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60-70(第16/29页)

知官吏们速速迁移人口避灾。

    同时,又召集官员前来,商议地动的灾后备用方案。

    李世民走出殿中,仰头看着天上乱作一团的乌泱泱飞鸟,心中并不轻松。

    因为,这些异象只能预警,即将有地动到来,却无法预警具体会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到来。

    他口中的“北地边境有地动”一事,也仅仅是根据史书上的记载,自行推测出来的——

    秦王十七年,赵国代地发生了一场大地动,造成“台屋墙垣泰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的惨烈后果。(1)

    而紧邻代地的秦国仇由等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殃及,以致于当年出现了“民大饥”。

    可现在是秦王十五年。

    他压根就无法确定,在如今的这个时空里,那场代地的地动,会不会也像华阳太后的病一样,恰好提前到了现在?

    只能赌一把了,总比什么也不做强

    六日后,北境数个郡县传来快马急报:地动了!

    而由于时间太过紧迫,百姓又舍不得抛下一羊一柴走得太慢,导致未能赶在地动到来之前全部离开,事发当日,仍有近三成的人没有及时逃出来。

    可即便是这样,仅凭一些肉眼可见的异象,就能判断出精确的地动位置,为秦国减少了七成有生力量的消亡——

    此事看在秦国君臣眼中,也俨然是天大的神迹了!

    为此,秦王还特意设祭坛焚香,亲自叩拜祭祀,以感激那位仙尊的警示之恩。

    他又命奉常将相关异象记录在册,将它定为与星象并行的观测地动方法

    李世民怀着心事走进正殿时,秦王正在与韩非李斯商议救灾一事。

    当然,按照当今列国的惯例,是没有“赈灾”一说的。

    所谓的救灾,其实也只是朝廷派人前去灾地,修缮城墙、救出生者、坑埋死者,以免无人收拾而引发大规模疫病,继而给朝廷管理带来巨大麻烦。

    至于施粥赈灾、修房屋、救治伤患,在这个诸侯割据的乱世,是绝不会出现的——

    就连李俚变法提出的低价常平仓赈灾策略,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还能指望免费的赈灾出现吗?

    李世民一进殿就发现,此刻殿中的气氛,全然不似往日那般融洽。

    因为,韩非竟提出了“赈济灾民”的主张,正在跟秦王据理力争。

    满朝文武之中,秦王对韩非的容忍度,堪称是最高的,对方虽然性子有些倔,却是真正的治国大才。

    但此刻,年轻的君王也不免沉下了脸,

    “左相乃是法家大才,寡人记得,你当年就在《五蠹》一书中提出,‘绝不能以宽和之政,治急世之民’,为何,如今却频频向寡人提出,要以儒家之仁道治民?”

    殿下的李斯急忙垂首,默默不言。

    韩非提倡“不期修古,世异则事异”,来到秦国后,竟从一个坚定支持严刑酷法的真法家,变成了一个时常劝谏君王以仁义收服人心的“假法家”。

    但王上竟能容忍他这么多年

    深谙“疏不间亲”的李斯,当然不会在任何场合,主动就此事发表任何意见。

    韩非俯首拜道,

    “当年,王上邀请臣入秦之时,臣就说过,秦之朝局,与韩国朝局迥然各异。

    在韩国,满朝皆是‘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之徒,举国尽是,散漫于政务之吏,臣提倡严于律法、严加管教,乃是对症下药。(2)

    可韩国的药,并不适合秦国服用。

    如今韩国已灭,灭赵也近在眼前,天下一统指日可待,届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王上身为身居中央的圣人,自当以笼络四方人心,为第一要务。(3)

    此番因王上和太子的功德,才得了神明的示警,让我大秦避开了一场巨大的灾祸,北地边关万民必定对朝廷,感恩不尽”

    秦王听到此处面色稍霁,主动给了韩非一个台阶下,

    “我大秦得了如此机缘,让北地七成民众从地动中逃生,又何尝不是一种仁德?爱卿不必再议此事。”

    说着,君王朝正听得入神的李世民招了招手,示意孩子上来。

    “不!王上若是趁此机会,命人赈济受灾的百姓,再助北地修屋舍,必能事半功倍”韩非执意坚持道。

    先前,太子只是给了一张龙骨踏车的图纸,就能让韩国之民念念不忘数年。

    以致于,秦国灭韩时只消略施小计,便有无数韩人义无反顾抛弃母国前来投奔。

    此事,让他更坚定了当初的看法:

    秦国贯行商鞅之法百年,严法和积威早已深入人心,正所谓万事盛极而衰,若再往上增添严法威势,恐怕会适得其反,秦国日后要想稳固统一后的社稷,缺的正是这份当世最稀缺的“仁”。

    比起施行“仁”得到的收获,其实朝廷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不足为提。

    他知道,想扭转秦王的观念还需要时间,好在,王上近年来已颇有松动之意,所以,他不想放过眼下这个收拢人心的大好机会。不试一试,怎知能不能成功?

    秦王一听,面色霎时又不好看了。

    要知道,这还是一个尚未建立后世帝制的奴隶制时代。

    数百年来,深知钱粮才是立身之本的诸侯,绝不可能像大一统时代的帝王一样,把争夺地盘的警惕目光,转而投放到民众身上。

    统一天下后的秦始皇,会主动开设常平仓赈灾维持社稷稳定,但如今的秦王,只愿以少许“一次性投资”来俘获人心,却不想把襄助百姓一事常态化,以免会拖垮朝廷。

    李世民瞅着秦王的脸色很黑,忙咚咚跑上殿,赶在父亲开口前扑向他,脆生生喊了声“阿父”。

    韩非本想再劝的,见状只得暂时偃旗息鼓。

    他悄悄看向李斯,想暗示对方跟自己一起劝,李斯却笑眯眯移开了目光。

    秦王没好气地转身接过冲来的李世民,把孩子抱了起来,冷冷斥道,

    “坐回自己的位置去,寡人没空!”

    李世民才不呢。

    他用可爱的小脸在父亲怀中蹭啊蹭,想把韩非拱起的这一番怒火,先帮君王按下去。

    他来这里也是打算劝谏的呢,当然是父亲心情越好,成功的机会越大啦。

    他扭着小脑袋在父亲衣襟上拱啊拱,像只软乎乎的小猫。

    这样一来,秦王确实也顾不上训斥韩非了,因为,孩子在他衣襟上蹭下了一堆口水!

    秦王满眼嫌弃把李世民“端”得远远的,语气里的不满都快溢出来了,

    “世民,你今年才只有两岁吗?”

    李世民不好意思地擦了擦嘴角,朝父亲尴尬一笑。

    嗐,一个没注意,一低头口水就出来了,他真不是故意的。

    李斯瞅准时机,忙上前请示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