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下嫁权臣》 80-90(第12/14页)
什么事离了哪一个人做不了的。事虽如此,但要看话怎么说。”
永嘉会了意,可还是担心:“就算能让旁人说这些话,可皇兄会细查,一细查,不就明白了么?”
“京城的事可细查,京城外呢?”胡大人用指在石桌上点了点,划了一条由北至南的曲线。
“你是说杭州?”永嘉迟疑道,“可是杭州那桩买卖难在开头,裴清离杭时已经将那些事情收拾好了,如今只按着他的法子做着就行。他虽被削了一阵子官,杭州那儿却没人说做不下去的。”
胡大人笑着摇了摇头:“墨之他凡事跟个狐狸一样狡猾,心眼比谁都多,殿下在官场上却是个实心眼。”
永嘉并不恼,有点儿不好意思,询问道:“胡大人的意思是,让杭州那边出点事儿?”
胡大人赞许地点了头:“对,如今国库吃紧,除了每年应有的盐铁关税,皇上如今最盼着就是和洋人买卖的这一千多万两银
子。若是这桩买卖做不下去了,皇上还能坐得住?”
永嘉迟疑了一下:“会影响这桩买卖么?”
“不会,不过是虚张声势。”胡大人道,“殿下尽可放心。”
永嘉颔了首,问:“第二重呢?”
“让皇上觉得自己离不开墨之。殿下知道,墨之如今就能进内阁,一是他办事得力,二就是皇上需要他掣肘杨阁老。杨阁老是先帝爷在时的老臣,皇上一时倒不了杨,原本是想着让裴清去倒。”
胡大人说到此处,顿了顿,“我不知道为什么墨之本来当做的事还没做完,皇上却先倒了他。我曾去问他,他却什么也不肯多说,只道天命如此。”
永嘉的手心出了些汗,夏夜并不冷,却浸润得她觉得起了丝丝凉意。
“墨之走了,杨阁老如今在内阁之中说一,旁人断不敢说二。皇上虽新提了两人入阁,却无一个能与杨阁老抗衡。三年五载,内阁恐怕要成了杨阁老的一言堂。”
“但一言堂也罢,毕竟再过些年就会恢复两派制衡的局面。可是如今杨阁老有和司礼监联手之势。”胡大人微笑了起来,眼里透着些精光,“殿下若是以此为凭借,或可以扭转皇上的意思。”
永嘉皱了皱眉:“司礼监?”
内阁与司礼监本是分庭抗礼,前者代表了朝臣,后者代表了皇帝,君臣之间分权本就是千百年默许的道理。陆平不向着皇帝,竟向着杨阁老?
胡大人解释道:“陆平虽已任掌印太监之位,但他并非皇上自小养出来的心腹,而只是当年当年就在司礼监之中任职的,这几年才被提拔上来。”
说完这句话,胡大人掩饰性地啜了口茶。如他一般的人多少知道当年之事的内情,陆平能爬上如今的位置,皆是背叛了他干爹前掌印太监陆洪,倒戈投了秦王,才有如今的地位。
但背弃旧主之人无人敢再用,隆顺帝如今不过是权宜之计。不日掌印太监终会易主,陆平这一举,是求杨阁老保他。
永嘉虽不知内情,但多少能猜出陆平笼络朝臣的心思,道:“陆平便罢了,可杨阁老怎么会?”
“杨阁老何尝不知皇上的心思,但他任内阁首辅二十余年,朝中大半都是他的门生,倒杨并非易事。”胡大人放下茶盏,神情变得愈发严肃,“杨家这二十年做下的亏心事不算少,若日后当真要拿出来论,满门抄斩亦不为过。”
“杨阁老想自保?靠司礼监?”
“是。陆平再如何,如今都是掌印大太监,不可小觑。”
永嘉轻轻点着头,月光满落花圃,几只萤火虫在亭外的花圃外翻飞着。她望着远处点点如星子的萤火,时而分散时而聚合,有若朝堂之上各方权力的角逐。
“若皇兄知道司礼监和内阁通了气,定难容忍。”
胡大人颔首,明白公主如今已了悟他话中的两重意思。永嘉思忖了一会儿,最后望向胡朋兴,秀眉轻轻蹙起:“具体怎么做?我能做什么?”
“官场之事殿下不通,若殿下放心,我会为殿下筹谋,还有乔家。”胡大人言简意赅道。
放心这两个字,实难。永嘉默了一会儿,就像她从前考虑陆平为什么要和她联手那样,就像她考虑裴清为什么要娶她那样,事情到了一定份上,她还是信不过人。
有时候,她觉得自己的疑心和皇兄一脉相承。
最终她还是开了口,虽然声音有些生涩,说话说得艰难:“事成,胡大人想要什么?”
她的这些疑虑未出胡朋兴的意料,他笑了笑,道:“殿下,我虽不是墨之那般的权臣重臣,但好歹还是个内阁阁员,该有的,都有了。”
永嘉没有放下疑虑,淡声道:“我以为大人想做首辅。”入了内阁的,谁不想坐上那个位置?
“年轻的时候想过。”胡朋兴笑了笑,“不是人人都想这样,墨之比我想通得早,殿下或可问问墨之其中缘由。”
永嘉哑了哑,默了半晌,最终道:“多谢。”-
雕兔玉坠子在他手中摩挲了半月,已然比从前更温润透亮。裴清立在窗下,日光透过轩窗上糊着的纸,变成一片柔光,落在他手中的坠子上。
忽地,他听见了驿站外马被拉直缰绳扬起前蹄骤然急刹时传出的长长的、尖锐的嘶鸣,外面守着的将士躁动起来了,随即传来一声瓷碗摔碎在地上四分五裂的声音。
去耳屋煎药的阿泉惊落了瓷碗,向着屋内高声唤了一声“爷!”。
驿差到了,双手高捧着一卷明黄圣旨疾跑入了驿站院内,扬起一阵如黄雾一般的烟沙,边道“圣旨到!”“圣旨到!”。驿站里歇脚食宿的官员纷纷停了手中的事,换马喂马的驿卒也听了,个个涌到院里看此生难得一见的圣旨亲卷。
不同于院外涌动如浪潮的躁动,屋内仍然安静,裴清将坠子仔细裹入素帕之中收好,不慌不忙地出了屋,恭谨、端正地跪了下,跪接圣旨。
“前有罪臣礼部侍郎、加授户部尚书衔裴清,念其尽忠职守、治下有方,特酌情开恩,令其戴罪立功,以正五品户部郎中之职领原先诸事,钦此。”
宣罢圣旨,驿差连忙上前来扶起裴清,边道:“裴大人快请起,三日后户部郎中林大人会奉旨亲自来迎大人回京。”
户部郎中林会,兼任三年江浙巡盐御史,是裴清一力提拔推举之人,裴清获罪之后隆顺帝却未革除裴清手下这些人的差事。裴清官职虽降,但让林会来迎他回京,足以得见隆顺帝心切。
待林会到了淮安府,二人即刻启程回京,林会细说了京中近况,他言:“皇上此次让大人回京是为着两件事,一件是杭州买卖之事,杭州近来的事大人可有听闻?二便是陆、杨联手之事。”
“陆平和杨阁老如何了?”裴清径直道。
谁人都知道杭州之事不过是个幌子,只是各方让裴清能顺利回京的借口罢了,永嘉和胡大人是如此,隆顺帝亦是如此,顺水行舟,推波助澜,最终还是为着牵制陆、杨。
林会道:“臣离京前,有御史弹劾陆平收受杨家五十万两银子,又有官员检举户部前两年的铁银对不上账,铁银是杨阁老的门生领命收的,大人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