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国日化1981》 100-110(第14/27页)
此问。
展天成也不意外,直接跟周渔说自己的消息:“”我不是当年在粤东批发市场批发服装摆摊卖吗?一开始批发的时候是在档口拿货,后来我卖得好就发现,这样太不合算了。我就打听哪里是源头?”
“后来就认识了一个叫春哥的,他是香江那边的,很多货物都是从他那边出来的,我从他那里买了不少服装,算是认识。”
“等我自己办厂子了,自然就不买了,结果上半年吧,他突然来找我了,说是有个来料加工的生意,问我做不做。我问他为什么找我,他说生意大,别的私人厂子太小吃不下,公家的厂子手续太麻烦。”
“我看了看没什么坏处,我有利润,又不影响正业就答应了。后来才知道,春哥不是自己的生意,他的老板就是庄佳诚。”
“这个庄佳诚的爷爷和现在庄氏集团的老板的爸爸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人家发家他沾点光,仅此而已。
他呢也是个聪明人,就利用信息差,办了个国际贸易公司,从咱们这里进货,倒卖到国外去,对,他经常参加广交会。生意做的稳当又灵活。”
“我听了后就觉得,特别适合华美日化,你如果放心也对向外拓展暂时没想法,可以让他们当代理,如果不太放心,咱们就一锤子买卖,他们要多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反正结算用美金就行。”
“他能销售多少?”周渔问。
展天成显然是精心打听过的,“他和美国欧洲不少国家的超市卖场有合作,我给他加工的那批衣服,就是卖给美国一家连锁超市的,他打通了对方的采购,对方有需求,他就找了面料,然后找了我们,让我们来料加工,这样,成本可以压缩到最低。”
“那批衣服足足20万件,应该不是小的连锁超市。”
这的确可以说明对方的实力,周渔又问:“他是什么态度?”
展天成说:“我没有直说,我只是跟春哥透露过,我朋友多,和华美日化关系特别好,前几天还没音呢,就我打电话的那天,春哥和我一起吃饭,说你们的香皂很好,说可以联系一下,我感觉是有意图的。”
周渔心里有了数就说:“那就见一见。”
第106章
周渔既然同意, 展天成就说:“那这事儿就交给我,你等着我消息。”
“大概需要多久?”周渔毕竟是来参会的,并没有这个准备, 如果时间太长, 她就得安排一下其他的工作。
哪里想到,展天成却说:“不用, 明天应该就行。”
这让周渔有些诧异,看着展天成,虽然从香江到粤东很近,但毕竟人家也是做生意的老板, 有可能今天去约人家明天恰好有空, 但怎么可能笃定他一定能来呢?
不过展天成又说:“他这几天就在粤东, 我约一下就可以。”
周渔这才了然,“那就等你消息。”
聊完天, 两个人回头一看,奶奶不但做了一桌子菜,居然还包起了饺子, 罗卫是本地人, 对这种北方的面食压根没办法,这会儿正束手束脚地问:“奶奶, 用这么麻烦吗?这也太难了。”
奶奶笑着说:“来了客,就得包饺子。”
周渔也不会, 又不能让奶奶一个人干, 于是只能展天成上了。周渔没事干, 罗卫就带着周渔去了旁边的天成服饰逛了逛——厂房就在这里不远处。
到了才发现,这里真的不小,罗卫在旁边解释:“现在有员工367人, 缝纫机400台。其实这不是规模最大的时候,83年正月的时候,规模才大呢。”
“那会儿全市都知道,天成服饰要人,一天抵平时五天的工钱,但必须自带缝纫机。人是乌泱泱往这里跑,最后连这院子里过道里都是工作的人,幸好我们这里冬天不算太冷,愣是扛过去了。”
“最多一天,连带外面的路上都摆上了缝纫机,足足有八百台。一天晓庆衫能做3000件,还有你穿的那身西服能做300套,尤雪丽穿的那身裙子能做1000件。”
“是个人路过,看到这情景,都要说发财了。老板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想起了我,把我从档口叫了来帮忙。后来春晚的那三套衣服过了劲儿,这里才渐渐减员,稳定到现在的规模。”
“周总,你可真厉害,你怎么能一个镜头就卖出去这么多衣服?他们都说,我们老板走大运碰到你。我们再也没有那么忙过了。”
其实那次算是多方共赢,天成服饰一举成名,同时梅树村也靠着天成服饰吸引了大批人流,营业额节节攀升,顺便有了自己的代理商,帮凝脂皂的推出造势。
等着看完了厂区,那边饺子也包好了,周渔在粤东彻彻底底地吃了一次道地的南州饭,这才回了招待所。
她先给尤雪丽打了个电话——尤雪丽在香江待了一段时间,虽然跟导演闹得不好,但也认识了几个朋友,说是关系不错。
这会儿香江的娱乐圈跟商业圈关系密切,所以周渔托她帮忙打听一下这个庄佳诚。
好在尤雪丽这两天没拍摄任务,就在京市,一接到就说:“放心吧,交给我。”
到了下午,评选就出来了,不出意外,华美日化送交的香皂和肥皂产品都是A级,当然也有厂家质量不行的,被勒令整改,这次评定会就算结束了。
厂长们都忙得很,下午结果出来,大多安排的是当天的火车,所以,华美日化这个不离开的倒是成了少数。
如果说来的时候,华美日化不认识几个人,但走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一开始是李晓明先敲的门,打开以后,冲着周渔说:“周总,我先回去了,回去我们就派人去你们香精调配公司,咱们电话联系。”
不过没想到的是,李晓明离开后,陆续有人来告别,后来干脆,周渔的门也不关了,省的还有敲门的步骤。
当然,大家都要强调一下:“回去我们就派人来香精调配公司。”
周渔自然应了,“随时都可以,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五十种味道虽然多,但这会儿的香精调配公司已经不是过去的小作坊了,只能靠着翁小雪的鼻子来配香。
这半年多对于翁小雪来说,是让她将闻到的味道系统化的过程,用她的话说:“我从康曼那里闻到了很多味道,我知道他们的名字,也能对应上,但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两种味道放在一起会有什么效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味道,但经过进修,我都明白了。”
“我的脑子里仿佛有了一座香料博物馆,我知道,谁在哪里,谁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放在一起会是怎样的效果,原先是全凭鼻子,现在是知识打头,鼻子校对而已。”
而这半年多周渔也是费劲了心思招揽了大批量的人才,50人的科研队伍,是绝对庞大的。
要知道,国外很多日化公司的研发团队也只有二十来人。
周渔这么做,倒不是财大气粗,也不是人才过剩。反倒是因为人才太少了,因为在香精香料调配方面,没有可以借鉴的培养办法,只能先把人堆上去,人多干活总比人少强,人多摸索总比人少快。
可以说,这是一种笨办法,一般研发部门可能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