是听见了。那话就是眼前的张知白说的!

    四爷对着桐桐只笑:整日里你侬我侬的,这是不能长久的!反倒是淡处,细水流长的,才能更得趣味。平淡里寻真味,方得真情。

    张知白对着桐桐点点头,朝里面看了一眼,面有忧色。

    等桐桐走了,四爷跟着张知白进了里面,赵祯叫两人看画像,“这画工可有进益?”

    画中美人多有媚色,四爷只扫了一眼就收回了视线,“官家,臣以为当查查,是何人进献美人的。”

    赵祯点了点,当着张知白的面只应承着。

    可等张知白走了,他才直言不讳的跟四爷说:“不用查,朕知是谁。”

    谁?

    “张耆。”

    四爷:“……点点点”张耆就是那个当年给赵恒进献刘娥的人,后来又替赵恒把刘娥藏在家里的人。而今,他又故技重施,给赵祯进献美人了。

    要知道,晏殊中间有一次贬谪,就是因为张耆。太后要将张耆升为枢密使,晏殊上折子弹劾,言辞激烈,这事激怒了刘太后,结果是张耆成了枢密使,而作为帝师的晏殊,在做了不到两年的枢密副使之后,被贬谪了。

    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他还心说,作为帝师,这么贬谪未免太过了些。可要是张耆进献了美人,也有投靠赵祯的意思,那赵祯又何必保晏殊呢?一个副使,换了一个正使,还不用为此跟刘太后争执,两厢便宜呀!

    便是保不住晏殊,这是赵祯的错吗?不是!一切不都是太后的意思吗?

    这么一想,果然就都对上了。合情合理!

    谁错了呢?

    桐桐还不知道人家背后还有什么,只知道赵祯对这个尚美人真就宠爱到无以复加了。这样的天儿,打发闫文应去宫外,采买韭黄去了。原来是尚美人想吃了,那就去找来给吃呀。

    太后对这样的事不以为意,“新鲜一些日子就过去了。”

    杨太妃的心思是,“好歹有些地方叫官家松散松散。”皇后不得官家的喜欢,每次看见她,就想起张青梅,心里别扭,那就缓缓,缓过这股劲儿再说。

    只皇后,竟然亲自去了尚美人的寝宫,脾气上来了,将寝宫里的摆件砸的一件不剩。然后紧跟着,赵祯加倍的上次给尚美人。

    这般一来一去,别说前朝知道了,就是整个京都,就问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郭皇后能怎么办,只能站在刘太后面前哭诉:“他何曾将我当成妻子?整日里陪着那两人,只要不在学里,都在陪她们……”

    桐桐:“……点点点”这说的是什么呀!你说社稷为重,说江山为重,说龙体为重,说哪个不比你在这里哭诉他不陪你强。

    刘太后烦了,说郭淮,“你去传口谕给官家,叫他隔三日陪伴皇后一日,不得违逆。”

    桐桐朝郭淮摆摆手:可不敢真去呀!这么一个口谕,非得把赵祯逼逆反了。

    可郭淮不敢违逆,郭后又一个劲的催,然后郭淮转身真走了。

    刘太后朝郭后摆摆手:“你去吧!”别在这里哭了。

    可等皇后一走,刘太后就跟桐桐道:“我活着一日,她自在一日。假使有一天我走了,她……难了!”

    <a href="https://z.jiubiji.com"
 target="_blank">【旧笔记小说网】</a>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